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泛指粒狀物。
1.出自《題郡中荔枝》詩燕脂掌中顆,甘露舌頭漿。
2.出自《菩薩蠻》詞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簾前過。
3.出自《未開海棠》詩翠葉輕攏豆顆勻,胭脂濃抹蠟痕新。
4.出自《溫柔制造者》這會兒她的嘴唇正釘在她眼睛下面,這兒有三粒雀斑,這下面呢,有兩個淡紅的小顆子。
2.
量詞。計小而圓的物體。
1.出自《野人送朱櫻》詩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2.出自《食荔支》詩日啖荔支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3.出自《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一顆子彈正打到高陵坐著的碉垛上,冒起一點煙。
3.
量詞。計塊狀物。
1.出自《水滸傳》與我一顆金印,重八百余斤。
2.出自《儒林外史》假雕印信若干顆。
3.出自《顏氏家訓·書證》北土通呼物一凷,改為一顆。
4.
量詞。棵。用于植物。
1.出自《西游記》你去把那崖邊柳樹伐四顆來。
2.出自《故事新編·非攻》﹝墨子﹞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顆大樹。
5.
量詞。頭。用于獸、牲畜。
1.出自《夜談隨錄·戴監生》次日白諸館吏,同往發冢,有黑狐十余顆,奔逸而出。
6.
量詞。支。用于槍械。
1.出自《暴風驟雨》你別忙走,張班長,拿一顆大槍給趙玉林使喚。
7.
通“堁”。土塊。
1.出自《漢書·賈山傳》使其后世曾不得蓬,顆蔽冢而托葬焉。
8.
用同“款”。參見“顆恰”。
1.出自《一枝花·雜情》套曲收拾得所事兒溫柔,妝點得諸余里顆恰。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