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伙食。
2.
名詞
同伴,伙計。
3.
名詞
合伙,結伴,聯合起來。
4.
量詞
用于聚合的人群。
5.
副詞
共同;聯合。
6.
名詞
(Huǒ)姓。
1.
聚集;聯合;糾合。
1.出自《七命》鳴鳳在林,伙於黃帝之園。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駙馬家里見女壻既死,來接他郡主回去。說道萬家家資多是都尉府中帶來的,伙著二三十男婦,內外一搶,席卷而去。
3.出自《儒林外史》兩個人伙著大罵簾官、主考不通。
4.出自《虎符》你伙結著那一批無業的游民,專門干些說長道短,挑撥離間的勾當。
5.出自《停止辦公》這是他和辦公室主任伙種的,一共四畝地。
2.
由同伴組成的集體。
1.出自《水滸傳》吳用道:“我等有的是金銀,送獻些與他,便入伙了。”
3.
量詞。用于人群。
1.出自《水滸傳》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循私作弊,尅減酒肉。
2.出自《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原來興哥在廣東販了些珍珠、玳瑁、蘇木、沉香之類,搭伴起身,那伙同伴商量,都要到蘇州發賣。
3.出自《儒林外史》金有余擇了個吉日,同一伙客人起身,來到省城雜貨行里住下。
4.
眾多;盛多。
1.出自《上林賦》魚鼈讙聲,萬物眾伙。
2.出自《應間》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3.出自《新唐書·突厥傳上》秦地曠而人寡,晉地狹而人伙。
4.出自《燕京歲時記·祭財神》初二日,致祭財神,鞭炮甚伙,晝夜不休。
5.出自《興中會時期之革命同志》蘇復生即書樓司事,故結識志士最伙。
5.
嘆詞。表示驚羨。參見“夥頤”。
1.出自《漢書·陳勝傳》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涉之為王沈沈者!”
2.出自《避暑錄話》伙,吳楚發語驚大之辭,亦見於今。
3.出自《助字辨略》伙,驚嘆亂也。
6.
見“伙伴”。元魏時軍人以十人為火,共灶飲食,故稱同火者為火伴。引申為同伴之意。后多寫作“伙伴”。參見“火伴”。
1.出自《雙尖山》詩童年時候的伙伴,陪我攀登雙尖山。
2.出自《小城春秋》我很高興,她會成為我們的好同志,也會成為你最好的伙伴。
7.
見“伙伴”。共同參加某種組織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人。
1.出自《鸞??記·挫權》小弟昨因送行醉酒,今日起遲,恐怕趕不上伙伴。
2.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女子又復一笑說:“只有你說的還有個伙伴在后邊這句話倒是實話?!?/p>
3.出自《艷陽天》一會兒就找到了蘭蘭,找到了栓柱,找到一群小伙伴,就能捉到小鳥了。
8.
伙食,飯食。參見“伙房”、“伙食”。
1.出自如:起伙、包伙。
9.
見“伙器”。即火器。舊時指槍炮等武器。
1.出自《上逢天義劉大人稟》洋人所恃者槍炮耳……茍有敢死之士,突入其間,令掣其肘,則隊伍忽亂,而槍不及發,伙器雖精,亦何所用。
10.
見“傢伙”。指家具、器皿等物件。
1.出自《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只與他四腳小床一張,和幾件粗臺粗凳,連好家火都沒一件。
2.出自《紅樓夢》鳳姐先忙著要乾凈家伙來,替寶玉揀菜。
11.
見“傢伙”。戲曲所用樂器等物。
1.出自《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清唱以笙、笛、鼓、板、三弦為場面,貯之于箱。而氍毹、笛床、笛膜盒、假指甲、阿膠、弦線、鼓箭具焉,謂之家伙。
2.出自《劉二和與王繼圣》〔二和〕便向他說:“你打家伙吧!”戲開了,滿囤用兩根放牛棍在地下亂打,嘴念著“冬倉冬倉……”
12.
見“傢伙”。指武器。
1.出自《雷雨》那我現在再沒有什么旁的保證,你口袋里那件殺人的家伙是我的擔保。
13.
見“傢伙”。指牲畜。
1.出自《暴風驟雨》你打有勁的,它能往死里拉,一頭頂三頭。你打那差勁的家伙,打死也不頂事。
14.
