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快樂,歡樂。
1.出自《詩·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2.出自《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3.出自《醉翁亭記》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4.出自《日出》我不傻,我還得樂兩年呢。
2.
指使其歡樂。
1.出自《禮記·祭統(tǒng)》君為東上,冕而揔干,率其群臣以樂皇尸。
2.出自《游城南·賽神》詩麥苗含穟桑生椹,共向田頭樂社神。
3.
喜愛,喜歡。
1.出自《易·系辭上》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2.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下》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3.出自《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天子見貴妃不樂李白,遂不召他內(nèi)宴,亦不留宿殿中。
4.
樂于,樂意。參見“樂於”。
1.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一》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
2.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
3.出自《〈純德先生梅西集〉序》先生亦未嘗少自矜袨,人有一善,稱之不極不置,故人樂出其下。
4.出自《四溟詩話》每見人惡詩,予意憎之而不樂交也。
5.
安樂。參見“樂土”。
1.出自《大戴禮記·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備,毋患曰樂。
2.出自《史記·樂書》啴緩慢易繁文簡節(jié)之音作,而民康樂。
6.
指聲色。
1.出自《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
7.
豐登。參見“樂歲”。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於死亡。
2.出自《鹽鐵論·未通》樂歲粒米狼戾而寡取之,兇年饑饉而必求足。
3.出自《績溪縣新開塘記》若夫計田而掘,量畝而浚,必使水無不足,而不以雨旸之節(jié)聽於天,時有水旱而田無高下,皆欲為樂歲。
4.出自《貶妖穴為罪隸論》樂歲有資,仍肆行無忌;兇年無賴,愈效恣為非。
8.
笑。
1.出自如:他樂得合不上嘴。
9.
姓(與樂yuè不同姓)。
1.屈尊就訪。對人來訪的敬辭。
1.空費,白費。
1.白費言辭,不起作用。
1.白白地耗費時間與精力。形容徒勞無益。
1.白白地浪費心思。形容徒勞無益。
1.同"枉費心機"。
1.猶言枉費心機。
1.同"枉費心機"。
1.猶言屈身卑下。
1.枉加殘害。
1.無罪而遭受橫禍。
1.謂己身不正,卻要去糾正他人。
1.屈尊上書。稱人對己上書的敬辭。
駕駕臨;光臨。敬詞。猶言屈駕,稱人屈尊相訪屈尊枉駕|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1.猶言矯枉過正。
1.敬辭。猶言屈尊賜教。
1.冤屈,冤結(jié)。
2.屈尊結(jié)交。
1.無辜而被囚禁。
1.彎曲的小路。
1.空自斷絕。
1.曲法審訊無罪之人。
1.枉曲苛刻。
1.謂屈服改口。
1.肆意胡言,造謠生事。
1.見"枉口拔舌"。
1.見"枉口拔舌"。
1.猶何苦。
1.指枉殺。
2.指枉加的酷刑。
1.枉法恣肆。
2.謂枉錯淫濫,使無辜受害。
1.徒勞。
1.冤屈受累。
1.謂歪曲顛倒。
1.謂邪惡勢力。
1.彎曲的道路。
2.冤枉路。
1.枉殺。
1.猶荒謬。
1.枉死。
1.比喻違背準(zhǔn)繩﹑準(zhǔn)則。
1.曲木,彎木。
1.白白地蒙受。對人來訪的敬詞。
1.見"枉橈"。
1.謂走彎路。
1.比喻錯誤地模仿別人。
1.猶枉駕。
1.猶邪念。
1.謂違法曲斷;不公正。
1.謂在彎曲的路上卻筆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變通。
1.歪曲,違背。
2.謂使受冤屈。
3.謂屈尊就卑。
1.猶辜負(fù)。
1.徒然,白費。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