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獵得;獵捕。
1.出自《易·巽》田獲三品,有功也。
2.出自《易林·未濟(jì)之師》狡兔躍躍,良犬逐咋。雄雌爰爰,為鷹所獲。
3.出自《奏彈曹景宗》指蹤非擬,獲獸何勤。
4.出自《郁離子·天地之盜》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與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類也,其為人獲而寢處其皮也,何足怪哉!
5.出自《論內(nèi)地雜居與商務(wù)關(guān)系》野兔始獲,走狗已烹;飛鳥未盡,良弓遂藏。
2.
俘獲。
1.出自《易·離》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丑,無咎。
2.出自《荀子·強國》子伐將而伐蔡,克蔡,獲蔡侯。
3.出自《漢書·王莽傳中》宗人田單廣設(shè)奇謀,獲殺燕將,復(fù)定齊國。
3.
指獲勝,俘獲敵眾和繳獲戰(zhàn)利品。
1.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宋向戌侵鄭,大獲。
2.出自《前普州刺史康公預(yù)撰神道碑》由是乘勝討逐,越大小漫天,累戰(zhàn)皆獲。
4.
捕拿;逮捕。
1.出自《與張監(jiān)書》茍有盜,亦不容不獲也。
2.出自《儒林外史》這位王道尊卻是了不得,而今朝廷捕獲得他甚緊。
3.出自《庸盦筆記·史料一·裕靖節(jié)公殉難》步云正法,而裕公亦獲優(yōu)恤。
5.
得到;取得。
1.出自《易·明夷》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2.出自《顏氏家訓(xùn)·名實》勸其立名,則獲其實。
3.出自《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請托者登高第,納賄者獲科名。
4.出自《文匯報》胡曉平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消息,曾使音樂界的朋友們感到振奮。
5.出自《廣雅?釋詁三》獲,得也。
6.
得到信任。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針懼選,楚公子不獲,是以皆來,亦唯命。
2.出自《國語·晉語四》天以命矣,復(fù)於壽星,必獲諸侯。
3.出自《孟子·離婁上》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7.
指獵獲物;捕獲物。
1.出自《墨子·大取》意獲也,乃意禽也。
2.出自《呂氏春秋·貴當(dāng)》狗良則數(shù)得獸矣,田獵之獲常過人矣。
3.出自《郁離子·虞孚》卒歲,虎不能有獲。
8.
泛指獲得之物。
1.出自《書·說命下》學(xué)于古訓(xùn),乃有獲。
2.出自《復(fù)志賦》昔余之約吾心兮,誰無施,而有獲。
9.
遭受;招致。
1.出自《國語·晉語五》范武子退自朝,曰:“燮乎,吾聞之,干人之怒,必獲毒焉。”
2.出自《抱樸子·廣譬》般旋之儀,見憎於裸踞之鄉(xiāng);繩墨之匠,獲忌於曲木之肆。
3.出自《燕將錄》燕以趙為障,雖怨趙,必不殘趙,不必為備。一且示趙不敢抗燕,二且使燕獲疑天子。
4.出自《墳·文化偏至論》當(dāng)舊教盛時,威力絕世,學(xué)者有見……毅然表白于眾者,每每獲囚戮之禍。
10.
得以;能夠。
1.出自《書·咸有一德》匹夫匹婦,不獲自盡。
2.出自《賢良詔》今朕獲奉宗廟,夙興以求,夜寐以思。
3.出自《河南府同官記》愈自陽山移江陵法曹參軍,獲事河?xùn)|公。
4.出自《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臣年十六,未獲結(jié)縭。
5.出自《復(fù)劉古愚山長書》〔啟超〕行年十七,始獲捧手於南海康先生之門,略聞古今治法及中外變故。
11.
誤。
1.出自《逸周書·寶典》淺薄間瞞,其謀乃獲。
2.出自《淮南子·兵略訓(xùn)》音氣不戾八風(fēng),詘伸不獲五度。
12.
玷污;被辱。
1.出自《哀時命》務(wù)光自投於深淵兮,不獲世之塵垢。
2.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3.出自《讀書雜志·史記五》獲者辱也。言不為滋垢所辱也。
13.
古代對奴婢的賤稱。
1.出自《墨子·大取》慮獲之利,非慮臧之利也。而愛臧之愛人也,乃愛獲之愛人也。
2.出自《寓簡》〔鄧氏女〕入籠中……時時坐臥其間,雖父母乳獲,皆莫曉其意。
3.出自《言行龜鑒》汲公甚懼,遽撤兩獲。
4.出自《方言》荊、淮、海、岱雜齊之間,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14.
指奴婢之子。
1.出自《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且夫臧獲婢妾,由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
2.出自《莊子·駢拇》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
15.
射中目標(biāo)。特指古射禮中射中鵠的。
1.出自《詩·秦風(fēng)·駟??》公曰:“左之!”舍拔則獲。
2.出自《儀禮·鄉(xiāng)射禮》獲者坐而獲。
16.
古代射禮中唱獲時用以計數(shù)的一種器具。
1.出自《儀禮·鄉(xiāng)射禮》釋獲者遂進(jìn)取賢獲,執(zhí)以升自西階。
17.