見“傢伙”。對人的憎稱、蔑稱或戲稱。
1.出自《亂彈·老虎皮》這些“強橫霸道下流作惡”的披著老虎皮的人,現在對于中國紳商大人才真正是可怕的家伙了
2.出自《星》她覺得這些人都是些卑污,下賤的,太可笑的家伙。
3.出自《擠垮它》我們偵察員可有些愣家伙,有時候偽裝得活像一棵樹,就鉆到敵人的側后去。
15.
“夥”的簡化字。
1.平定而根除之。
2.拜官授職。
1.謂從高處遠望,叢林樹梢齊平。
2.猶平野。
1.平坦的地方,坦途。
2.平常之處。
廣闊的平地平川廣野|有時驚疊嶂,何處覓平川?
1.仲春。
1.猶平語。
2.即評話。
1.平和純粹。多用以指人的精神品格。
1.猶言在世,健在。
1.猶言踏平。
1.謂平反免罪。
1.亦作"平淡無奇"。
2.平平常常,無奇特之處。
1.見"平淡"。
1.公平允當。
1.亦作"平蕩"。
2.掃蕩平定。
1.猶評議,評說。
2.平正之道;平坦之道。
3.星官名。屬角宿,角宿一﹑二的東西兩星,即室女座θ﹑m兩星。
1.佛教語。即無遮會(梵文意譯)。原意為五年一次的大齋會。謂平等行財施和法施的法會。
1.官府在豐年按平價購糧儲存,以備荒年出售,稱"平糴"。
2.泛指以平價出售。
1.平定蕩滌。
1.見"平足"。
1.平坦的地面。
2.平整地面。
3.猶言突然;平白無故。
4.平穩地;穩當地。
1.見"平地青云"。
平地上起了風波。比喻突然發生的意外糾紛或事故想不到平地風波送了命,誰奉養白發蒼蒼二老雙親。
1.猶言平地一聲雷。
1.即紫金牛。一種藥用植物。全株入藥,有止咳﹑化痰﹑活血﹑止痛等作用。
1.猶言平地一聲雷。
1.語本唐曹鄴《杏園宴呈同年》詩"一旦公道開,青云在平地。"后以"平地青云"比喻境遇突然變好,順利無阻地一下子達到很高的地位。
1.平地突發巨響。多喻聲名地位驟然提高,或突然發生意外之事。
2.炮仗名。
1.公平的律令。
2.平板質實。
3.和平典雅。
1.廣平的郊野。
1.猶言調和。
1.樂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長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從軍行》等。所用樂器有笙﹑笛﹑筑﹑瑟﹑琴﹑箏﹑琵琶七種。梁啟超認為,《平調曲》應屬《清商曲》。參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平調曲》引南朝陳智匠《古今樂錄》。
2.亦作"寧海平調"。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浙江寧海﹑象山﹑三門等地。傳自新昌或寧波,尚無定論。演唱形式為高腔。
1.古代職銜相等的方鎮平等地互通文牒,謂之"平牒"。
1.亦稱"平窿"。
2.在山地開采礦床時所挖掘的有直通地面出口的水平通道。供運輸礦石﹑材料﹑人員及通風﹑排水之用。
1.平和的法度。
2.指日月分別在二分(春分﹑秋分)﹑兩弦(上弦﹑下弦)時運行的均平之度。
1.平正,端正。
1.平庸遲鈍。
1.猶磨損。
1.猶持法,執法。亦謂執法平正。
2.指公平之法。
1.一個數自乘,即指數是2的乘方。
2.指平方米。
1.某數的二次方根,如4的平方根是±2。
1.公制面積單位,一平方公里等于一百萬平方米。
1.只有一層的房子。區別于樓房。
2.方言。用灰土做頂的平頂房屋。
1.平均分配;對半分。
比喻雙方各得一半或不分高下他倆的演技不相上下,聯袂登臺演出,總能平分秋色,雙雙受到觀眾的好評。
1.謂一概解除。
1.風平浪靜。多以喻平靜無事。
1.謂耗盡資財。
1.平定;平息。
2.平整。
1.平定而使歸順。
2.平息;安定;服氣。
1.平展空蒙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