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方便或使方便,順利,沒有困難或阻礙。
2.
名詞
方便的時候或順便的機會。
3.
形容詞
簡單平常的;非正式的。
4.
副詞
就;即。
5.
連詞
表示假設的讓步(后面多帶“是”字)。
6.
動詞
名詞
屎尿或排泄屎尿。
7.
名詞
(Biàn)姓。
8.
形容詞
適宜。
1.
有利。
1.出自《墨子·辭過》是故圣王作為宮室,便於生,不以為觀樂也。
2.出自《資治通鑒·后周太祖廣順三年》先是,楚州刺史田敬洙請修白水塘溉田以實邊,馮延巳以為便。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寧宗慶元四年》丙戌,色庫部族詣撫州降。金主使問襄,襄以為受之便。
2.
便利,方便。
1.出自《論語·鄉黨》褻裘長,短右袂
2.出自《衛明府寄枇杷葉以詩答》仙方當見重,消疾本應便。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只怕有了這番事體,明日就使不在家,是必分外防守,未必如前日之便了。
3.
適合;適宜。
1.出自《戰國策·趙策四》衣服使之便於體,膳啖使之嗛於口。
2.出自《后漢書·和帝紀》吏多不良,動失其便,以違上意。
3.出自《三月四日驟暖》詩日腳融晴晚氣暄,睡余初覺薄羅便。
4.出自《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十年》阿特哈瑪專政時,衙門太冗,虛費俸祿,宜依劉秉忠、許衡所定,并省為便。
5.出自《記自立會》本章程如有遺漏之處,或不便時宜者,均由常會期隨時改良。
4.
指適宜的時機或順便的機會。
1.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2.出自《吹劍四錄》規小利而又欲速效,則遇便輒趨,逢機即投。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我不比那世間妒忌婦人,倘或有便,接他來同住過日,未為不可。
5.
不費事、簡單或非正式的。參見“便飯”“便函”。
1.出自《儒林外史》捧上飯來,一大盤稀爛的羊肉,一盤糟鴨,一大碗火腿蝦圓雜膾,又是一碗清湯。雖是便飯,卻也這般熱鬧。
2.出自《綠野仙蹤》久矣要請吃頓便飯,怎奈小戶人家,沒個吃的好東西。
3.出自《老殘游記》紹殷道:“昨晚在里頭吃便飯,宮保談起:‘幕府人才濟濟,凡有所聞的,無不羅致于此了。’”
4.出自《上海的早晨》你給我們配三菜一湯,吃便飯,清爽點。
5.出自《風雷》這是我們家的家常便飯,恐怕你吃不來吧!
6.出自《李德和他的中國妻子》通訊員小張突地闖進門來,從文件包里拿出一張便函遞給李德。
7.出自《張伯駒與陳毅的交往》第二封信是康生寄來的。信封很大,用的是牛皮紙的公文口袋。打開來,是一封便函,很短,僅寥寥幾句話。
8.出自如:對方發來便函,通知我們開會的日期。
6.
順;順從。參見“便附”。
1.出自《早發東陽》詩數雁起前渚,千艘爭便潮。
7.
擅長;善于。
1.出自《三國志·魏志·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
2.出自《晉書·宣帝紀》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3.出自《明史·蘇觀生傳》捷先由進士歷官監司,小有才,便筆札。
8.
靈便;輕捷。
1.出自《莊子·天地》執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來。
2.出自《和永叔柘枝歌》最憐應節乍低昂,便轉疾徐皆可睹。
3.出自《送李愿歸盤谷序》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9.
習慣,適應。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雁門之北狄不谷食,賤長貴壯,俗尚氣力,人不弛弓,馬不解勒,便之也。
2.出自《后漢書·烏桓傳》烏桓不便水土,懼久屯不休,數求謁去。
3.出自《齊民要術·養豬》豬性甚便水生之草。
10.
富裕,富有。參見“便家”。
1.出自《兒女英雄傳》你雖是個便家,況你我還有個通財之誼;只是你在差次,那有許多銀子?
2.出自《兒女英雄傳》此時要一定講到一酬一酢,不惟力有不能,況且他又是個便家,轉覺饋出無辭,義有未當。
11.
