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
1.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讀《易》,韋編三絕。
2.
書籍。
1.出自《進學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2.出自《漱華隨筆·采訪遺書》乾隆六年奉上諭,從古右文之世,務訪遺編。
3.出自《〈物妖志〉序》瀏覽陳簡,撮録成編,顏曰《物妖》。
3.
書的計數單位。指一部書或書的一部分。
1.出自《漢書·張良傳》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是則為王者師。”
2.出自《唐故相權公墓碑》考定新舊令式為三十編,舉可長用。
3.出自《龜山楊先生祠堂記》楊公有筆稿《史論》一編,景瞻尤惜之。
4.出自如:上編、中編、下編;內編、外編、第一編、第二編、第三編。
4.
順次排列。
1.出自《奉和春日望海》連云飛巨艦,編石架浮梁。
2.出自《和田國博喜雪》歲豐君不樂,鐘磬幾時編?
5.
指把分散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條理組織起來。參見“編年”、“編組”。
1.出自《史通·六家》所在史官,記其國事,為紀傳者則規模班馬,創編年者則議擬荀袁,於是《史》《漢》之體大行,而《國語》之風替矣。
2.出自《儒林公議》生平纂集數百卷,其劬勞至矣。然皆聲韻偶麗,編組事物,鮮有及理之文。
3.出自《空中小姐》我們奉命改變航向,加入一支在海上緊急編組的特混艦隊,開往北部灣。
6.
連接。參見“編町”。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筱簜敷衍,編町成篁。
7.
收列;列入。
1.出自《韓詩外傳》夫嫁娶者非己所自親也,衛女何以編於《詩》也?
2.出自《白馬篇》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3.出自《潮州刺史謝上表》編之乎詩書之策而無愧,措之乎天地之間而無虧。
8.
編輯;創作。
1.出自《追求》仲昭專心編稿子。
2.出自《關于〈長生塔〉》即使是編童話,我也不愿讓樹木隨便講話。
9.
編織。
1.出自《莊子·大宗師》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
2.出自《西游記》扯葛藤,編草襪。
10.
編造;捏造。
1.出自《紅樓夢》﹝劉姥姥﹞見這些哥兒姐兒們都愛聽,便沒了說的也編出些話來講。
2.出自《關于〈第四病室〉》小說里只有幾個名字,像醫生楊木華,護士林惜華,病人朱云標,當然都是我編出來的。
11.
古縣名。漢屬南郡,在今湖北省南漳縣境。見《漢書·地理志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漳水》。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南郡,縣十八:……編。
12.
姓。漢代有編盲意。見《后漢書·方術傳下·解奴辜》。
1.出自《后漢書?方術傳?解奴辜》又有編盲意,亦與鬼物交通。
1.賢德之家。
2.賢能干練的人。
3.第二人稱的敬辭,猶今稱"您"。
1.有德行有勇力。疆,通"強"。
1.有才德的朋友。
1.賢惠貞節。
2.指賢慧貞節的女子。
1.佛教語。梵語bhadrakapa。指有釋迦佛等千佛出世的現在劫。與過去莊嚴劫﹑未來星宿劫并稱為三大劫,為佛教宏觀的時間觀念之一。
1.亦作"賢桀"。
2.才德或才智杰出的人。
1.見"賢杰"。
1.賢士舊臣。
1.見"賢俊"。
1.賢明的君主。
2.指封建時代賢明的貴族或地方官。
1.亦作"賢雋"。亦作"賢俊"。亦作"賢巕"。
2.才德出眾。
3.才德出眾的人。
1.賢能而剛直。
1.科舉時代對鹽官吏所分科目的美稱。
1.賢良。
1.賢好。
1.賢良的兄長。
1.猶稀爛。
1.對他人兒子的美稱。
1.勞苦;辛勞。
1.賢明而有作為的人。
1.賢能的官吏。
①有才能,有德行賢良之士。②有才德的人薦舉賢良。
1.漢代鹽統治人才的科目之一。始于漢文帝。被舉者對政治得失應直言極諫。如表現特別優秀,則授予官職。武帝時復詔舉賢良或賢良文學。名稱時有不同,性質無異。歷代往往視作非常設之制科。
1.漢代鹽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武帝時,簡稱賢良或文學。
1.方言。慈善。
1.賢明的同僚。
1.對死者靈魂的尊稱。
1.賢明的縣令。
2.山名。在廣東省陽山縣北二里,唐韓愈為陽山令,嘗讀書于此,有讀書巖。又名牧民山。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東二.廣州府》。
1.才德兼備的名流。
1.指賢者仕進的機會。
1.猶賢每。
1.賢能杰出的人。
1."你們"的敬稱。
1.妹的美稱。
2.對人妹的敬稱。
1.賢良門第。
2.猶賢每。
1.才德美好的人。
1.良民。
1.好名聲。
有才能有見識領導賢明|賢明的經理。
1.才略;智略。
1.見"賢妻良母"。
1.賢明的州郡長官。
1.見"賢內助"。
1.賢惠能干的妻子。亦用以敬稱他人妻室。
1.有德行有才能。
2.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1.見"賢俊"。
1.有才德的女子。
2.敬稱他人之女。
1.賢惠的配偶。
1.賢慧的妻子。
2.尊稱人妻。
1.賢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