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草名。即藜。
1.出自《詩·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2.
指郊外輪休的田。
1.出自《周禮·地官·遂人》上地,夫一廛,田百畝,萊五十畝。
2.出自《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
3.
指叢生的雜草。
1.出自《鹽鐵論·通有》伐木而樹谷,燔萊而播粟。
2.出自《詩·小雅·十月之交》徹我墻屋,田卒污萊。
4.
除草。
1.出自《隋書·禮儀志三》有司先萊野為場,為二軍進止之節。
2.出自《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5.
古國名。今山東省龍口市東南有萊子城即古萊國舊址。
1.出自《左傳·襄公六年》十一月,齊侯滅萊,萊恃謀也。
6.
姓。商代有萊朱。見《孟子·盡心下》。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萊氏,今登州黃縣東南二十五里有故黃城,是萊子國,襄六年,齊滅之,子孫以國為氏。晉有大夫萊駒,漢有萊章。
1.謂無關緊要,不值得重視。
1.指嬰兒未滿周歲。
1.帝王郊祀天地祖宗時,用以書神位之版。
1.謂在下位而議論高官主管的政事。語出《孟子.萬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1.指官位等級。
2.依次排定的位置。
3.謂所在位置。
1.官位門第。
1.職位權限。
2.指地位,身分。
1.爵位與名號。
1.指官職爵位。
1.謂官位達于人臣的最高一級。
2.泛指身為重臣,官位很高。
1.官職品級。
2.泛指等級﹑等次。
1.官位和容貌。
2.指顯達者的儀態。
1.見"位著"。
1.官位,職務。
1.地位與權勢。
1.官位聲望。
1.元代對皇室的后妃﹑諸王﹑公主等貴戚的稱呼。
2.對官宦人家守門者的敬稱。
1.名位與事跡。
1.官職級別。
1.猶業果。指死者在三界中所居地位及所受果報。
2.名位與功業。
3.指社會地位及從事的職業。
1.處在某個位置上。
1.官位和待遇。
一種記數法則。記數時,同一個數字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數也不同。如在十進制中3”記在個位上表示三個一;在百位上就表示三個百。常用的位值制記數法,除十進制外,還有二進制、八進制等。
1.官爵和俸祿。
人或事物所占據的地方或所處的地位請大家按各自的位置坐好|他這人的位置很高。
1.神主。
1.亦作"位寧"。
2.古代宮殿,中庭左右兩側叫"位",門屏之間叫"著"(或"寧"),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3.指朝官的職守。
1.名位;職位。
2.所占據的地方﹑座位。
1.佛教謂六塵之一。謂飲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貪欲而污真性,故謂味塵。
1.體味道的哲理;體察道理。
2.情味;意味。
3.滋味。
4.氣味。
1.橄欖的別名。又稱馀甘果,以其初苦而終有甘味得名。
一種調味品。具有強烈鮮味。有效成分為左旋谷氨酸鈉∠理含量不低于80%。淀粉經微生物發酵而成。如添加1%~2%的肌苷酸及鳥苷酸,鮮味可增1~2倍以上,稱特鮮味精或強化味精。可用作調味劑,也可供藥用。
1.猶胃口。指食欲。
2.比喻對事物的愛好。
1.情味和情狀。
1.猶言用心細覽。
1.指接受味覺刺激的感受器。分布在舌頭的表面,能辨別滋味。
1.見"味同嚼蠟"。
1.玩味欣賞。
1.即味精。參見"味精"。
比喻語言枯燥無味,不吸引人這種書讀來味同嚼蠟。
1.文字言辭之外的意境﹑情味。
1.對美味的嗜好。
1.即味精。一種調味品。
1.敬佩愛戴。語出《禮記.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
1.畏懼戒備。
1.見"畏逼"。
1.亦作"畏偪"。
2.懼怕。
1.因畏懼而躲避。
1.畏懼,恐怖。
1.畏懼。
2.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