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傀儡”。①木偶戲里的木頭人。②比喻受人操縱的人或組織。
2.
名詞
(Kuǐ)姓。
1.
見“傀儡”。用土木制成的偶像。《列子·湯問》記周穆王時巧匠偃師造假物倡者,即后來的木偶人。傀儡在漢代用于喪樂及嘉會,隋唐已用于表演故事,宋代更加盛行。有杖頭傀儡、懸線傀儡、藥發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
1.出自《貞觀政要·慎所好》貞觀七年,工部尚書段綸進巧人楊思齊至,太宗令試,綸遣造傀儡戲具。
2.出自《事物紀原·博弈嬉戲·傀儡》世傳傀儡起於漢高祖平城之圍,用陳平計,刻木為美人,立之城上,以詐冒頓閼氏,后人因此為傀儡。
3.出自《秋》枚少爺穿著長袍馬褂,聽人指揮,舉動呆板,衣服寬大,活象一個傀儡。
2.
見“傀儡”。指木偶戲。
1.出自《五雜俎·人部一》南方好傀儡,北方好秋千,然皆胡戲也。
3.
見“傀儡”。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縱的人或組織。
1.出自《憐香伴·歡聚》這等看起來,把我當做個傀儡,從那時節掣到如今,還不知覺。
2.出自《中國近代史》光緒帝作為西太后的一個傀儡,才有他存在的意義,不愿當傀儡,就不能當皇帝。
3.出自《赤龍與丹鳳》宋蚒在村里本來是個傀儡,所作所為,都靠黎倀在背后為他出謀劃策。
1.亦作"飆飄"。
2.謂疾風勁吹。
1.亦作"飆起"。亦作"飆起"。
2.迅猛興起。
1.謂疾速行駛。
1.亦作"飆然"。
2.猶驟然。
1.亦作"飆鋭"。亦作"飆鋭"。
2.指勇猛精銳的軍隊。
1.亦作"飆掃"。亦作"颷掃"。
2.狂風掃蕩。形容氣勢迅猛。
1.謂如疾風般地逝去。
1.亦作"飆騰"。亦作"颷騰"。亦作"飆騰"。
2.疾風驟起。
3.迅疾奔騰。
4.形容氣勢勇猛。
1.亦作"颷霆"。
2.狂風迅雷。比喻威勢。
1.亦作"飆歘"。
2.見"飆歨"。
1.謂異常迅速。
1.亦作"飆焰"。
2.指雄壯的氣勢。
1.亦作"飆揚"。
2.飄揚。
1.亦作"飆燁"。
2.迅疾燦爛。
1.亦作"飆斿"。亦作"飆游"。
2.飄游。斿,通"游"。
3.謂飄游的神靈。
1.亦作"飆游"。
2.見"飆斿"。
1.亦作"飆馭"。亦作"飆馭"。
2.猶神駕。
1.猶神駕。
1.亦作"飊車"。亦作"飆車"。亦作"飆車"。
2.傳說中御風而行的神車。
1.跑動的樣子。
2.眾多的樣子。
1.雨雪盛貌。
1.《左傳.昭公元年》"是穮是蓘。"穮﹐翻地;蓘﹐培土。皆為耕作之事◇因以"穮蓘"泛指辛勤勞作。
1.盛多貌。
1.古宮名。相傳為商湯承受天命之所。
2.引申為皇宮。
1.猶車駕。
1.鏢局。
1.鏢客。
1.馬嚼子和馬韁繩。
1.舊時由鏢客護送的客商貨車上所樹的旗號。用以表明該貨車已受到鏢局保護。
1.射殺。
1.見"飆卬"。
1.肅敬貌。
2.仰慕貌。
3.凝視貌。
4.期待盼望貌。
1.見"飆飆卬卬"。
1.形容體貌莊重恭敬,氣概軒昂。
2.波高貌。
1.仰慕感戴。
1.恭敬地等候。
1.傳說中的怪鳥。
1.猶凝望。
1.恭敬地祈求。
1.盼望。
1.亦作"飆俟"。
2.恭敬地等候。
1.凝望,抬頭呆望。
2.仰望,敬仰地期待。
3.盼望;等待。
1.仰慕懷念。
1.亦作"飆昂"。
2.肅敬軒昂。形容氣度不凡。
1.仰慕。
1.猶端坐。
1.生絲上的結節﹑疵點。飇節的大小和多少,直接影響生絲品質。也叫糙疵。
1.有瑕疵的珠子。
1.多節的絲。指絲之次者。
1.缺點;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