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吝惜;舍不得。
2.
名詞
(Jìn)姓。
1.
古代車上夾轅兩馬當胸的皮革。因作夾轅兩馬的代稱。
1.出自《墨子·魯問》今綽也祿厚而譎夫子,夫子三侵魯,而綽三從,是鼓鞭於馬靳也。
2.出自《左傳·定公九年》吾從子,如驂之靳。
3.出自《報劉淞芙書》他日汝南先賢,襄陽耆舊,與所稱同縣諸君,后先驂靳,左右齊轪。
2.
吝惜。
1.出自《后漢書·崔烈傳》帝顧謂親幸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萬。”
2.出自《春渚紀聞·僧凈元救海毀》我釋迦文佛,歷劫以來,救護有情,捐棄軀命,初無少靳,而吾何敢愛此微塵幻妄,坐視眾苦而不赴救。
3.出自《書顏屠之婦》受人之聘,治其子女而惟財是靳。
3.
惋惜。
1.出自《新唐書·鄭覃傳》比皆不攝職事,至慕王夷甫,以不及為靳。
4.
牢固;穩(wěn)固。
1.出自《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jiān)胡良公墓神道碑》去居陵(獻陵)下,為吏為隱,坊舒之政,于茲有靳。
5.
固執(zhí);堅持。
1.出自《聊齋志異·水莽草》某急詣寇所,實告以情,長跪哀懇。寇以其代女死故,靳不與。
2.出自《西學東漸記》陳與學生常生沖突,予恒居間為調(diào)停人;但遇學生為正當之請求,而陳故靳不允。
6.
拒絕;阻攔。
1.出自《蜀梼杌》炕(潘炕)曰:“此臣下賤人,不敢以薦于君。”其實靳之也。
2.出自《難言二》顧獨不欲二子之效之,是援(馬援)靳其兄子以為善也。
3.出自《清史稿·禮志十》彼(指英法使臣)且曰宜亟修好,阻其入覲,是靳以客禮也。
7.
取得。
1.出自《鳴鳳記·世蕃奸計》你曉得吏部開選,必來請問我家。故每次選官,少不得靳銀幾萬。
8.
嘲弄;恥笑。
1.出自《左傳·莊公十一年》宋人請之,宋公靳之。
2.出自《太平御覽》夕時便罷無人也,今乃夜糴谷,明癡??不足也。凡靳不敏惠者曰夜糴。
3.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南詔嘗與妻子謁都督,過云南,太守張虔陀私之,多所求丐,合羅鳳不應。虔陀數(shù)詬靳之,陰表其罪,由是忿怨。
4.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豎子之見,古今之別,且不能知者,雖一哂可靳之矣。
9.
姓。
1.出自《元和姓纂?焮韻》風俗通,楚大夫靳歙。
1.各種說法紛亂而混雜。形容有各種各樣的議論。
1.見"眾說紛揉"。
1.多種議論匯集之處。
1.見"眾口鑠金"。
1.百官及其機構(gòu)。
1.多數(shù)人的意思。
1.指一般人。
1.為眾人所知曉﹑熟悉。
1.見"眾所共知"。
1.為眾人所注目。
1.周代諸侯朝見周王禮制的一種。周制﹐周王十二年一巡守﹐如因故不巡守﹐則六服諸侯往朝。朝畢﹐周王為壇合眾諸侯以命政﹐稱為"眾眺"。
1.佛教語。謂使有情得同等類似果報之因。
2.謂眾人皆能辨別。
1.指萬物。
1.群小;許多邪曲小人。
大家的希望眾望所歸|不孚眾望。
1.見"眾望攸歸"。
1.眾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眾中威望很高。
1.種種假象。
1.百官。
2.猶諸位﹐各位。
1.各方面的事情。
1.萬物;諸物。
1.對眾人謙下。
2.下級;在下位的人。
3.眾人。
1.眾多的賢人。
2.謂使賢才增多。
1.古代為卿大夫贊禮的人。
2.佛教語。謂諸種形相。
1.多種香氣。亦指各種名香。
2.眾香國的省稱。
1.佛國名。
2.喻百花盛開的境界。
1.各種吉利的征象或預兆。
1.眾多小國。
2.一群小人。
3.百姓。
1.多種功效。
1.眾多奸邪之臣。
1.當眾拜謝。
1.眾人之心;民心。
1.謂萬眾一心﹐如堅固城堡。比喻眾人團結(jié)一致﹐力量無比強大。
1.共為忠信。
1.群星。
1.見"眾星環(huán)極"。
1.見"眾星攢月"。
1.《論語.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辰﹐北極星。共﹐"拱"的古字﹐環(huán)繞◇以"眾星環(huán)極。"比喻眾物圍繞一物或眾人擁戴一人。
1.見"眾星攢月"。
1.許多星星聚集﹑環(huán)繞著月亮。比喻眾人擁戴一人或眾物圍繞一物。
1.成群地行動。
2.眾多的德行。
1.各種物體的形象。
1.佛教語。猶眾生。
1.同"眾喣漂山"。
1.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
1.見"眾喣漂山"。
1.同"眾喣漂山"。
1.各個流派的學說。
2.指村塾。
1.猶群言。亦指一般人的言論。
1.各種車輛。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