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渡口,過江河的地方。
2.
名詞
唾液。
3.
名詞
汗液。
4.
動詞
滋潤;潤澤。
5.
名詞
指天津。
6.
名詞
(Jīn)姓。
1.
渡口。
1.出自《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2.出自《柳枝辭》一帆歸客千條柳,腸斷東風楊子津。
3.出自《登高》詩有津孰與航,有磴孰與攀。
2.
渡。
1.出自《西征賦》津便門以右轉(zhuǎn),究吾境之所暨。
2.出自《鐵圍山叢談》海上所無薪粲百物,??递m津致之。
3.
傳。
1.出自《艷歌行》傾首佇春燕,為我津辭語。
2.出自《新論·崇學(xué)》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xué)不傳。
4.
水陸要隘。
1.出自《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
2.出自《虎頭牌》則今日過關(guān)津,度州郡,沒揣的逢他敵人。
5.
喻職位、地位。
1.出自《抱樸子·審舉》于時懸爵而賣之,猶列肆也。爭津者買之,猶市人也。
2.出自又如:要津。
6.
途徑;門徑。
1.出自《檄吳將校部曲文》審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
2.出自《晉書·陶侃傳》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於無津耳?!?/p>
3.出自《〈劉悌堂詩集〉序》雖其人氣象不侔,學(xué)問造詣不侔,文章體態(tài)不侔,要其足通古作者之津而得其真,無不若出於一師之所傳。
7.
涯;岸。
1.出自《木蘭堂》詩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
2.出自《讀王摩詰詩愛其散發(fā)》詩滄波浩無津,天遣遂微尚。
3.出自《義和拳》一片苦海望無津,小神忙亂走風塵。
8.
水。
1.出自《雜體詩·言志》朝食瑯玕實,夕飲玉池津。
2.出自《水經(jīng)注·渭水一》山雨滂湃,洪津泛灑,掛溜騰虛,直瀉山下。
3.出自《王書記以近詩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詩賡之感遇》志陵青霞端,欲飲天漢津。
4.出自《草木子·觀物》故動物取氣於天,而乘載以地;植物取津於地,而生養(yǎng)以天。
9.
生物的體液。
1.出自《靈樞經(jīng)·決氣》腠理發(fā)泄,汗出溱溱,是謂津。
2.出自《和樂天贈吳丹》委氣榮衛(wèi)和,咽津顏色好。
3.出自《西游記》那魔頭看見,就嚇得渾身是汗,遍體生津道:“他卻會擔山!”
4.出自《火星,閃閃到天明》他把那吸了只叫人生津吐痰的東西,消滅了一支又一支。
10.
潤澤;濕潤。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黑而津。
2.出自《江賦》林無不溽,岸無不津。
3.出自《上鹽鐵尚書》詩檐前漱曉穹蒼碧,庭下眠秋沆瀣津。
4.出自《中國諺語資料·農(nóng)諺》蛇過道,水甕津。
11.
滋潤。
1.出自《西京雜記》太平之世,則風不鳴條,開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塊,潤葉津莖而已。
12.
引申為資助;補貼。
1.出自《貴耳集》﹝李玨﹞及試,劉津其行李。
2.出自《清史稿·食貨志一》武昌諸衛(wèi)清出典鬻屯田,請加津贍運。
13.
溢;滲。
1.出自《素問·生氣通天論》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2.出自《齊民要術(shù)·養(yǎng)羊》若舊瓶已曾臥酪者,每臥酪時,輒須灰火中燒瓶,令津出。
3.出自《漁家》那雨已經(jīng)是下了好幾天了,連那屋子里面的地,都水汪汪的要津上水來。
4.出自《紅旗譜》江濤回頭看看嚴萍,她臉上津出汗珠。
14.
指銀河。
1.出自《國語·周語下》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
15.
古地名。即今湖北省江陵縣南二十里之江津戍(亦名奉城)。一說,為今枝江市之津鄉(xiāng)。
1.出自《左傳·莊公十九年》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敗於津。
16.
天津市的簡稱。
1.出自《關(guān)于平津戰(zhàn)役的作戰(zhàn)方針》平津之敵決不料你們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前能夠完成上列部署。
1.謂眾人心中都有疑難。語本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群疑滿腹﹐眾難塞胸。"
1.各種有才能的人。
1.各種罪惡。匿﹐"慝"的古字。
1.萬念;各種思慮感觸。
1.供眾人役使的奴仆。與專用奴仆相對。
1.眾人的憤怒。
1.眾人的憤怒不可觸犯。
1.謂眾人的憤怒難以抵當。
1.比喻群小﹑讒人。
2.古代傳說中的多女之國。
3.特指各方所薦的皇后候選人。
1.百花。
大眾背叛,親人背棄。形容不得人心,十分孤立,處境危險奪百姓之食以養(yǎng)殘兇,剝?nèi)f人之衣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眾叛親離。
1.諸對手。
1.見"眾戚"。
1.指自然氣候變化的六種現(xiàn)象﹐即朝旦之氣﹑日中之氣﹑日沒之氣﹑夜半之氣﹑天之氣﹑地之氣。
1.亦作"眾強"。
2.謂人多勢盛。
1.眾多的巧匠。
2.指眾人的智慧。
1.眾多的孔穴。
1.諸鳥;普通的鳥。
1.眾人的情緒。
1.眾人用力﹐東西就容易舉起。比喻同心合力﹐事情就容易辦成。
1.諸邪惡之人。
1.喻隨聲附和。
1.猶縱然。
1.商周時代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者。
2.一般人﹐群眾。
3.大家。指一定范圍內(nèi)所有的人。
1.猶大庭廣眾。人多而公開的場合。
1.指一般人和國中杰出的人才。語本《戰(zhàn)國策.趙策一》"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眾人遇臣﹐臣故眾人報之;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
1.見"眾人拾柴火焰高"。
1.大家都去揀柴﹐柴多﹐火就旺。比喻人多力量大。
1.中草藥。紫參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二.紫參》。
1.謂當眾侮辱。
1.諸弱國。
1.各種色彩。
1.謂各種善舉。
1.多少;眾寡。
1.猶積少成多。
①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有時專指普通人普度眾生|蕓蕓眾生。②詈詞。猶言畜生短命眾生,敲打哩!
1.佛教語。謂除人以外的動物本性率真﹐易于救度;而人心巧偽﹐難以濟度。
1.佛教語。謂人我四相之一。
2.指世間各種人的表現(xiàn)和面貌。
1.許多美景。
1.諸圣人。
1.謂人物眾多﹐氣勢盛大。
1.指眾畫師。
眾多的箭所射的目標。比喻大家攻擊的目標他倒行逆施,遭到大家的反對,成為眾矢之的。
1.見"眾彘"。
1.古代泛指諸侯臣僚﹐各級官吏。
2.指貴臣以外諸臣。
3.泛指讀書人。
1.眾多的世人。
1.眾多的政務(wù)。亦泛指各種事情。
1.眾人的眼力。
2.眾人的觀瞻。
1.適宜于眾人的行為。
1.指各種經(jīng)書。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