旋花科植物。葍的別名。
1.出自《齊民要術(shù)·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國物產(chǎn)者》《夏統(tǒng)別傳》注:“獲,葍也;一名甘獲,正圓,赤,粗似橘。”
18.
通“矱”。法度;規(guī)則。
1.出自《詩·小雅·楚茨》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2.出自《管子·宙合》成功之術(shù),必有巨獲。
3.出自《讀書雜志·管子二》巨獲讀為矩矱……《楚辭》曰:“求矩彟之所同。”今《楚辭》作“矩矱”。王注曰:“矩,法也;矱,度也。”
19.
通“穫”。收割莊稼。
1.出自《荀子·富國》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則畝數(shù)盆,一歲而再獲之。
2.出自《易林·無妄之訟》不耕而獲,家食不給。
3.出自《贈丁儀》詩黍稷委疇隴,農(nóng)夫安所獲!
20.
通“穫”。收獲的谷物之類。
1.出自《鹽鐵論·本議》農(nóng)人納其獲,女工效其功。
2.出自《郁離子·虞孚》其年乃大旱,連三歲,計其獲則償所歉而贏焉。
21.
通“嚄”。叫喚。
1.出自《文選·宋玉〈風(fēng)賦〉》啖??嗽獲,死生不卒。
22.
古代水名。在今安徽省蒙城縣與江蘇省徐州市間。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下》〔梁國〕蒙:獲水首受甾獲渠,東北至彭城入泗。
2.出自《水經(jīng)注·汳水》獲水自蒙東山,水南有漢故繹幕令匡碑……獲水又東逕長樂固北,巳氏縣南,東南流逕于蒙澤。
23.
失意貌。參見“隕穫”。
1.出自《禮記·儒行》儒有不隕獲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
2.出自《集韻·入鐸》隕獲,困迫失志貌。通作“獲”。
24.
恢廓貌。參見“獲落”。
1.出自《鶴瓢》詩壺公本解飛騰術(shù),丁令寧為獲落材。
1.秋季講學(xué)。
1.《周禮.考工記.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為遠(yuǎn)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凡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鄭玄注"三材﹐膠﹑絲﹑漆。"賈公彥疏"干﹑角﹑筋須三材乃合﹐則秋是作弓之時。"后因以"秋膠"指弓弩或射藝。
1.秋日的號角聲。
1.指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jié)。參見"中秋"。
2.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3.泛指秋季。
1.秋試中式。
1.猶秋試。
1.古代諸侯秋季朝見天子。
1.猶金井。陵墓。
1.秋季里。
1.見"秋徑"。
中國故事片。青年電影制片廠、銀都機構(gòu)有限公司1992年攝制。劉恒編劇,張藝謀導(dǎo)演,鞏俐、雷恪生主演。懷孕六月的秋菊,因丈夫被村長踢傷下身要討個說法,一直把官司打到縣法院。不久,秋菊難產(chǎn)臨危,村長不計前嫌,抬擔(dān)架幾十里送她去醫(yī)院。秋菊兒子彌月之日,村長因犯傷害罪被拘留。
1.即秋貢。
1.唐代舉子落第后寄居京師過夏課讀﹐其間所作詩文稱為秋卷。
1.舊時于秋季處決犯人。
1.秋季舉行的科舉考試。
1.猶夏課。科舉時代﹐士人習(xí)舉業(yè)的課卷。
2.秋季的賦稅。
1.秋日枯萎的枝葉。
1.猶秋聲。
1.秋日的蘭草。
1.秋日山林的煙靄霧氣。
1.秋日的藍(lán)草﹐經(jīng)加工﹐可染織物。
1.秋日的水波。
2.指秋風(fēng)吹落的枯葉。
1.秋日釀成的酒。
1.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1.秋日的眼淚。
2.喻秋時的露水。
1.秋日肅殺嚴(yán)厲之氣。
1.荷花。因于秋季結(jié)蓮﹐故稱。
1.秋季收取。
2.秋收。
1.潔白的絲絹。
1.見"秋涼"。
1.舊時官府秋季所征收的田賦。
1.秋季結(jié)納的賦稅數(shù)額。
1.秋日的淫雨。
1.秋氣肅殺﹐景物凋零。
1.秋季的氣候。
2.秋季。
1.秋天的流水。
1.秋日的露水。
2.指清酒。
3.南朝梁江淹《別賦》有"秋露如珠"之句﹐后因以"秋露"喻明珠。
1.指西方。
1.卻行,恭順貌。
1.謂大相違反。
1.比喻注重衣飾的年輕人。
1.鱉有介殼,背甲周圍厚實的軟邊,似衣裙邊,故稱。
1.南朝士大夫所戴的一種高頂垂裙的帽子。
1.謂張裙為帷幄。
1.裙子上的腰帶。比喻春季杭州西湖洲中的孤山寺小路。
2.用以泛喻綠草叢生的小路。
1.帽裙的邊緣。
2.鱉甲邊緣的肉質(zhì)部分。
1.粗布衣裙。貧家婦女的裝束。
2.借指糟糠之妻。
1.婦女的代稱。
古代婦女穿的裙子和頭上的插釵。常用稱指婦女裙釵不遜須眉漢。
裙子與帶子。比喻跟姊妹妻女有關(guān)連的裙帶風(fēng)|裙帶關(guān)系。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