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經線,織布時拴在機器上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跟“緯”相對。
2.
名詞
地理學上假定的沿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并跟赤道垂直的線,從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經線起,以東稱“東經”,以西稱“西經”,各為180°。
3.
名詞
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
4.
動詞
經營;治理。
5.
動詞
〈書〉上吊。
6.
形容詞
歷久不變的;正常。
7.
名詞
經典;也特指儒家經典。
8.
名詞
月經,婦女每月周期性子宮出血。
9.
名詞
(Jīng)姓。
10.
動詞
經受,禁(jīn)受。
11.
動詞
經過;通過。
12.
名詞
宗教的典籍;也特指佛經。
1.
“坕”的今字。亦作“巠”。
2.
南北向的道路或土地。
1.出自《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
2.出自《大戴禮記·易本命》凡地,東西為緯,南北為經。
3.出自《呂氏春秋·有始》凡四海之內,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
3.
常道。指常行的義理、準則、法制。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昔歲入陳,今茲入鄭,民不罷勞,君無怨??,政有經矣。
2.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
3.出自《國語·周語下》國無經,何以出令?
4.出自《斷刑論下》經也者,常也;權也者,達經者也。皆仁智之事也。離之,滋惑矣。
5.出自《“民族形式”商兌》凡事有經有權,我們不好雜糅起來,使自己的思路絞線。
4.
正常;經常。
1.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語閎大不經。
2.出自《法言·吾子》事勝辭則伉,辭勝事則賦,事辭稱則經。
3.出自《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
4.出自《瀟湘雨》想必你不經出外,早難道慣曾為旅。
5.
對典范著作及宗教典籍的尊稱。如《十三經》、佛經等。
1.出自《荀子·勸學》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2.出自《文心雕龍·論說》圣哲彝訓曰經,述經敘理曰論。
3.出自《西游記》不知徒弟能來否,可得真經返故園?
4.出自《中國通史》孔子非常博學,收集魯、周、宋、杞等故國的文獻,整理出《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種教本來,講授給弟子們。這些教本……被尊稱為經。
6.
量度;籌劃。
1.出自《詩·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
2.出自《百喻經·三重樓喻》是時木匠,即便經地壘墼作樓。
7.
劃分界限。
1.出自《周禮·地官·遂人》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法。
2.出自《周禮·地官·司市》以次敘分地而經市。
8.
治理;管理。
1.出自《周禮·天官·大宰》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
2.出自《后漢書·竇武傳》臣惟膺等建忠抗節,志經王室。
3.出自《唐故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惟其志,可用經百世。
4.出自《謝安論》蓋安之為人,清沖有余,而樸練不足,無以爭天下之先,而經天下之遠。
9.
循行;經過;經歷。
1.出自《管子·七法》不明于計數,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欲經于水險也。
2.出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之燕必經趙,臣不可以行。
3.出自《后漢書·南匈奴傳》九年,遣大司馬吳漢等擊之,經歲無功。
4.出自《送謝夷甫宰馀姚縣》詩廨宇經兵火,公田沒海潮。
5.出自《茶香室叢鈔·趙子昂〈尚書集注序〉》《詩》、《書》、《禮》、《樂》、《春秋》,皆經孔子刪定筆削。
6.出自《銅墻鐵壁》石得富經莊稼林里的小路朝東門走去。
10.
系縊;懸吊。
1.出自《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2.出自《史記·田單列傳》〔王蠋〕遂經其頸于樹枝,自奮絕脰而死。
3.出自《李赤傳》有間,婦人至,又與赤言。即取巾經其脰。
4.出自《圣武記》射洪知縣張明彝自經死。
11.
人體經脈的簡稱。
1.出自《素問·陰陽別論》人有四經十二從。
2.出自《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乎。
3.出自《新民晚報》由于食鹽味咸入腎,服用補腎藥物宜用淡鹽湯送下,可引藥歸經而提高療效。
12.
指婦女的月經。
1.出自《本草綱目·人一·婦人月水》女人之經,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
13.
古數名。
1.出自《國語·楚語下》百姓、千品、萬官、億丑,非民經入垓數以奉之。
2.出自《太平御覽》十億謂之兆,十兆謂之經,十經謂之垓。
3.出自《敬齋古今黈》今算術大數曰億、兆、經、垓。邵堯夫皇極數于億、兆之后即繼之為京。求之音義,經正為京耳。
14.
