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強盜或外來的侵略者(也指敵人)。
2.
動詞
敵人來侵略。
3.
名詞
(Kòu)姓。
1.
亦作“冦”。亦作“宼”。亦作“窛”。
2.
劫掠。
1.出自《書·費誓》無敢寇攘。
2.出自《漢書·陳湯傳》入康居東界,令軍不得為寇。
3.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論》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3.
盜匪。群行劫掠者。
1.出自《書·舜典》寇賊奸宄。
2.出自《荀子·王制》聚斂者,召寇、肥敵、亡國、危身之道也。
3.出自如:???,草寇。
4.
侵略;侵犯。
1.出自《漢書·晁錯傳》是時匈奴強,數寇邊,上發兵以御之。
2.出自《漢紀·平帝紀》時匈奴寇邊。
3.出自《智囊補·閨智·苻堅妻》堅將寇晉,群臣切諫不從。
4.出自《金壺浪墨·吳淞之變》夏四月,英吉利將寇吳淞,先以戈船三十艘,進攻乍浦。
5.
侵略者;敵人。
1.出自《國語·晉語三》虢射曰:“弗予賂地而予之糴,無損於怨而厚於寇,不若勿予?!?/p>
2.出自《呂氏春秋·壅塞》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捍弓而射之。
3.出自《四子講德論》是以北狄賓洽,邊不恤寇,甲士寢而旌旗仆也。
4.出自《馬汧督誄》敦固守孤城,獨當群寇。
5.出自《新唐書·狄仁杰傳》堅壁清野,寇無所得。
6.出自如: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對日寇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
6.
姓。
1.出自《通志·氏族四》寇氏,周有蘇忿生為司寇,子孫以官氏焉。一云衛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氏。秦滅衛,君角家于土谷,寇恂其八世孫也。又后魏改口引氏為寇氏。
7.
暴亂;為害。
1.出自《詩·大雅·桑柔》民之未戾,職盜為寇。
2.出自《呂氏春秋·貴公》故曰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3.出自《次韻溫伯謀歸》二物交寇我,生世真如浮。
8.
引申指物之繁多。參見“寇鳧”。
1.出自《方言》凡物盛多謂之寇。
1.隱僻峻峭。
1.鳴聲幽雅的禽鳥。
1.謂幽僻之至。
1.囚禁。
1.猶冥索。
2.搜求尋訪。
1.猶幽趣。幽雅的情趣。
1.靜寂。
1.幽雅的趣味。
1.幽靜,靜寂。
1.幽深隱僻的泉水。
2.指陰間地府。
3.借指死者。
1.指腎。
1.猶地下;九泉之下。
1.幽隱之人;隱士。指幽居之士。
1.低微柔弱。
2.幽雅柔美。
1.侮辱。
2.指受辱。
1.幽潔潤澤。
1.杜若。香草名。
1.隱約地消失或消散。
1.幽寂冷落;冷澀。
1.幽遠而低沉的琴聲。
1.囚禁處死。
2.陰干。
1.墓道。
1.深而幽靜。
2.引申為遙遠;久遠。
3.幽僻之處。
4.指隱士。
5.深奧;玄虛。
1.亦作"幽沉"。
2.猶堙沒。
3.卑微。
4.深藏;隱藏。
5.指潛藏在內心的怨恨或不平。 6.隱居。 7.低沉;陰沉。
1.幽靜而優美。
2.指幽靜的勝地。
1.猶墓石。
1.隱士。
1.幽景,勝景。
2.雅事。
1.幽暗或沒有光亮的屋子。
2.墓穴。
3.石室,山洞。
4.指腎臟。
1.亦作"幽尗"。
2.豆豉。
1.見"幽菽"。
1.墳墓。
1.幽雅爽朗。
2.猶幽靈。指鬼神。
1.精深微妙之說。
1.即陰司。陰間的官府。
1.囚禁而死。
1.謂探尋山水勝景。
1.指仙翁。
2.指隱居的老人。
1.僻靜的草澤。
1.幽寂,寂靜。
2.恬淡質樸。
3.幽情素心。
4.唐科舉科目名。
1.隱秘的真情。
1.幽深;深邃。
2.指僻遠之地。
3.深奧。
1.宮中幽深的小門。
2.指深閨。
1.謂墳墓。
1.謂探求幽勝之境。
2.深入尋求。
1.幽深的廳堂。
2.謂墳墓。
1.八方之一。西北方的別稱。
1.道家謂耳神字幽田,故為耳的代稱。
1.謂與神靈相遇。
2.謂深邃入神。
1.同"幽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