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吝惜;舍不得。
2.
名詞
(Jìn)姓。
1.
古代車上夾轅兩馬當胸的皮革。因作夾轅兩馬的代稱。
1.出自《墨子·魯問》今綽也祿厚而譎夫子,夫子三侵魯,而綽三從,是鼓鞭於馬靳也。
2.出自《左傳·定公九年》吾從子,如驂之靳。
3.出自《報劉淞芙書》他日汝南先賢,襄陽耆舊,與所稱同縣諸君,后先驂靳,左右齊轪。
2.
吝惜。
1.出自《后漢書·崔烈傳》帝顧謂親幸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萬。”
2.出自《春渚紀聞·僧凈元救海毀》我釋迦文佛,歷劫以來,救護有情,捐棄軀命,初無少靳,而吾何敢愛此微塵幻妄,坐視眾苦而不赴救。
3.出自《書顏屠之婦》受人之聘,治其子女而惟財是靳。
3.
惋惜。
1.出自《新唐書·鄭覃傳》比皆不攝職事,至慕王夷甫,以不及為靳。
4.
牢固;穩固。
1.出自《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去居陵(獻陵)下,為吏為隱,坊舒之政,于茲有靳。
5.
固執;堅持。
1.出自《聊齋志異·水莽草》某急詣寇所,實告以情,長跪哀懇。寇以其代女死故,靳不與。
2.出自《西學東漸記》陳與學生常生沖突,予恒居間為調停人;但遇學生為正當之請求,而陳故靳不允。
6.
拒絕;阻攔。
1.出自《蜀梼杌》炕(潘炕)曰:“此臣下賤人,不敢以薦于君。”其實靳之也。
2.出自《難言二》顧獨不欲二子之效之,是援(馬援)靳其兄子以為善也。
3.出自《清史稿·禮志十》彼(指英法使臣)且曰宜亟修好,阻其入覲,是靳以客禮也。
7.
取得。
1.出自《鳴鳳記·世蕃奸計》你曉得吏部開選,必來請問我家。故每次選官,少不得靳銀幾萬。
8.
嘲弄;恥笑。
1.出自《左傳·莊公十一年》宋人請之,宋公靳之。
2.出自《太平御覽》夕時便罷無人也,今乃夜糴谷,明癡??不足也。凡靳不敏惠者曰夜糴。
3.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南詔嘗與妻子謁都督,過云南,太守張虔陀私之,多所求丐,合羅鳳不應。虔陀數詬靳之,陰表其罪,由是忿怨。
4.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豎子之見,古今之別,且不能知者,雖一哂可靳之矣。
9.
姓。
1.出自《元和姓纂?焮韻》風俗通,楚大夫靳歙。
1.尚未消盡的寒意。
1.指拂曉前將隱沒的銀河。
1.凋殘的花;落花。
1.猶殘酒。
1.將謝的花;未落盡的花。
1.喻指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1.猶殘照。
1.馀火。
1.殘剩著沒有完成的織物的織機。
肢體、器官等因傷病而缺損或嚴重變形關心殘疾人。
中國為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服務的社會福利機構。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城市設有。專為殘疾兒童提供門診咨詢和家庭服務,并開展各種功能訓練和醫療、教育、體育、職業培訓等康復活動。
因視力、聽力、語言、肢體、器官、智力等生理、心理缺損或功能方面障礙,喪失勞動能力而影響生活、學習、工作的人。
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五個單位聯合主辦的大型綜合活動日。1988年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決定,將每年4月17日定為殘疾人活動日。旨在動員社會各界開展義演、義賣、義診、義捐等助殘和聯誼活動,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
1.殘碑。
1.衰敗的菊花。
1.指書中未讀完的部分。
2.殘缺不全的書。多指殘缺的寫卷﹑文稿。
1.殘酷苛刻。
1.猶殘酒。榼,盛酒器。
1.兇暴狠毒。
2.殘害。
兇暴狠毒敵人的殘酷審訊最終也沒能使他屈服。
1.摧殘毀壞。
1.亦作"殘興"。
2.農歷年底。
1.指金石銘文殘損不全。
1.殘馀的露水。
1.亦作"殘僯"。
2.殘殺;殺害。
1.摧毀掠奪。
2.殘缺不全。
1.懶散;遲慢。
1.殘暴兇猛。
1.殘殺毀滅。
2.毀壞。
3.殘缺磨滅。
1.殘馀的黨徒或舊勢力。
2.指余裔。
1.殘暴狠毒。
2.殘害虐待。
1.殘花。
1.剩馀的﹑不完整的片狀物。
1.同"殘編斷簡"。
1.摧殘破壞。
2.殘缺破敗。
1.指殘月。
1.中斷的或將盡的棋局。
1.古代的一種肉刑。
1.傷害。
1.指秋天將盡的時節。
1.衰邁的身體。老者自謙語。
1.缺損,不完整。
1.猶酷熱。
兇狠毒辣手段殘忍。
1.謂夕陽。
1.殺戮;殺害。
1.謂山將盡處。
2.荒蕪的山。
1.亦作"殘山剩水"。
2.零散的山水;明滅隱現的山水。
3.殘破的山河。指亡國或經過喪亂后的土地﹑景物。
1.殘害;受傷害。
1.馀燼。
2.指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