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武裝部隊。
2.
名詞
軍隊的編制單位,通常隸屬于軍區或方面軍,下轄若干個師。
3.
名詞
泛指有組織的群眾集體。
4.
形容詞
與軍事或軍隊有關的。
5.
名詞
(Jūn)姓。
1.
軍隊。
1.出自《孫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2.出自《曹成王碑》良不得已,錯愕迎拜,盡降其軍。
3.出自《水滸傳》史進點軍,折了一半。
4.出自《十年》詩看我們風馳電掣,橫掃千軍。
2.
軍隊的編制單位。
1.出自《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2.出自《國語·齊語》萬人為一軍。
3.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五軍六師,千列百重。
3.
在現代為軍隊編制的一級。由數個師和若干戰斗、保障部(分)隊組成。
1.出自《和郭沫若同志〈登爾雅臺懷人〉》千村淪落悲三楚,四位“英雄”喪廿軍。
4.
指兵種。
1.出自如:陸軍、海軍、空軍。
5.
軍營,營壘。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宋、齊、衛皆失軍。
2.出自《國語·吳語》王乃之壇列,鼓而行之至於軍。
3.出自《曹成王碑》救兵州東北屬鄉,還,開軍受降。
6.
駐屯。
1.出自《左傳·桓公八年》楚子伐隨,軍於漢淮之間。
2.出自《元和圣德詩》出師征之,其眾十旅,軍其城下,告以福禍。
3.出自《東方兵事紀略·奉東》十七日,我師逾一面山,前鋒逼叆河而軍。
7.
包圍;攻圍。
1.出自《周禮·秋官·朝士》凡盜賊軍鄉邑及家人殺之無罪。
2.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疏而不可蹙,數而不可軍者,在于慎。
8.
攻擊;攻滅。
1.出自《國語·齊語》〔齊桓公〕軍譚遂,而不有也,諸侯稱寬。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楚師必遁。”
9.
指揮軍隊。
1.出自《左傳·桓公五年》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
2.出自《金史·撒合輦傳》時輦疽發于背,不能軍。
3.出自《清史稿·圣祖紀一》尚可喜老病不能軍。
10.
兵卒,徒眾。
1.出自舊題《答蘇武書》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
2.出自《新唐書·陳子昂傳》山陵穿復,必資徒役,率癯弊之眾,興數萬之軍,調發近畿,督抶稚老,鏟山輦石,驅以就功。
3.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楊化是個北邊窮軍,好的是燒刀子。
11.
唐代設兵戍守之地的軍事機構。
1.出自《新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而總之者曰道。若盧龍軍一,東軍等守捉十一,曰平盧道。
12.
宋代行政區域名。宋置全國為十八路,下設州、府、軍、監三百二十二。
1.出自《宋史·職官志七》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軍、監亦如之。掌總理郡政。
2.出自《老學庵筆記》永康軍導江縣迎祥寺有唐女真吳彩鸞書《佛本行經》六十卷。
3.出自《水滸傳》人見他黑瘦輕捷,因此喚他做通臂猿,見在這無為軍城里黃文炳家做生活。
13.
刑法的一種。一般指充軍。
1.出自《明史·刑法志一》而軍有終身,有永遠。永遠者,罰及子孫,皆以實犯死罪減等者充之。
2.出自《履園叢話·耆舊·秦參將》嘉慶初年,同房科某以賑濟侵蝕事下獄,罪應軍。
14.
從軍。
1.出自《雌木蘭》越國女尚要白猿教,俺替爺軍,怎不捉青蛇煉,繞紅裙一股霜摶!
15.
用同“君”。
1.出自《荀子·議兵》政修則民親其上,樂其君,而輕為之死。故曰: 凡在於軍,將率末事也。
1.行不通。
1.不能通行。
1.走路不抄小道。《論語.雍也》"有淡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后以"行不由徑"比喻為人正直或舉止端方。
2.見"行不從徑"。
1.謂行動不踰越法度。
1.流通錢幣。
1.行走。
1.謂巡行所屬部域,考核政績。
1.行賄。
2.出納錢財。
3.古代婚禮納聘之稱。
1.端送菜肴。
2.指端送菜肴的人。
1.謂行參見問候之禮。
《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意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隱◇遂用行藏”指行跡、出處問其行藏|殺馬毀車從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1.品行操守。
1.介于行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法字體。
2.行書與草書的并稱。
1.趕牲口的鞭子。策,馬鞭。
2.實行決策。
1.遞送茶水。
2.舊指婚約決定后男方送定禮。
1.亦作"行襜"。
2.車行時所掛的帷帳。
1.見"行幨"。
1.佛教語。謂打坐靜修。
1.裹足布;綁腿布。古時男女都用◇惟兵士或遠行者用。
1.行跡,行蹤。
1.途中分娩。
1.發行紙幣。
1.猶行在。
〈方〉見〖天車〗。 另見xíngchē。
1.行走時揚起的塵埃。常用以形容遠行者。
1.巡行軍陣。陳,通"陣"。
1.謂議和。
1.品德的養成在于能思考。現解為做事成功要動腦筋。
1.古代守城拒敵的設備。
2.臨時建成的城垣。
3.即行像。
1.路程;旅程。
2.上路;就道。
3.猶行裝。
1.可供行走的田埂。
1.市場上用的秤。
1.施用。
1.猶走獸。泛指獸類。
1.謂以籌碼計數。
1.謂依次敬酒酬答。
1.見"行廚"。
1.隨處;到處。
2.走過的地方。
1.流水。
2.經行的江河。
1.通行船只;駕駛船只。
2.指行駛中的船只。
1.坐具。
2.謂男女交合。參見"行房"。
1.謂官吏春日出巡。
2.泛指游春。
1.謂草擬誥命。
1.臨時的祠堂。
2.即旅櫬。指未入祖塋臨時寄放在外的靈柩。
1.五行的位次。封建統治者迷信陰陽家言,以為王者受命于天,以五行之德為運,水火木金土各有定位,并以五行生克來附會歷代王朝的興衰。
2.謂旅途暫居的處所。
3.謂行旅到達。
1.暗殺。
1.前往賞賜。
1.侍從,跟隨。
2.引申指順從。
3.隨從人員。
1.進行篡奪。
1.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