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豬圈。
2.
名詞
〈書〉廁所。
1.
豬圈。
1.出自《漢書·五行志中之下》燕王宮永巷中豕出圂,壞都灶。
2.出自《新唐書·五行志三》咸通七年,徐州蕭縣民家豕出圂舞。
2.
廁所。亦作“溷”。
1.出自《墨子·備城門》五十步一廁,與下同圂。
2.出自《積微居小學(xué)金石論叢·釋圂》按豕在口中得為廁者,《晉語》云“小溲於豕牢而得文王”,知古人豕牢本兼廁清之用,故韋昭云:“豕牢,廁也。”
3.
猥瑣。
1.出自《新書·道術(shù)》誠動可畏謂之威,反威為圂。
1.《后漢書.桓典傳》"辟司徒袁隗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quán),典執(zhí)政無所回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后用為御史典故。
1.官名。秦置『因之,為御史臺長官,地位僅次于丞相,掌管彈劾糾察及圖籍秘書。與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合稱三公。丞相缺位時,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遞升◇改稱大司空;司空。晉以后多不置。唐復(fù)置,實權(quán)已輕,至宋又多缺而不補,明廢。
1.指唐貞元中宮中御史娘子田順郎,以善歌聞◇亦用為曲名。
1.官名『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內(nèi)領(lǐng)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其權(quán)頗重。東漢以后不設(shè)御史大夫時,即以御史中丞為御史之長。北魏一度改稱御史中尉。唐宋雖復(fù)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職。
1.近衛(wèi)之士。
1.治理天下。
1.治事者;亦指治事。
1.帝王侍從。
1.殿試。科舉時代,帝王于宮殿內(nèi)考試貢舉之士。
1.皇帝的手。亦代指皇上。
2.謂控馭車騎者。
1.抵御防守。御,通"御"。
1.進呈于帝王的書◇稱帝王的書為御書。
2.皇帝書寫的字。
3.謂皇帝書寫。
1.宋代錢幣名。上面鑄有皇帝題字,故稱。
1.宮禁中的河水。
1.帝王出行止宿之地。
2.漢宮苑名。亦川名。
1.皇帝的坐臥具。
1.指華清池。唐代為帝王及后妃專用的溫泉,故稱。
1.果名。
1.天子親筆題寫;亦指天子親筆題寫的詩或字。
2.天子命名詩文題目。
1.控御天道,統(tǒng)治天下。
2.宮門名。
1.三國吳大帝孫權(quán)所建的亭子,后即以為地名。
1.見"御闈"。
1.亦作"御圍"。
2.殿試的試院。
1.護衛(wèi);侍衛(wèi)。御,通"御"。
1.謂抵御外侮。
2.指武臣。
1.茶名。
1.帝王專用之物。
2.駕御萬物。
3.憑借他物。
1.皇帝命設(shè)的筵席。
1.帝王的印信。
1.繡有御仙花的金帶。宋趙安仁既罷參知政事,真宗命賜御仙花帶與繡飾馬具◇來中書省﹑樞密院罷官者及學(xué)士﹑散官,通服御仙帶,遂為故事。參閱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中。
1.亦作"御僲花"。
2.荔枝的別稱。
3.指御仙帶。
1.見"御仙花"。
1.猶御廄。
2.借指御廄中的馬。
1.帝王等封建統(tǒng)治者的畫像。
1.謂皇帝駕臨。
2.謂皇帝與婦女交合。
1.寬宏的度量。
1.深淵與密林。比喻事物集聚之處。
1.謂極其美好。
1.猶源流。
2.淵水。
1.潭中微波。
2.比喻文章氣勢的屈折起伏。
3.埋沒,沉淪。
1.高論,宏論。
1.幽深昏暗之處。
1.深奧。
1.深湛縝密。
1.精深微妙。眇,通"妙"。
1.深遠。
1.深奧玄妙。
2.高妙;美妙。
1.深遠明達。
1.指晉陶潛(淵明)的詩體。陶詩質(zhì)樸自然,唐宋以來,詩人多有模擬之作,以和陶詩為名,故有"淵明體"之稱。
1.江州德化縣楚城鄉(xiāng)(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乃晉陶淵明所居之地。宋宣和初,部刺史即其地立陶淵明祠。祠前橫小溪,溪中盤屹一石,人稱之為淵明醉石。土人遇重九日,即攜酒擷菊,酹奠祠下,歲以為常。見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按淵明醉石,其地說法不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