

1.
疫病。
1.出自《左傳·哀公元年》天有菑癘,親巡孤寡,而共其乏困。
2.出自《呂氏春秋·仲冬》〔仲冬〕行春令則蟲螟為敗,水泉減竭,民多疾癘。
3.出自《贈別元十八協律》詩藥物防瘴癘,書勸養形神。
2.
惡瘡;麻風。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英山〕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
2.出自《素問·脈要精微論》脈風成為癘。
3.出自《史記·刺客列傳》豫讓又漆身為厲
4.出自《捕蛇者說》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3.
殺。
1.出自《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臣生不報陛下,死為鬼以癘賊。
2.出自《管子?五行》春辟勿時,苗足本,不癘雛鷇,不夭麑?。
4.
通“勵”。
5.
磨煉;勉勵。
1.出自《隸釋·漢衛尉衡方碑》砥仁癘義。
2.出自《隸釋·漢帝堯碑》學徒莫不勸樂,咸曰張父敦我已德,癘我已仁。
1.猶厭生。
①謾罵的話;壞話~對罵。②〈書〉壞名聲。
形容語調、態度兇狠。
1.佛教稱以邪道教人者。
1.拙劣或猥賤的詩。
2.用以謙稱自己的詩作。
1.討厭潮濕,卻又自處于低洼之地。比喻明知不可而不能改。
1.用以治病的石針。
1.冒犯;得罪。
1.牛蒡子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惡實》。
1.粗劣的食品。也謂吃得很壞。
1.佛教謂惡事盛行之世。
1.見"惡事行千里"。
1.形容丑事很容易廣泛傳播。
1.為非作歹禍害人民的政治力量或社會力量。
1.惡狠狠,氣勢洶洶。
1.含貶義的謚號。引申指污蔑之詞。
1.首惡。
1.拙劣的書法。
1.猶惡稔。
1.污水,臟水。
1.謂說話觸犯。
①不好的風俗;陋俗。②粗俗;庸俗語言~ㄧ趣味~。
1.荒年。
1.庸俗不堪的話。
1.強行索討。
1.邪惡。
1.罪名。
1.壞人。
1.濁水不流貌。
1.拙劣的文章。
1.睡相不好。
1.怪物。
2.壞的事情。
壞習慣,多指賭博、吸食毒品等沾染~ㄧ痛改~。
1.惡作劇。
1.討厭。
1.猶厄運。
1.佛教語。謂不吉祥的現象。
2.舊時迷信謂有不祥征兆的形貌。
1.丑模樣。
1.兇惡的人。
1.謂膽子一大,什么壞事都干得出。
①欲嘔吐的感覺頭暈惡心。②形容極其討厭這話說得叫人惡心。
①欲嘔吐的感覺頭暈惡心。②形容極其討厭這話說得叫人惡心。
1.懊惱。
1.昧著良心取得的錢財。
1.亦作"惡噷噷"。
2.惡狠狠。
1.見"惡歆歆"。
1.方言。形容人言行卑賤丑惡,有污耳目。
能產生嚴重后果的~循環 ㄧ~腫瘤 ㄧ~事故。
若干事物互為因果,循環不已,越來越壞。
腫瘤的一種,周圍沒有包膜,細胞異常增生,形狀、大小很不規則,與正常組織之間的界限不明顯。能在體內轉移,破壞性很大。癌和肉瘤都屬于惡性腫瘤。通稱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