酒器名。
1.出自《侯鯖錄》陶人之為器,有酒經焉。晉安人盛酒以瓦壺,其制小頸環口修腹,受一斗……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達其義,聞五經至,束帶迎于門,乃知是酒五瓶為五經焉。
2.出自《書影》予過邵武之拿口,高主政年八十矣,饋余一經酒,淡而有致。
15.
曾,已。
1.出自《南史·周山圖傳》義鄉縣長風廟神姓鄧,先經為縣令。
2.出自《文明小史》不料本城營官,早經得信,曉得這里百姓不是好惹的。
3.出自《吶喊·藥》老栓走到家,店面早經收拾干凈。
16.
姓。晉代有經曠。見《通志·氏族五》。
1.出自《廣韻?青韻》經姓。出何氏姓苑。
17.
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
1.出自《禮記·間傳》禫而纖
2.出自《鄀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詩經稀疑杼澀,緯斷恨絲輕。
18.
今稱地理學上假設通過地球南北極與赤道垂直的東西分度線為經。參見“經度”。
1.出自《舊五代史·周書·王樸傳》是時,初廣京城,樸奉命經度,凡通衢委巷,廣袤之間,靡不由其心匠。
2.出自《論河北守備事宜札子》完城壘,訓兵戎,習山川,蓄糧食,凡百自辦,不煩朝廷經度。
3.出自《明史·韓王松傳》遣主事毛俊經度,并建襄陵、樂平二邸及岷州廣福寺。
19.
指記述某一事物、技藝的權威性專書。如《山海經》、《本草經》、《茶經》等。
1.出自《國語·吳語》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挾經秉枹。
2.出自《關于相豬》相馬有馬經,相牛有牛經,相豬也有豬經。
20.
引申為經受,承受。
1.出自《霜葉紅似二月花》新鮮花巧的東西又多了不少,怎怪得錢不經花。
2.出自《家》玨,你不要去,你有“喜”,經不起悲痛。
1.相傳為晉許遜煉丹成仙處。亦借稱修煉成仙之所。
1.旌表;褒獎。
1.見"旌栧"。
1.樹在船上的旌旗。
1.表揚薦引。
1.表彰有功的人。
1.見"旌旒"。
1.招賢用的車子。
1.泛指旗幟。
1.旌旗。因有羽飾﹐故稱。
1.旌旗與斧鉞。
2.喻權柄。
1.泛指旗幟。
1.以旌招之。謂征召賢士。語本《孟子.萬章下》"敢問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1.旌旗。
2.指銘旌﹐導引靈柩的魂幡。
1.表彰鹽。
1.表彰忠直。
1.旗幟。
1.發揮智慧。
1.表彰忠節。
1.表彰提拔。
1.亦作"菁蔥"。
2.青蔥,蔥綠色。
1.青翠,鮮綠。
1.《詩.小雅》中《菁菁者莪》篇名的簡稱。
2.《詩.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樂育材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后因以"菁莪"指育材。
1.菁菜羹。亦泛指窮人所食的粗菜。
1.香草名。茅的一種。古代祭祀時用以縮酒。一說,菁茅為二物。
1.精華;精英。
1.猶精華;精英。
1.竭晶思。
1.指月亮。
1.閃亮的水波。
1.明亮閃光。
1.泛指粗陋的飯食。
1.清代五品文官的頂戴。
1.光亮。
2.比喻神彩。
3.猶精光。形容干凈,一無所有。
1.光華;光彩。
1.光亮閃耀。
1.明亮閃光貌。
1.水晶簾子。形容其華美透亮。
明亮玻璃窗擦得晶亮。
1.明亮的燈籠。
2.喻明察。
1.指月亮。
1.指月亮。
1.亮光透入。
即半導體二極管”(56頁)。
用鍺、硅等晶體制成的電子管。優點是體積小、不怕震、耗電少,在無線電技術中用來整流、檢波、放大等。
顯示晶體管特性曲線和特性曲線族的儀器。由掃描系統、階梯波系統和顯示系統組成。可顯示二極管、三極管和場效應管的低頻動態特性,包括反向擊穿特性。
1.澄澈明亮的天空。
1.明亮華美。
1.光亮耀眼。
1.謂酒后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