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名。
1.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1.亦作"背弓"﹑"背公"。買賣中間人索取的外快。亦指受托購物時侵吞財物。
2.同"背躬"。戲曲的旁白。
1.見"背工"。
1.見"背工"。
1.見"背公營私"。
1.亦作"背公向私"。
2.謂損公肥私﹐違法求利。
戲曲的旁白打~(說旁白)。
光線不能直接照到那兒~,請到亮的地方來。
1.有些動物回避光的照射﹐喜歡藏在陰暗的地方﹐這種特性稱"背光性"。如紅鈴蟲就有強烈的背光性。
1.方言。駝背。
1.謂昏厥。
比喻代人受過,泛指受冤枉或落下壞名聲。
①后面山~。②不當面有話當面說,不要~亂說。
1.舊時刑杖之稱。亦指杖刑的創傷。
2.持棒于背后回旋舞弄的各種花式。
1.方言。猶言拖累敗壞。
1.猶背晦。
1.見"背晦"。
同‘悖晦’。
1.謂忘恩失信。
1.背后毀謗。語本《莊子.盜跖》"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方〉指欠債。
〈方〉沒有集市的日子每逢~,他就挑起貨擔送貨下鄉。
背部。
反剪他~雙手,來回走著。
土地的出產能力竭盡地力。
1.對農業生產有利的土地條件。
2.地理優勢。
1.即瀝青,俗稱臭油。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溶于松節油或石油,可以制造涂料﹑塑料﹑防水紙﹑絕緣材料等,又可以用來鋪路。
1.荸薺的別名。
1.泛指大地。埒謂四周的界限。
1.由于地殼變動而土地開裂。
2.土地的裂縫。
1.亦作"地鄰"。
2.鄰居;鄰里。
3.耕地鄰接的各方,彼此互為地鄰。
1.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
2.謂土地山川靈秀。
1.謂人物杰出,蓋因地之靈秀。
1.冰,冰凌。
1.地上的龍。
2.蚯蚓。
1.地下通道。
2.耕地時翻起的或在耕地上培起的成行土埂。
1.俗稱陰歷二月二十五日下雨為地漏,并謂為多雨之征。
1.大地。
1.亦作"地爐"。
2.《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爐"為大地陶冶萬物的神爐。
3.就地挖砌的火爐。
4.火炕。又稱地炕。
1.道教謂地府的秘文秘錄。
1.地球。
1.佛教流派之一。從所奉《十地論》得名。《十地論》是《十地經》的釋論。本宗所習為世親之釋論。南北朝時此宗頗盛,到中唐華嚴宗興,此宗逐漸廢退。
1.猶地網。
1.猶地脈。土地的脈絡。亦指疆界。
1.見"地脈"。
地球內部地殼和地核之間的構造層。故舊稱中間層”●度約為2900千米,其質量約占地球的672%。一般將其分為上地嵬下地幔兩部分。
1.莎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莎草香附子》。
2.指地面上生長的莊稼﹑樹木等。
在地理學中也稱地形”。指地表起伏形態。由內力作用(地殼運動、火山活動、地震等)和外力作用(流水、冰川、風、波浪、洋流等)相互作用而成。按形態分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按成因分為構造地貌(高大的山脈、斷陷盆地、火山等)、侵蝕地貌(河流峽谷、曲流、冰川槽谷等)、堆積地貌(沖積扇、江心洲、火山錐等)等。
又稱地形學”。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變規律的科學。包括構造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氣候地貌學和應用地貌學等。對于礦產的普查和勘探、工程建設、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地形測量、地質調查、國土整治、國防建設和旅游開發等,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古人謂大地的門戶。亦泛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