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絲縷的頭緒。
1.出自《墨子·尚同上》古者圣王為五刑,請以治其民,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
2.出自《說苑·權謀》袁氏之婦,絡而失其紀。
2.
引申為事物的端緒。
1.出自《韓非子·主道》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
2.出自《說苑·雜言》賢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時,明乎成敗之端,察乎治亂之紀。
3.出自《內篇》是故物必有始而事必有紀。
3.
別理散絲的頭緒。引申為治理,綜理。
1.出自《詩·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2.出自《國語·周語上》稷則遍誡百姓,紀農協功。
3.出自《移居》詩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4.出自《柳子厚墓志銘》既往葬子厚,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
4.
綱領;法度。
1.出自《書·五子之歌》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2.出自《晏子春秋·諫下十二》夫禮者民之紀,紀亂則民失。亂紀失民,危道也。
3.出自《聲無哀樂論》上失其國,國喪其紀。
5.
指能起綱紀作用的人。
1.出自《南史·劉顯傳》善人國之紀也,而出之,無乃不可乎。
2.出自《祭范尚書文》天生俊賢,為國之紀。
6.
法則;準則。
1.出自《管子·心術上》故必知不言無為之事,然后知道之紀。
2.出自《老子》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3.出自《報任少卿書》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
4.出自《重刊〈西漢書〉序》其為文多不馴雅,不如固之簡嚴明切,敘次有紀。
7.
紀律。
1.出自《后漢書·鄧禹傳》聞禹乘勝獨克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攜負以迎軍。
8.
終極。參見“紀極”。
1.出自《國語·周語上》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
9.
仆人。參見“紀綱”。
1.出自《續兒女英雄傳》尊紀且在禪堂中暫坐,止可大人一人同我至方丈見我尊師。
10.
歲、月、日、星辰、歷數,皆稱“紀”。
1.出自《書·洪范》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歷數。
2.出自《史記·日者列傳》司馬季主復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
3.出自《漢書·律歷志》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紀明歷法。
11.
日月相會。
1.出自《禮記·月令》﹝季冬之月﹞是月也,日窮于次,月窮于紀。
2.出自《呂氏春秋·季冬》月窮于紀。
12.
年歲。
1.出自《后漢書·郅惲傳》顯表紀世,圖錄豫設。
2.出自《蘆浦筆記·瘞鶴銘并序》鶴壽不知其紀也。壬辰歲得於華亭,甲午歲化於朱方。
13.
通“記”。記載;記錄。
1.出自《左傳·桓公二年》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
2.出自《國語·晉語四》吾聞晉之始封也,歲在大火,閼伯之星也,實紀商人。
3.出自《祭柳子厚文》富貴無能,磨滅誰紀?
14.
通“杞”。一說,紀,通“基”。
1.出自《詩·秦風·終南》終南何有?有紀有堂。
15.
紀年的單位,若干年數循環一次為一紀:十二年為一紀。
1.出自《書·畢命》既歷三紀。
2.出自《國語·晉語四》蓄力一紀,可以遠矣。
3.出自《寄盧仝》詩先生結發增俗徒,閉門不出動一紀。
4.出自《冬至寓汾州之陽城里祭畢而飲有作》詩流離逾二紀,愴恍歷三都。
16.
紀年的單位,若干年數循環一次為一紀:一千五百年為一紀。
1.出自《史記·天官書》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三紀而大備。
17.
紀年的單位,若干年數循環一次為一紀:一世。
1.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
18.
古代歷法名詞。我國漢初所傳的六種古代歷法以十九年為章,章置七閏月;四章為蔀;二十蔀為紀;三紀為元。
1.出自《后漢書·律歷志下》月分成閏,閏七而盡,其歲十九,名之曰章。章首分盡,四之俱終,名之曰蔀。以一歲日乘之,為蔀之日數也。以甲子命之,二十而復其初,是以二十蔀為紀。紀歲青龍未終,三終歲后復青龍為元。
19.
地質學名詞。次于“代”一級的地質年代單位。一個代包括幾個紀,如古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在紀的時間內形成的地層叫“系”,如寒武系、奧陶系等。
20.
我國史書的一種體裁。專記帝王的事跡及有關大事。
1.出自《史通·本紀》蓋紀之為體,猶《春秋》之經,系日月以成歲時,書君上以顯國統。
2.出自《通志·總序》紀則以年包事,傳則以事系人。
21.
古國名。西周金文作“己”。姜姓,春秋時為齊所滅。故地在今山東壽光東南。戰國時為齊邑,改稱劇。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八月,紀人伐夷。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