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飆然"。
2.猶驟然。
1.石鐘乳叢生的洞穴。
1.乳母。
1.食品。用牛﹑羊等動物乳汁提煉而成。
1.梨的一種,亦名雪梨。
1.領養。
1.石鐘乳巖洞中滴下的乳水。
2.石鐘乳。
1.產卵,下蛋。
1.松樹的別名。
2.初生動物或小兒身上的細毛。
1.亦作"乳麋"。
2.用乳汁或酥油調制的粥。
1.日光透過大氣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乳白色糊狀的光圈。
1.見"乳糜"。
1.奶名,小名。
1.芽茶。
1.奶媽。
1.即乳母。
1.即奶牛。
1.幼女。
1.生漆。
1.奶腥氣。
2.猶霧氣。
1.嫩茄。
1.指鐘乳石上的滴水。
2.甘美而清洌的泉水。
1.幼雀。
1.幼鵲。
1.乳母。
1.食品名。
1.產房。
1.形容說話聲音象小孩子那樣尖細。
1.指石鐘乳。
2.古代有服乳石法,乳謂石鐘乳,石謂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之類。
1.以奶為食物;吃奶。
2.乳制食品。
3.奶水。
1.育子的猛獸。猛獸在育子期間,兇猛勝過平日。
2.幼獸。
1.童仆。
1.鐘乳洞所流的泉水。
2.水和乳交融,比喻融洽。
3.乳汁。
1.烹茶所起的泡沫。
1.乳頭。
1.古代帝王﹑皇后山陵法物之一。
1.乳酪制成的糖。
1.食品名。
2.哺乳動物乳汁中的雙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結合而成,味稍甜。工業上從乳清提取而得。用于制造嬰兒食品﹑糖果﹑人造奶油等。醫藥上用作矯味劑。
1.一種口徑略小于底徑的盛奶的皮制筒狀小桶。
1.乳房上圓球形的突起,尖端有小孔,乳汁從小孔流出。也叫奶頭。
2.指象乳頭的東西。
1.即乳香。
1.乳部之下。
2.乳房之下。謂正在吃奶。形容動物或兒女幼小。
1.人和哺乳動物乳房里的腺體。發育成熟的女子和雌性哺乳動物的乳腺發達,能分泌乳汁。
1.婦女乳腺的炎癥,多見于哺乳期,發病時,體溫急劇上升,局部腫脹﹑發紅,有劇痛,有的化膿。通稱奶瘡。
1.本名熏陸,為橄欖科常綠喬木的凝固樹脂。因其滴下成乳頭狀,故亦稱乳頭香。為熏香原料,又供藥用。
1.以產乳為主要用途的家畜。如乳牛﹑乳用山羊等。一般乳房發育良好,產乳量高,泌乳期長。
1.石鐘乳洞。
1.幼鴉。
1.又稱乳齒。人和多數哺乳動物幼年期所生的牙齒。如人的乳牙在嬰兒出生后6-9個月之間開始生長,共20個。6-7歲乳牙開始逐漸脫落,換生恒牙。通稱奶牙。
1.雛燕。
2.育雛的燕。
1.詞牌《賀新郎》的別名。因宋蘇軾《賀新郎》詞首句為"乳燕飛華屋",后亦稱《賀新郎》為《乳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