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逮捕或扣押。
2.
形容詞
束縛;約束、顧忌。
3.
動詞
限定、限制。
4.
動詞
不知變通;不靈活。
1.
制止;禁止。
1.出自《管子·君臣下》此止詐、拘奸、厚國、存身之道也。
2.
逮捕;囚禁。
1.出自《書·酒誥》群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
2.出自《晏子春秋·諫下一》景公借重而獄多,拘者滿圄,怨者滿朝。
3.出自《元史·廉希賢傳》至元初,北部王拘殺使者。
4.出自《紅樓夢》彼時雨村即拘原告來審。
5.出自《催糧差》縣政府就把未來完糧的戶口,隨便挑一些,寫成一張單子,并且出一張拘人的票。
3.
束縛;拘束。
1.出自《孫子·九地》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
2.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
3.出自《寄王逢原》詩我方官拘不得往,子有閑暇宜能來。
4.出自《紅樓夢》我們奶奶不玩,把兩個姨娘和姑娘也都拘住了。
4.
局限;限制。
1.出自《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2.出自《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泉》味既敵中山,飲寧拘一斛。
3.出自《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5.
拘泥;固執。
1.出自《漢書·藝文志》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
2.出自《諮目七》拘此數節,則往往累日不決,致失機會。
3.出自《隋唐演義》張公真是文武全才,不但善戰,又極善謀,行兵不拘古法,隨機應變,出奇制勝。
4.出自《憶書》傳其事者甚以為拘。然古道日漓,得此一老,亦可以諷矣。
5.出自又如:不拘形跡。
6.
抽搐。
1.出自《素問·生氣通天論》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
7.
召;征。參見“拘集”、“拘賣”。
1.出自《元代白話碑集錄·一二五八年忽必烈圣旨》俺每拘集至,和尚先生每對面持論過。
2.出自《水滸傳》因此登州知府拘集獵戶,當廳委了杖限文書,捉捕登州山上大蟲。
3.出自《東周列國志》原來舟之僑是虢國降將,滿望重用立功,卻差他南河拘集船只,心中不平。
4.出自《夢溪筆談·官政一》陜西顆鹽,舊法官自般運,置務拘賣。
5.出自《清波雜志》元豐間駕往國子監,出起居,有旨人賜酒二升,諸齋往往置以益之,曰:“奉圣旨得飲。”遂自肆,致有乘醉登樓擊鼓者;因是遇賜酒即拘賣,以錢均給。
8.
節拍。
1.出自《詞品·虞美人草》《益州草木記》云:雅州名山縣出虞美人草,唱《虞美人》曲,應拘而舞。
9.
斬斷的枯樹枝。一說近根盤錯處。
1.出自《莊子·達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
10.
指拘守;約束。
1.出自《儒林外史》古人云:老不拘禮,病不拘禮。
2.出自《珠江名花小傳·鳳彩》然為假母所拘,恒怏怏不得志。
11.
常與“不”連用,猶不論,不管。
1.出自《后漢書·順帝紀》其有茂才異行,若顏淵、子奇,不拘年齒。
2.出自《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錢鐐〕殺牛宰馬,大排筵席,遍召里中故舊,不拘男婦,都來宴會。
3.出自《老張的哲學》你要有意存錢,不拘數目多么小,我可以幫你忙。
1.山名。即包山﹑獅子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本屹立錢塘江心,宋元以來隨著泥沙沉積,遂與北岸大陸連接。
2.山名。即今廣東省饒平縣西北浮山。南宋末與元兵交戰于此。
3.山名。在今陜西省臨潼縣南。
4.指海市蜃樓。
1.表層的輕傷。
1.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環曲的水渠旁集會,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浮觴"。
2.指飲酒。
1.謂巴結上司。
1.乘舟渡水。
1.即筏子。
1.亦作"浮沉"。
2.古代一種祭河川的儀式。
3.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4.隨波逐流。謂追隨世俗。
5.喻升降﹑盛衰﹑得失。 6.埋沒;沉淪。 7.出現和消失。 8.指書信未送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殷羨作豫章郡太守。臨去﹐都下人因寄百計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后稱書信未送到為"浮沈"。
①指短暫虛幻的人生(對人生的消極看法)~若夢。②浮在水面上生長浮萍~在池塘中。
筆記。清代沈復著。六卷。系作者在嘉慶年間所寫的回憶錄。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六部分◇兩記已佚。主要記敘作者與其妻陳蕓的家庭生活,其間悲歡離合,寫得樸素真摯,凄惻動人。
1.指音韻的輕﹑重聲。一說浮聲即平聲,切響即仄聲。
浮在水上的尸體。
1.山名。在東海。
2.山名。在今江西省南康縣西,形如覆鐘,水環其外。
3.巖漿凝成的海綿狀的巖石≤輕,能浮于水面,故名。
4.石磬。
1.浮華不實。
1.多謂不事耕作而食。
詩劇。德國歌德作于1808-1831年。取材于民間傳說。浮士德博士為尋求人生的意義,在魔鬼靡非斯特引誘下,以自己的靈魂換得它的幫助,經過書齋、愛情、宮廷、美的夢幻等歷程,于生命的最后時刻,在與自然的斗爭中,領悟了人生的目的。
劇本。英國馬洛作于1588年。浮士德博士為追求無限的知識以征服自然,毅然叛離上帝,以自己的靈魂換取役使魔鬼二十四年的權利,期滿后被魔鬼劫往地獄。
1.人間,人世。舊時認為人世間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稱。
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民間繪畫。浮世”是現世的意思,描繪題材大多是民間風俗、俳優、武士、游女、風景等,具有鮮明的日本民族風格。初以墨色印刷,稱墨折繪”;后發展為丹繪”、紅折繪”、錦繪”等多色的表現樣色。以色彩明艷、線條簡練為特色。曾得到廣泛的流傳和發展,至18世紀末逐漸衰落。代表人物有鈴木春信、葛飾北齋和安藤廣重等。
1.虛夸文飾。
2.奢侈豪華的裝飾。
1.額外征收。
1.見"浮收勒折"。
1.亦作"浮痚"。
2.浮華不實。
3.膚淺,粗疏。
在水里游。
1.虛浮不實的言談。
1.謂光上浮。
1.即罘羜。古代設在宮門外或城角的屏。用以守望和防御。
1.浮薄的習俗。
2.淺薄,粗俗。
1.額外勒索。
1.沒有固定地點的售貨攤。
1.亦作"浮譚"。
2.沒有根據﹑沒有內容的空談。
1.見"浮談"。
1.即桴炭。一種質輕而松,極易著火燃燒的木炭。
1.猶客套。
1.猶跳躍。
2.飛揚。
漁業上指水中缺氧時魚類把口吻伸出水面呼吸。
〈方〉浮面筐里~的一層蘋果,都是大個兒的。
1.猶言油頭滑腦。形容人輕浮狡猾。
1.謂不正當的意外收入。
同‘浮屠 ’。
①佛陀。②〈書〉和尚。③塔七級~。‖也作浮圖。
1.即和尚。
(~兒)①地表層的松土。②器物表面的灰塵撣掉鞋上的~。
1.動蕩危險。
1.虛偽。
1.華而不實的文詞。
1.喻船。
1.猶浮財。
1.輕浮的習氣。
1.指平民小戶。
1.指險惡的激流。
2.輕浮陰險。
3.浮淺偏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