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施威。
1.魚名。肉質鮮美,有香味,故名。
1.香亭。
1.有香氣的玉。
2.泛指美玉。
3.比喻花瓣。
4.比喻美女的體膚。
1.芳香的苑園。比喻仙境佛土。
1.見"五砵"。
1.指五種地形上的物產。
2.猶言五事。
3.五行。
4.指金﹑銀﹑龜﹑貝﹑布五種貨幣。
5.五色,五種顏色。
1.地名。指雄溪﹑樠溪﹑無溪﹑酉溪﹑辰溪。一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屬武陵郡,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1.古代行大禮時鋪設的五種不同的席子。即莞席﹑繅席﹑次席﹑蒲席﹑熊席。
1.見"五銖衣"。
1.指出身賤﹑年輩小﹑關系遠﹑資歷淺﹑地位低的五類人。
1.古代郊廟樂曲《昭夏》《皇夏》《誠夏》《需夏》《肆夏》的合稱。
1.見"五間"。
1.見"五弦"。
1.古樂器名。
1.五位賢臣。指春秋晉文公之臣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
2.五位賢臣。指宋王十朋﹑馮方﹑胡憲﹑查鑰﹑李浩。
3.謂五個方面勝于人。
1.即五通神。
1.即五通神。
1.指漢代長安附近的長陵﹑安陵﹑陽陵﹑武陵﹑平陵五縣。
音樂記譜法之一,因使用五條橫線記錄音高而得名?;咀V表由五線四間組成,常用高音和低音兩種譜表。記錄音高的音符由符頭、符干、符尾組成,音符的時值由符頭和符尾體現。以fdaf;顙fdbfV糜諞舴符頭的左方,表示升高或降低半音。調號以置于樂譜開頭譜號右方不同數量的fdaf;顙fdbf@幢硎盡A磧脅煌時值的休止符。五線譜約于10世紀發明于歐洲,最初僅用四線,至16世紀末才確定為五線,今為世界各國通用的一種記譜法。
1.饗禮時獻酒五次。古代饗禮,上公九獻,侯伯七獻,子男五獻。
1.指唐代裴垍﹑王涯﹑杜元穎﹑崔群和李絳五宰相。
1.以五種香料分別制作的飲料。
1.五更破曉時。
1.古代五種等級的人所行的孝道。
1.漢時對步兵﹑屯騎﹑長水﹑越騎﹑射聲五校尉的合稱。
2.西漢末高扈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稱號。見《后漢書.光武帝紀上》。南朝梁末亦有號為"五校"的起義軍。見《陳書.高祖紀上》。
1.猶言內心,心思。
1.猶言三心二意。
1.五種辛味的蔬菜,也稱五葷。佛教僧侶按戒律不許吃五辛。
2.指五辛菜。
1.用蔥﹑蒜﹑韭﹑蓼蒿﹑芥五種辛物做成的菜肴。
1.即五辛菜。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紅色,左上方綴一大四小黃色五角星。小五角星環拱大星之右,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五角星的中心點,象征著中國革命人民的大團結。
1.即五星連珠。
1.舊時星命術士以"五星三命"來推算人的命運,"五星三"即指"命"。
中國古代的五種刑罰。最初為墨(將墨涂于犯人刺刻后的面額部)、劓(割去犯人的鼻子)、fdad(弄斷犯人之足)、宮(割去男犯生殖器,閉塞女犯生殖器)、大辟(對死刑的通稱)五種。隋代至清代改為笞、杖、徒、流、死五種。
通常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思想家把這五種物質作為組成萬物的基本元素,以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變化。以后又有五行相互促進和相互排斥的說法。五行”說雖被后來的唯心主義思想家神秘化,但它的合理因素,對中國古代天文、歷數、醫藥的發展起了一定作用。
1.泛指各行各業。
1.見"五行俱下"。
1.北周武帝建德三年鑄造的錢幣。銅質,圓形方孔,篆書"五行大布"四字。
1.古代以五行說解釋人事和宇宙現象的一種學派◇亦以稱星相卜筮之士。
1.謂讀書敏捷神速。
1.五行之間相生相克。相生,謂一物對另一物起促進作用;相克,謂一物對另一物起抑制作用。五行生克說形成于戰國,具有樸素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因素。對中國古代天文﹑歷數﹑醫學等的發展起了一定作用。
1.同"五行生克"。
1.指排八字算命。舊時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為四柱,合四柱之干支為八字;再按五行生克的說法加以推算,故稱"五行四柱"。
1.秦漢時樂舞名。
1.我國古代"五行"說所謂水﹑火﹑金﹑木﹑土五者互相克制。其順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1.我國古代"五行"說所謂木﹑火﹑土﹑金﹑水五者互相生成。其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義》"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
1.見"五行相克"。
1.唐李靖《兵法》說,各路軍旗按所在方位作五色赤,南方火;白,西方金;皂,北方水;碧,東方木;黃,中央土。其后宋阮逸偽撰《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就根據五方之色而稱為五行陣。參閱清汪宗沂輯《衛公兵法輯本》卷中。
1.指頭和四服。泛指身體。
1.宋代西南少數民族中的五個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