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能夠。
2.
動詞
克服,克制,制伏。
3.
動詞
攻下據點;戰勝。
4.
動詞
消化。
5.
名詞
(Kè)姓。
6.
動詞
嚴格限定(期限)。
7.
量詞
質量或重量單位,符號g。1克等于1千克(公斤)的千分之一。舊稱公分、克蘭姆。
8.
量詞
藏族地區容量單位,1克青稞約重25市斤。
9.
量詞
藏族地區地積單位,播種1克(約25市斤)種子的土地稱為1克地,1克約合1市畝。
10.
動詞
減少應給的數量。
1.
能夠。
1.出自《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
2.出自《詩·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3.出自《說文?克部》克,肩也。
4.出自《陳秀伯墓志銘》某常欲以吾祖為托,至是始克有言也。
5.出自《重修書院碑記》歷宋,而元,而明,至萬歷間,始克有鄭公再舉行之。
6.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所余尚二百余葉,未知如何始克告竣?
2.
勝任。
1.出自《易·大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2.出自《霍山辭》夫臣者以誠奉職,以道愛君,不克其職則恥,不得其道則止。
3.
完成。
1.出自《春秋·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
4.
能耐。
1.出自《淮南子·繆稱》中行繆伯,手搏虎而不能生也,蓋力優而克不能及也。
5.
戰勝;攻取。
1.出自《易·既濟》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2.出自《呂氏春秋·愛士》〔繆公〕遂大克晉,反獲惠公以歸。
3.出自《司徒兼侍中許國公神道碑銘》師道之誅,公以兵東下,進圍考城,克之。
4.出自《水滸傳》且說盧俊義等已克汾陽府。
5.出自《北上紀行》才欣克遼沈,又聽下徐淮。
6.
制服;克制。
1.出自《書·洪范》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2.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數日,不能自克,以及於難。
3.出自《法言·問神》勝己之私謂克。
4.出自《太學生何蕃傳》蕃,純孝人也,閔親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諸生歸養于和州。
7.
殺。
1.出自《書·牧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
2.出自《春秋·隱公元年》鄭伯克段于鄢。
8.
害,損傷。
1.出自《新語·至德》外驕敵國,內克百姓。
9.
好勝;忌刻。
1.出自《論語·憲問》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
2.出自《左傳·僖公九年》無好無惡,不忌不克之謂也。今言多忌克,難哉。
3.出自《世說新語·規箴》王右軍與王敬仁、許玄度并善,二人亡后,右軍為論議更克。
4.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京(蔡京)褊忮貪克,峻條令,為炮熏刳斮法,下愁毒,為軍中所逐。
10.
必定;一定。
1.出自本《搜神記》公堂舍西頭壁下深三尺,有三個石龍,今日災禍已過,慎莫發看,發看必令人貧矣。若不發看,后克富貴,此是神龍。
11.
猶訓斥,教訓。
1.出自《保衛延安》周大勇說:“他叫‘年青的老革命’倒好點,一叫‘周大勇同志’,那十回有九回是克我。嘿,我算摸透咯!”
2.出自《小城春秋》昨天,他們三個還聯合起來克了四敏一頓呢!
12.
消化。參見“克食”。
1.出自《成都茶館記》茶能解除疲勞,能克食消化。
2.出自如:山楂能克食。
13.
猶如。
1.出自《史記·律書》且兵兇器,雖克所愿,動亦耗病。
2.出自《助字辨略》此克字,猶云如也。
14.
猶及。
1.出自《文選·班固〈東都賦〉》原野厭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項之災,猶不克半。
2.出自《能改齋漫錄·樂府一》〔晁次膺〕效樂府體屬詞以進,名《并蒂芙蓉》。上覽之稱善,除大晟府協律郎,不克受而卒。
15.
古代灼龜甲卜吉兇,其裂紋相交錯者謂之克。
1.出自《書·洪范》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
16.
