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完;完畢。
2.
動詞
達到某種極端。
3.
動詞
〈書〉死亡。
4.
動詞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
5.
動詞
用力完成。
6.
形容詞
所有的;全部的。
7.
副詞
副詞,都,全。
8.
副詞
光;單(多指不滿意的)。
1.
同“盡”。參見“尺二秀才”。
1.出自《十駕齋養新錄·宋時俗字》盡字作盡。
2.
空;空無。
1.出自《說文·皿部》盡,器中空也。
3.
竭盡;完。
1.出自《管子·乘馬》貨盡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
2.出自《韓詩外傳》夫土地之生物不益,出澤之出財有盡。
3.出自《秋懷》詩退坐西壁下,讀詩盡數編。
4.出自《書信集·致蕭軍蕭紅》許多事情,一言難盡。
4.
止;終。
1.出自《易·序卦》物不可以終盡。
2.出自《漢書·諸侯王表序》自雁門以東,盡遼陽,為燕代。
3.出自《臨江仙》詞暮蟬聲盡落斜陽。
4.出自《玉胡蝶》詞春欲盡,景仍長,滿園花正黃。
5.出自《扶風傳信錄》〔秋鴻〕勸可覲藏身退密,勿預家事,以盡天年。
5.
農歷月終。古以農歷月終三十日為大盡,二十九日為小盡。參見“大盡”、“小盡”。
1.出自《歲華紀麗·晦日》大酺小盡
2.出自《小盡行》藤州三月作小盡,梧州三月作大盡。
3.出自《水滸傳》原來那個三月,卻是大盡。
4.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年七月,又是小盡,轉眼之間,便到八月。
5.出自《負曝閑談》耳邊廂忽聽見有人打門的聲音,想了一想今天二十九是個小盡,大約討帳的來了。
6.
死。
1.出自《莊子·齊物論》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
2.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后五日死者,肝與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盡,盡即死矣。
3.出自《南史·謝超宗傳》上敕豫章內史虞悰賜盡,勿傷其形骸。
4.出自《新唐書·孔緯傳》吾妻疾,旦暮盡,丈夫豈以家事后國事乎?
7.
指處死。
1.出自《宋史·五行志三》鬻菜夫至宣德門下,忽若迷罔,釋荷擔向門戟手出悖詈語……乃於獄中盡之。
8.
達到極限。
1.出自《莊子·齊物論》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
2.出自《呂氏春秋·明理》五帝三皇之於樂,盡之矣。
3.出自《別馮判官》詩關山唯一道,雨雪盡三邊。
4.出自《驀山溪》詞檀心未展,誰為探芳叢,消瘦盡。
9.
全部;整個。
1.出自《書·盤庚上》重我民,無盡劉。
2.出自《左傳·昭公二年》周禮盡在魯矣。
3.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長桑君〕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
4.出自《元和圣德詩》盡逐群奸,靡有遺侶。
5.出自《銅墻鐵壁》隊伍和莊戶人前呼后應,盡一天沒個寧靜。
10.
猶同,一律。
1.出自《韓非子·愛臣》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盡之以法,質之以備。
11.
全部使出。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然而甲兵頓,士民病……伯王之名不成,此無異故,謀臣皆不盡其忠也。
2.出自《易林·坤之豫》鉛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為疾。
3.出自《曹成王碑》〔曹成王〕任馬彝,將慎,將鍔,將潛,偕盡其力能。
4.出自《寶月大師塔銘》有疾者多歸之,無貴賤貧富皆為之盡其術,未嘗有所厚薄。
12.
努力完成。
1.出自《荀子·榮辱》故仁人在上,則農以力盡田。
2.出自《尚書都官員外郎王公墓志銘》二千石常以事倚公,公亦為之盡。
3.出自《陜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后方留守處布告》不許一人不盡其職,一事不利救亡。
13.
通“賮”。財貨。
1.出自《管子·乘馬》黃金一鎰,百乘一宿之盡也。
2.出自《呂氏春秋·務本》今有人於此,修身會計則可恥,臨財物資盡則為己。
14.
通“燼”。
1.出自《神異經·南方經》荒外有大山,其中生不盡之木,晝夜火燃,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
15.
姓。宋有盡言。見明凌迪知《萬姓統譜·軫》。
1.出自《萬姓統譜?軫韻》盡,宋盡言,眉山人。
1.古代王城外六百至七百里地區內的男爵小國。
1.猶夫唱婦隨。謂女方必須附和男方◇亦用以形容夫妻和睦。
1.猶男色。
1.見"男大須婚"。
1.見"男大須婚"。
1.男子長大成年后總要娶親成家。
1.見"男盜女娼"。
1.指有德行的男子。
1.低音的男聲。按音色特點,可細分為抒情男低音﹑深厚男低音等。
1.弟弟。古時妹亦稱弟,故稱弟弟為男弟,以示區別。
1.成年男子。
1.猶男子漢;大丈夫。
2.兒子。
3.對夫婿的稱呼。
1.謂男子漢大丈夫不輕易屈膝下跪。
1.謂男子漢大丈夫不輕易掉淚。
1.猶男色。
1.成年男子。
1.古代王畿以外的"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千里至千五百里之間的地區。
2.周制亦稱王畿以外的"五服"之一。
1.男與女。
1.猶男女老幼。
1.高音的男聲。按音色特點,可分為抒情男高音﹑戲劇男高音等。
2.指男高音歌者。
1.男子的陰莖。
1.男的耕田,女的織布。舊時指農家男女分工辛勤勞動。
1.男性工人。
1.喻指男孩。
1.木名。
1.語出晉陸機《塘上行》"男歡智傾愚,女愛衰避妍。"后以為男女親昵歡愛之詞。
1.指兒女成家。語本《后漢書.逸民傳.向長》"建武中,男女聚嫁既畢,﹝長﹞勑斷家事勿相關,當如我死也。"
1.見"男婚女嫁"。
1.古時"九畿"之一。
1.指婚姻關系中的男方。
1.對男子的教化。
1.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五等。
1.男性傭人。
1.舊謂男女婚姻的介紹人。男稱"媒",女稱"妁"。
1.謂成群的男女。
1.男人和女人。
2.泛指百姓。
3.指兩性間性欲。
4.兒女。
5.舊時對地位卑下者的稱呼。 6.舊時地位卑下者的自稱。 7.詈詞。
1.同"男女老幼"。
1.同"男女老幼"。
1.泛指所有的人。
1.男女不親手交付和接受物件。這是封建社會男女社交的戒律。
1.男女之間有所分別。這是封建禮教用所謂"禮防"把男女加以區分。
1.男性的仆人。
1.猶男服。
1.南朝梁民間私鑄錢幣"布泉"的俗稱。布泉徑一寸,重四銖半,世人謂之"男錢",傳言婦人佩之即生男,故稱。見《通典.食貨九》。
1.舊指權貴婦女身邊供狎弄的美男子。
2.猶男寵。
1.植物名。似女青。
1.指男子在家庭﹑社會中的支配性特權。
1.男性;男性的成年人。
2.丈夫。
1.謂男子以美色受寵。
2.指出賣色相的男子。
1.男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