借貸。
1.出自《資治通鑒·后唐莊宗同光二年》豆盧革嘗以手書便省庫錢數十萬。
12.
屎尿。
1.出自《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越王因拜,“請嘗大王之溲,以決吉兇”,即以手取其便與惡而嘗之。
2.出自《聊齋志異·楊千總》冠蓋在途,偶見一人遺便路側。
3.出自又如:小滿種田,廿擔牛泥廿擔便。
4.出自《新唐書?郭弘霸傳》弘霸獨后入,憂見顏間,請視便液,即染指嘗,驗頭疾輕重。
13.
就是。
1.出自《水經注·洞過水》洞過水又西與原過水合,近北便水源也。
14.
副詞。即,就。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2.出自《玉臺觀》詩更肯紅顏生羽翼,便應黃發老漁樵。
3.出自《老殘游記》若怠慢此人,彼必立刻便去,去后禍必更烈。
4.出自《滅亡》離開這熱鬧的人群,便覺得空氣寒冷了。
15.
連詞。即使,縱然。
1.出自《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詩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2.出自《合歡帶》詞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萬斛須邀。
3.出自《水滸傳》好歹只顧拿來,便走不動,扛也扛將來。
4.出自《困獸記》便在碰到家庭口角的時候,他們也毫無悔意。
16.
襯詞。無義。
1.出自《新水令·春恨》曲空著我便耳熱眼跳,心神恍忽,失驚打怪……空著我便立遍蒼苔。
2.出自《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你道盤中是甚東西?乃是三個小石子。子春暗暗想道:這便石子,怎生好吃?
3.出自評劇《秦香蓮》這便如何是好?
17.
通“辨”。察看。
1.出自《商君書·農戰》人君不能服強敵、破大國也,則修守備,便地形,摶民力,以待外事。
2.出自《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是噎溺未知所在,亦莫便有舟稼也。
18.
使有利。
1.出自《商君書·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2.出自《送石處士序》又祝曰:使先生無圖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
3.出自《第一次護法宣言》若有沮格此議以便其私者,則和平破壞之責,自有所歸。
19.
指利益、好處。
1.出自《后漢書·荀彧傳》今舍之而東,未見其便。
20.
謂稱便。
1.出自《后漢紀·獻帝紀》〔田疇〕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學校講授之業,班行其眾,眾皆便之。
2.出自《陳書·毛喜傳》政弘清靜,民吏便之。
3.出自《辯試館職策問札子》及唐中葉,盡變府兵為長征之卒。自爾以來,民不知兵,兵不知農,農出谷帛以養兵,兵出性命以衛農,天下便之。
21.
謂排泄屎尿。
1.出自《漢書·張安世傳》郎有醉小便殿上,主事白行法。
2.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
3.出自《古今譚概·謬誤》劉食其半,佯稱便,旋入門,而其弟代之出。
22.
副詞。豈。表示反問。
1.出自《可笑》詩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發生!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不須長嘆息,便不失了咱丈夫的綱紀,惹人恥笑。
3.出自《東堂老》你當初也是做人的來,你也曾照顧我來,我便下的要你做傭工、還舊帳?
23.
副詞。只。
1.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24.
副詞。倒。表示讓步。
1.出自《青衫淚》白樂天云:“好便好,只是不當取擾。”
2.出自《西游記》是便就是唐僧,只是還不曾拿住那有手段的孫行者。
25.
副詞。才。用來加強語氣。
1.出自《恨海》怎得一個熟人問問便好。
26.
副詞。已經。
1.出自《宮詞》宮門長閉舞衣閑,略識君王鬢便斑。
2.出自《恨海》此刻逃難的人,都說德州便太平,我們就到德州罷。
27.
