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收斂;收藏。
2.
名詞
(Jí)姓。
1.
收藏兵器。
1.出自《詩·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2.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牛馬。
2.
收斂;止息。
1.出自《詩·小雅·鴛鴦》鴛鴦在梁,戢其左翼。
2.出自《陳書·虞寄傳》愿將軍少戢雷霆。
3.出自《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趣淺戢長枻,乘深屏輕篙。
4.出自《玉壺清話》〔曹彬〕為番帥,中途遇朝紳,必引車為避,過市戢傳呼。
5.出自《寄答李厚庵百韻》貪風茍不戢,無以掃攙槍。
3.
約束。
1.出自《北史·隋紀上·文帝》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專行。
2.出自《唐闕史·薛氏子為左道所誤》二子敬依此教,嚴戢輿皂,無得妄行。
3.出自《唐才子傳·李頻》賑饑民,戢豪右,於是京畿多賴。
4.出自《柳南隨筆》嚴戢家人,不許漁食鄉里。
4.
藏匿;懷藏。
1.出自《報李陵書》身幽于無人之處,跡戢于胡塞之地。
2.出自《資治通鑒·晉愍帝建興元年》朕愧戢于心,何敢忘之!
5.
通“輯”。安輯;和睦。參見“戢和”。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于橐于囊,思戢用光。
6.
引申指停止戰爭。
1.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
2.出自《后漢紀·桓帝紀下》當今兵戈未戢,是陛下焦心坐而待旦之時也。
3.出自《舊唐書·代宗紀》軍役屢興,干戈未戢,茫茫士庶,斃於鋒鏑。
7.
姓。春秋時楚國有戢黎。見《國語·楚語上》。又明有戢和。見《姓苑》。
1.出自《萬姓統譜?緝韻》戢,見姓苑。楚有戢黎,為廬大夫。
1.和悅心情。
1.怡悅精神,使之安適愉快。
1.和悅的容顏。
2.使容顏喜悅。
1.猶和顏悅色。
1.和樂。
2.猶保養,休養。
3.猶陶冶。
1.和順貌;安適自得貌。
2.特指兄弟和睦的樣子。語本《論語.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3.喜悅貌。
1.愉悅;快樂。
1.喜悅;和悅。
1.喜樂。
1.猶怡豫。
1.安樂;歡樂。
1.亦作"怡說"。
2.取悅;喜悅。
1.怡養神志,使之安適愉快。
1.礦石名。《山海經.西山經》"又百八十里﹐曰號山……多沶石。"郝懿行箋疏"《說文》沶本字作淦﹐云泥也﹐蓋石質柔軟如泥者﹐今水中土中俱有此石也。"一說﹐沶石為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一種礦物。
1.水名。在今湖北省保康﹑南漳﹑宜城一帶。
1.兩犬相爭。
1.怒視貌。
1.險峻貌。
1.連綿不絕貌。
1.猶迤邐。形容慢慢地﹑迂回曲折而行。
1.亦作"迤遰"。
2.猶迤平。
1.挑逗;引誘。
2.打斷;耽擱。
3.連累;拖累。
4.牽掛。
引誘誰著你迤逗他胡亂行。
1.水斜流而會合。
1.逐漸。
1.猶長久。
1.見"迤邐"。
1.亦作"迤"。亦作"迤里"。亦作"迤邐"。亦作"迤"。
2.曲折連綿貌。
3.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4.斜延貌;延伸貌。
5.緩行貌。 6.漸次;逐漸。
曲折延綿;緩行迤邐不斷的青山|沿河迤邐而行。
1.連綿的山丘。
1.亦作"迤靡"。亦作"迤?"。
2.相連貌。
1.亦作"迤平"。
2.謂平緩貌。
1.猶逶迤。
1.亦作"迤涎"。
2.曲折綿延貌。
1.曲折延伸貌。
1.亦作"迤延"。
2.見"迤涎"。
1.亦作"迤揚"。
2.斜起貌。
3.回蕩飛揚。
1.斜延貌。
1.亦作"迤"。
2.見"迤邐"。
1.甘美的食品。
1.同"含飴弄孫"。
1.糖漿。
1.甜汁。
1.甘露。
1.飴糖和蜂蜜。
1.飴鹽和散鹽。亦泛指鹽。
1.飴和餳。亦泛指飴糖。
用米及麥芽制成的糖。將米蒸熟,加麥芽使淀粉糖化后,經過濾、濃縮制成。主要成分為麥芽糖、葡萄糖及糊精。廣泛用于糖果、糕點、罐頭、酒類或飲料等,亦可供藥用。
1.一種帶甜味的巖鹽。
1.象聲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