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抵抗;抵擋。
2.
動詞
拒絕,不接受。
1.
抵御。
1.出自《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
2.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
3.出自《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瑯邪城》詩甘泉警烽候,上谷拒樓蘭。
4.出自《拒霜花》詩落盡群花獨自芳,紅英渾欲拒嚴霜。
5.出自《清史稿·壽山傳論》俄兵之侵龍江也,乘隙以進,唯壽山拒之。
2.
拒絕;抵制。
1.出自《論語·子張》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
2.出自《后漢書·傅燮傳》燮正色拒之。
3.出自《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篇十》以體言之,則茍天理不充實於中,何所為主以拒人欲之發?
4.出自《清史稿·李金鏞傳》俄人援例要請東三省要地設領事,嚴拒之。
3.
抵,到。
1.出自《隋書·西域傳·黨項》東接臨洮、西平,西拒葉護。
2.出自《新五代史·梁末帝紀》北拒并汾,東至淮海。
4.
關閉。
1.出自《馮燕傳》燕伺得間,復偃寢中,拒寢戶。
2.出自《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士誠獨坐室中,達遣李伯升諭意,時日已暮,士誠拒戶自經。
5.
伸展。
1.出自《韓非子·揚權》數披其木,無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將逼主處。
6.
立。參見“拒地”。
1.出自《憶昨行和張十一》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頻??。
2.出自《猗覺寮雜記》蜀人謂立地為拒地。
7.
通“距”。砧板下面的橫檔。
1.出自《儀禮·少牢饋食禮》腸三胃三,長皆及俎拒。
8.
通“距”。距離。
1.出自《武經總要前集》﹝弩臺﹞面闊一丈六尺,長三步,與城相接,每臺相拒亦如之。
9.
引申為據守。參見“拒險”。
1.出自《三國演義》第十六回韋猶死拒寨門。
1.豪放。
2.壯實,壯健。
1.剛直毅烈。
2.強勁猛烈。
1.健壯美麗。
2.宏壯美麗。多指山川﹑建筑﹑圖景﹑場面等。
3.宏偉瑰麗。多指文辭。
1.謂面子大。
勇敢而有氣節壯烈的場┟媯壯烈犧牲。
1.壯歲,壯年。
1.健美;雄壯美好。
2.美學名詞。英語sublime的舊譯。常與優美相對。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嚴肅﹑雄壯之感者謂"壯美"。
1.壯盛,勇猛。
2.洶涌;猛烈。
1.健壯的幼苗。
1.蜀漢關羽死后,后主景耀三年追謚為壯繆侯。也省稱為壯繆。
古時以三十歲為壯年。今泛指三四十歲的人。
1.慻悍的騎兵,勁騎。
1.豪邁﹑勇壯的氣概。
2.旺盛發達的地氣。堪輿家所稱主世代興旺的土地風水。
1.豪壯的氣概高入云霄。
1.見"壯泉"。
1.豪壯的情懷﹑抱負。
1.新莽時所鑄六種貨貝之一。古謂錢曰泉,到處流通之意。
1.高熱;高燒。
1.青壯年時的容貌。
2.年輕美麗的容顏。
1.粗大的鞋耳。乳,草鞋上穿繩子的兩耳。
1.健壯。
2.興旺,興盛。
3.壯大,有氣勢。
1.健壯結實。
1.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勇士。
2.體健力大者。
3.指武士裝束的人。
4.太平天國取試武士分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稱為壯士,相當于清制的進士,職同軍帥。
1.亦稱"壯士聲"。
2.戰國末,荊軻欲刺秦王,與燕太子丹訣別易水,作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壯士歌"即指此。
1.見"壯士歌"。
1.猶言壯舉,大事業。
1.男子三十稱壯年,又值當娶妻室之歲,故稱"壯室"。
1.健壯魁偉。
1.豪壯的情思。
1.壯年。
1.壯志,宏偉的意圖。
1.振奮旺盛。
1.健壯魁偉。
2.雄偉;雄健。
1.我國壯族的文字。是1955年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共有三十二個字母(包括五個聲調字母)。1957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推行。
1.勇壯,雄武。
1.見"壯劇"。
1.富庶繁盛的縣。
雄心壯志壯心常在|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莊嚴,裝飾美盛。
1.少壯時的容顏;壯美的容顏。
1.強盛的陽氣。古代陰陽五行說認為春﹑夏主陽,秋﹑冬主陰,陽氣至夏季最盛。
2.中醫術語。猶言強腎。中醫學認為腹為陰,腎為陰中之陰,腎虛者應補陽,故稱。參閱《素問.金匱真言論》。
1.豪壯的意氣。
1.勇壯剛毅。
1.健壯的羽翼。亦指善飛的鳥。
1.強健而勇敢;剛勇。
2.壯勇者;壯丁。
3.宋代禁軍之一。
4.兵勇;士卒。
1.宏大的謀略。語出《詩.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鄭玄箋"猶,謀也;謀,兵謀也。"朱熹注"猶,謀也;言方叔雖老,而謀則壯也。"
1.豪壯的言語。
2.侈談,大言。
3.我國壯族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主要分布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分北部南部兩個方言。
1.指農歷八月。
遠大的志向雄心壯志|壯志饑餐胡虜肉。
1.形容志向非常遠大。凌云,直上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