連詞。如果。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郎君便早到半年,或者還不到得死的地步了。今日來時,卻無及了。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龍香道:“總是老孺人守著在此,便再遲兩日去,也會他不得了。”
也作哀梨”。相傳漢代秣陵人哀仲所種之梨果大而味美,當時人稱為哀家梨”◇常用以比喻流暢俊爽的文辭讀君之文,如食哀家梨|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
1.悲涼的胡笳聲。
1.悲壯的角聲。角,古樂器。
1.悲慘地呼號。
2.指慘叫聲。
1.悲嘆。
1.謂心情悲傷郁結。
哀憐;憐憫 例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
1.憐恤,同情。
2.悲痛莊敬。
1.悲痛。多指居喪。
1.悲傷恐懼。
1.憐憫眷顧。
1.悲傷懇切。
1.比喻苦苦推敲。
1.悲傷地哭泣;痛哭。
1.悲哀痛苦。
1.指悲哀沉痛的情思。
真菌和藻類共生的一類特殊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能生活在各種環境中,被稱為植物界的拓荒先鋒”。共生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數是擔子菌,能吸收水和無機鹽,并包被藻體;共生的藻類主要是藍藻和綠藻,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1.謂土地之所宜。不同的土質適宜于不同生物的生長。
2.地理之所宜。指地理環境或條件。
1.見"地勢"。
1.大地的邊際﹑界限。
1.謂隱居于偏僻之地。
1.藥用植物。中醫以根入藥,性微寒,功能涼血﹑止血。主治便血﹑血痢和婦女帶下﹑血崩等。
1.《淮南子.原道訓》"以地為輿,則無不載也。"地載萬物,故比之以車輿,后因稱大地為地輿。
2.地理學的舊名。
1.指屋宇及其所占的地面。
又稱勞動地域分工”。主要指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按某一優勢的社會物質生產部門實行專業化的生產,它是社會勞動分工在地域上的表現。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是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礎,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是地域分工的重要原因,地域分工能夠實現的原動力是經濟效益。
1.以大地為球形的學說。相傳為古希臘人亞諾芝曼德﹑畢達哥拉斯及挨拉托色尼所首創。至16世紀初,葡萄牙人麥哲倫繞地球一周,18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以力學理論證明太陽系中各行星之形狀,此學說遂為世人所公認。
1.指土地的疆域界線。
2.關于割讓領土的信約。
1.就地挖成的臨時爐灶。
1.室內鋪地的氈。
1.方言。出租土地的人。
1.由政府頒發的證明對土地有所有權的執照。
1.古代軍事術語。陣地的地理形勢。
1.方言。地板。
1.由于地震而產生的向四外傳播的震動。地震波主要由橫波﹑縱波組成。人工爆炸產生的地震波可以幫助探礦。
地震活動帶”的簡稱。經常發生地震的地理區域,呈有規律的帶狀分布。全球地震活動分布在相對較狹窄的地帶,主要有環太平洋地震帶、橫貫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
1.見"地震儀"。
表示地震對地面和建筑物等的影響和破壞的程度。通懲震級、震源深度及離震中距離有關。各國采用不同的烈度表,中國根據地震時人的感覺、器物的反應及建筑物的破壞和地表變形情況,從小到大劃分為ⅰ~ⅹⅱ烈度。
震前發生的與地震有內在聯系的地震活動性、地殼形變、地下水位、地電、地磁和動植物反應等異常變化。但因地震前必然要出現的前兆”尚未確證,故需對地震前兆作綜合分析,以便準確作出地震預報。
1.研究地震預報和預防﹑地震成因和分布以及與地震有關的各種物理現象的學科。從地震學的研究,還可以獲得有關地球內部構造的資料,對地球的內部構造作理論的推斷。
1.亦稱"地震計"。
2.測定和記錄地震的儀器,可以用來測定地震發生的方向﹑深度﹑時間和強度等。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是我國東漢時天文學家張衡所創制的候風地動儀。
1.劃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級。釋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級也越大。地震震級分為九級,一般小于
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
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簡稱震級。
1.土地稅。
1.我國古代歷法之一。指殷代以丑月(夏歷十二月)為正月的歷法。
1.地方的稅收。
1.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也叫"歲陰"。傳統用做表示次序的符號。參見"干支"。
1.靈芝的一種。古人以芝為瑞草,謂服食可成仙。
2.冬瓜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冬瓜》。
1.仙藥名。
1.古代謂管理農圃的職事。
①個人的居住地點或機關團體的所在地。②用以標志數據、指令等存儲位置的編號。通常是指寄存器和存儲器中各存儲單元的編號。
1.亦作"地志"。
2.專記地理情況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