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崛起。
2.
動詞
〈書〉突起;高起。
1.
亦作“崫”。
2.
高峻貌。參見“崛岉”、“崛嵂”。
1.出自《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山峙以紆郁,隆崛岉乎青云。
2.出自《釋疾文·粵若》郁律崛岉兮,似昆陵之玉石;泮渙粲爛兮,象星漢之昭回。
3.出自《五岳游草·恒游記》輿人拾級循山東北麓而上,高或崛岉,盤則紆郁,上下遞相喁于。
4.出自《笠山宏遠炮臺銘》虎蹲崛嵂,金雞崔嵬;笠山之崖,據險為臺。
5.出自《重刻〈晚翠軒詩〉序》廣陵天下才,瑰奇崛嵂,力追韓孟。
3.
高起,突出。
1.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鬱葐蒀以翠微,崫巍巍以峨峨。
2.出自《支隴承氣論序》得山氣者崛以特,得澤氣者圓以折。
3.出自《文選·揚雄〈甘泉賦〉》洪臺崛其獨出兮,?北極之嶟嶟。
1.樂曲七調之一,其音凄愴哀怨。
2.謂甲乙兩個單位通過協商,將一方的工作人員調到另一方去工作。
1.商討訂正。
1.商量決定。
1.測量。
2.商討。
1.成群結隊的行商。
1.商酌。
1.見"商冒"。
1.春秋魯美人之名。
1.經商。
2.商人。
3.現多指現買現賣的小商人。
1.秋風,西風。
1.供商船往來???,辦理客貨運輸業務的港口。
1.悲涼的歌。商聲凄涼悲切,故稱。《淮南子.道應訓》"寧戚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桓公聞之﹐撫其仆之手曰'異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車載之。"后以"商歌"比喻自薦求官。
1.鳥名,即倉庚。
1.古代九章算術之一,即測量體積,計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2.泛指計算。
1.商賈,商人。
2.指商業。
1.舊時官商共營的股份公司中,商人投資的股份稱商股。
1.用金錢買得官爵的商人。
1.商鞅與管仲的并稱。
1.商界的不良分子。
1.商鞅與韓非的并稱。
1.商店。
1."商山四皓"的省稱,借指高士。
1.和解。
1.十干中"庚"的別稱。
1.謂伊尹和周公。
1.古稱至中國經商的胡人。多指粟特﹑大食商人。
1.猶商官。
1.商人為了維護其利益而組成的團體。
1.猶貨物。
1.草名?!稜栄牛尣荨?髦,顛蕀"晉郭璞注"細葉有刺,蔓生,一名商蕀。《廣雅》云'女木也。'"《本草綱目》作"顛棘",謂即天門冬。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天虋冬》。
1.清代因經商而留居其地,子孫戶籍準附編于行商之省分,稱"商籍"。
1.商量,商議。
1.謂用干魚祭祀。
1.即商朝。
2.商人。
商人商賈大亨|商賈之家,必有儲蓄。
1.商鑒。
1.商品檢驗的簡稱。為確定進出口商品的質量是否符合規定標準或交易條件所進行的檢驗。
1.猶殷鑒。原意是殷人滅夏,殷人的子孫應該以夏的滅亡作為鑒戒◇來泛指可以作為后人鑒戒的往事。宋人諱太祖父弘殷之名,改殷作商。
1.亦作"商校"。
2.研究比較。
3.品評。
1.秋令時節。
1.從事商業者的總稱。
1.商量借用。
1.蟲名,即馬蚿,又稱馬陸。
1.商量決定。
1.舜之子。相傳舜以商均不肖,乃使伯禹繼位。事見《孟子.萬章上》﹑《史記.五帝本紀》。常與堯子丹朱并用為不肖子之典實。
1.商旅。
1.市場上買賣雙方的介紹人。
1.即"十四行詩"。商籟,法文sonnet的音譯。
1.指商山四皓。
1.猶商旅,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