古國名。
1.出自《觀堂集林·克鐘克鼎跋》觀克鐘克鼎出土之地并克鼎中錫土之事,克之疆域蓋遠矣。克器出於寶雞縣南之渭水南岸,殆克之所都。
17.
[法gramme] 公制重量和質量單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舊稱公分。
18.
藏語的容量單位。如以克量青稞,一克容量重約二十五市斤。
19.
藏語的土地面積單位。一克地就是可以播種一克種子的土地,約合一市畝。
20.
限定;約定。參見“克日”、“克期”。
1.出自《宋書·南郡王義宣傳》義宣因此發怒,密治舟甲,克孝建元年秋冬舉兵。
21.
通“刻”。銘記;雕刻。參見“克絲”。
1.出自《詩·大雅·云漢》后稷不克。
22.
通“核”。
1.出自《書·呂刑》其罪惟均,其審克之。
2.出自《管子·七臣七主》數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則奸不為止。
23.
副詞。表程度,相當于“甚”。
1.出自《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陵母〕聞道將軍在界首,舉目南占克是嗔。荒忙設計如雨息,恐怕臨時事不真。
1.指唐代詩人元稹﹑白居易﹑孟郊﹑賈島詩歌的不同風格。
1.輕而薄的白色絲織品。
2.借指用輕薄的白色絲織品做的衣服。
3.簡約,簡單樸素。
1.謂輕率隨便。
2.輕快迅捷。
1.輕佻猥瑣。鎖,通"瑣"。
1.輕盈的身體。
2.指體態輕盈的人。
3.使身體輕快。
1.輕淡;淡薄。
1.輕浮奸巧。
1.猶輕佻。
1.輕細的樹枝。
1.即白鰷魚。因其游動輕快,故稱。
1.見"輕佻"。
1.猶輕佻。
1.零頭。
1.精銳的步兵。
1.松散的泥土。
1.形容歌唱時聲音輕柔,吐詞緩慢。
1.輕佻。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輕則寡謀,無禮則脫。"杜預注"脫,易也。"
1.見"輕惰"。
1.輕薄潔白的絹衣。
2.指紈扇。
1.輕慢玩忽。
1.輕柔而婉轉。
1.謂有損威儀。
2.猶小威。
1.細小,細微。
2.菲薄,微薄。
3.卑微,微賤。
4.程度淺。
5.不重要。
1.輕薄詐偽。
1.浮塵。
2.微波。
1.輕疾迅猛。
2.輕捷勇健之兵卒。
3.古代戰車名。
4.謂輕視武事。
1.射程較近﹑容易攜帶和使用的武器,如步槍﹑手槍﹑輕機關槍。
1.輕慢;欺侮。
1.看不起人。
2.把事情看得很容易。
1.謂馬快速奔馳。
1.輕于去留,像鳥飛那樣容易。
1.罪輕的囚犯。
2.因輕罪而被拘囚。
1.細微,細小。
2.謂淺而細密。
3.指薄而細致。
4.輕暖細軟。
5.輕柔苗條。 6.便宜細小之物。如米﹑豆﹑棗﹑栗等。
1.謂為人輕生重義而勇于急人之難。
2.指輕生重義而勇于急人之難的人。
1.淡霞。
1.輕銳狡黠。
1.輕慢下屬。
1.輕慢下屬和上司。
1.輕軟纖細。
1.微薄。
2.謂不尊重。
1.亦作"輕閑"。
2.輕松閑適。
1.輕躁奸險。
2.輕靡奇險。
3.藐視危險。
1.輕飄的車帷。
1.見"輕剽"。
1.一種透明而有花紋的絲織品。
1.指天空。
1.輕微細小。
2.輕視忽略細小之事。
3.輕盈小巧,輕便小巧。
4.低微。
5.少,小。
1.輕蔑譏笑。
1.猶輕慢。
1.輕率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