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浚”。
2.
用于人名,拓跋濬,北朝北魏文成帝。另見Xùn“?!?。
1.
疏通水道;挖掘井、池。
1.出自《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2.出自《博異志·陰隱客》神龍元年,房州竹山縣陰隱客,家富,莊后穿井二年,已濬一千余尺而無水,隱客穿鑿之志不輟。
3.出自《歸田瑣記·致劉次白撫部鴻翱書》次白為太湖同知,曾以濬河便民薦舉,加知府銜。
2.
泛指開通。
1.出自《鐵路計劃》殖邊移民,開源濬利,皆為天然之尾閭。
3.
深。
1.出自《書·舜典》濬哲文明。
2.出自《魏都賦》洞庭雖濬,負之者北,非所以愛人治國也。
3.出自《船行遇風》詩蔡水僅成波,不若江湖濬。
4.
謂使之深。
1.出自《原強》其教人也,以濬智慧、練體力、厲德行三者為之綱。
5.
通“徇”。參見“濬齊”。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史記》舊本亦有作“濬齊”。蓋古字假借“徇”為“濬”。濬,深也,義亦并通。
2.出自《張景岳傳》介賓年四十,即從游於京師。天下承平,奇才異士集于侯門。介賓幼而濬齊,遂遍交其長者。
1.古時朝見皇帝的一種禮帽。原為儒者所戴,唐時百官皆戴用。
1.猶言進賢任能。
1.猶言進賢黜佞。
1.進薦任用賢能之士。
1.猶言進賢黜佞。
1.星名。舊云進賢星現,主卿相進賢任能。
1.謂職位進升而貴顯。
1.猶攻破。
1.進呈;呈獻。
1.猶進學。
1.謂用酒食招待以資鼓勵。
1.猶言向某處前進。
收入的錢農民的~普遍有了增加。
1.猶進迫。
1.進謁致謝。
適合于隊伍行進時演奏或歌唱的樂曲,節奏鮮明,結構嚴整,由偶數拍子構成,如《解放軍進行曲》等。
1.特指為帝王侍寢。
1.進食菜肴果品。
2.進奉菜肴食品。
1.進升官階。
1.謂按等級次第以進職或獎功。
1.使學業有進步。
2.科舉時,童生應歲試,錄取入府縣學肄業,稱進學。進學的童生稱秀才。
向人提出意見(尊敬或客氣的口氣)大膽~ㄧ向您進一言。
1.舉行宴會。
1.向皇帝進呈審獄判狀。
1.猶進見,拜見。
1.謂事物的進展在深度上比以前深入。
1.上前拱手行禮。
1.謂向皇帝進呈議論得失的奏表。
①〈書〉指學識修養的進步。②指經濟收入;收益你一年有多少~?
1.猶引薦。
1.進升榮膺。
1.猶進駐。
1.鹽任用。
2.猶費用。進,通"贐"。
1.進祀配享,以已故的功臣賢哲附祭于祖廟。
1.謂駕御車馬。
1.指為君王所御幸。
2.猶進呈。
1.進軍增援。
1.猶僭越。
1.前往;造訪。
1.急于進取。
1.謂官吏死后加贈官爵名號。
1.謂機動車輛進入車站。
1.亦作"進賬"。
2.收入;收益。
1.劃船前行。
1.謂針灸時針刺入穴位的深度。
1.進駐鎮守。
1.以毒酒毒人。
1.進攻征伐。
1.謂舉杯飲酒。
1.謂官員入宮值班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