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把不同的事物)摻雜在一起。
2.
動詞
真假摻雜,以假亂真。
3.
動詞
茍且地活著;馬馬虎虎地取得;敷衍了事地干。
4.
動詞
與他人共事,交往。
5.
副詞
胡亂。
6.
形容詞
不清潔。
1.
水勢盛大。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汩乎混流,順阿而下。
2.出自《水經注·漸江水》其水分納眾流,混波東逝。
2.
雜糅;混雜。
1.出自《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2.出自《文心雕龍·程器》后人雷同,混之一貫。
3.出自《陳六事疏》牛驥以并駕而俱疲,工拙以混吹而莫辨,才惡得而不乏,事惡得而有濟哉。
4.出自《盧家秀》豌豆種本來選好了的,后來給弄混了,有幾顆蟲蛀過的。
3.
齊同;共同。
1.出自《莊子·天運》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
2.出自《答〈難養生論〉》不以榮華肆志,不以隱約趨俗。混乎與萬物并行,不可寵辱,此真有富貴也。
3.出自《宋書·符瑞志下》故能九服混心,萬邦含愛。
4.出自《劉氏張夫人墓志》能混於世,居然自真。
4.
合并;統一。
1.出自《西都賦》自未央而連桂宮,北彌明光而??長樂,陵墱道而超西墉,混建章而連外屬。
2.出自《江賦》煥大塊之流形,混萬盡於一科。
3.出自《酌古論一·曹公》至於得術之一二而遺其三四,則得此失彼,雖能雄強於一時,卒不能混天下於一統。
4.出自《秦并六國平話》始皇吞并混中原,帝業將圖萬世安。
5.
渾濁不清。
1.出自《老子》孰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2.出自《文選·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同于草昧,玄混之中。
3.出自《駱駝祥子》他愿意快樂一會兒,而后混天黑地的睡個大覺。
6.
鬧;擾亂。
1.出自《倩女離魂》他是掣風濤混海鯨鰲。
2.出自《殘唐五代傳》目下起兵混唐,在藏梅寺起手,開刀先殺一僧。
3.出自《七國春秋平話》自燕兵混散齊兵,臣領五百軍在山林之間屯駐,不能安業。
7.
蒙混;冒充。
1.出自《西游記》有甚話,當面來說便好,怎么裝做個山林之老魔樣混我。
2.出自《儒林外史》你曉得我今日沒有米,要賣這雞去救命,為甚么拿這話來混我?
3.出自《紅樓夢》姨太太的牌也生了,咱們一處坐著,別叫鳳丫頭混了我們去。
4.出自《反對黨八股》黨內也常常有敵人或敵對思想混進來。
8.
茍且度日;茍且謀取。
1.出自《七言》未去瑤臺猶混世,不妨杯酒喜閑吟。
2.出自《祭徐子宜侍郎文》以醫自混,以藥自鬻。
3.出自《儒林外史》我如今只望著水西門一路大街走,遇著那個就捉了來,且混他些東西吃吃再處。
4.出自《蛤藻集·斷魂槍》有的在廟會上去賣藝:踢兩趟腿,練套家伙,翻幾個跟頭,附帶著賣點大力丸,混個三吊兩吊的。
9.
謂相處來往或一起生活。
1.出自《增補幸云曲》你若到了安身處,也念念火坑受罪人,休忘了從小一起混。
2.出自《紅樓夢》彼此相見多日,漸漸的混熟了。
3.出自《暴風驟雨》一年多來,他們算是混熟了。
10.
隨便;胡亂。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怪道他平日一文不使,兩文不用,不舍得混費一文,元來不是他的東西。
2.出自《閑情偶寄·居室·聯匾》字則必用剞劂,各有所宜,混施不可。
3.出自《紅樓夢》胡說!藥也是混吃的?
11.
逗趣;開玩笑。參見“混名”。
1.出自《水滸傳》包節級喝道:“你兩個便是甚么‘兩頭蛇’、‘雙尾蝎’,是你么?”解珍道:“雖然別人叫小人們這等混名,實不曾陷害良善。”
2.出自《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那廣潤門有個占卦先生,混名“鬼推”。
3.出自《奈何天·崖略》近來有個作孽的文人,替我起個混名,叫“闕不全”。
4.出自《紅樓夢》這薛公子的混名,人稱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個弄性尚氣的人。
5.出自《翻古》茶籽的學名是油茶,混名呢,就叫做茶籽。
1.嘆息咨嗟。
1.用細木枝燒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筆。多供素描寫生之用。
1.炭熱而冰冷。喻不能相容。
1.宋代職掌儲備薪炭的官署。
1.道教傳說以炭幻化試人道心的美婦。
碳的一種。屬無定形碳。為疏松、極細的黑色粉末。由碳氫化合物(如甲烷)受熱分解而成。是橡膠工業的重要原料(可增加橡膠制品的耐磨性),也是制中國墨、顏料、油墨等的原料。
1.用炭質材料繪成的畫。分兩種一是炭粉畫,用紙筆或毛筆蘸炭精粉在紙上擦染,繪成一般人物肖像,故又稱擦筆畫;二是炭筆畫,用炭筆或炭條素描寫生。
1.燃燒的炭。
1.用炭末搗制成的圓柱狀燃料。制法似土墼,故名。
1.舊時稱購炭取暖的禮金。
1.各種炭制品的總稱。
2.方言。人造炭和石墨的總稱。
1.用炭和石墨制成的棒狀制品。用作弧光燈﹑電池等電器中的電極。
1.弧光燈。詳"弧光燈"。
1.一種涂有炭精供復寫的紙。亦稱炭紙。
1.舊時外官在冬季饋贈京官的銀錢。多作賄賂用。
1.急性傳染病。馬﹑牛﹑綿羊等家畜和人都能感染,病原體是炭疽桿菌。病畜的癥狀是發高熱,痙攣,口和肛門出血,胸部﹑頸部或腹部腫脹。人感染后,發生膿皰﹑水腫或癰,也能侵入肺或胃腸。家畜的炭疽病有的地區叫癀病。
1.土法生產的煤礦;煤窯。
1.猶高帽子。指奉承人家的話。
1.燒木炭的爐子。
1.燒木炭的火盆。
1.指燃燒著炭火的房子。
1.即煤田。地層中含有煤炭的地區。
1.柴炭。
1.即炭精紙。參見"炭精紙"。
1.撥火棍。
1.諜報;情報。
2.探聽報告。
1.探求根本。
1.軍中的偵察兵。
1.探望病人。
2.檢查病情。
1.舊時租界巡捕房中任偵緝的巡捕。
1.探求采集。
1.勘探礦藏時,用以揭示近地表礦體而開挖的一種上寬下窄的長方形槽。
1.探求測度。
2.測量。
1.求簽。
2.射策『代考試方法之一。因試題不明顯公布,須由應試者摸取,故云。
1.審查;檢查。
1.探究審察;考察。
2.察訪。
1.掏出腸子。喻開誠對人。
1.謂古時游俠輩受賕殺武吏。泛指殺人報仇。
1.探索綢繹。
1.猶今言抽簽。
1.抓摸。
2.揣摩;猜測。
1.早春郊游。唐宋風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收燈后爭先至郊外宴游,叫探春。
2.明代貢茶名。
3.花名。屬木犀科,半常綠灌木,初夏開花,黃色。
4.詞牌名。
1.見"探官繭"。
1.刺探,暗中偵察。
2.猶探索。
1.探究編次。
1.摘取。
1.審察。
1.探兵。
1.探求事物的本始。
1.舊時新娘過門的次日,娘家人前往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