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破壞;糟蹋。
2.
動詞
燒掉。使不存在。
3.
動詞
誹謗,說別人壞話。
4.
動詞
(北方官話)把成形的東西改成別的東西(多指衣服或食品)。
5.
名詞
(Huǐ)姓。
6.
動詞
(北方官話)侮弄。
1.
亦作“毀”。亦作“譭”。
2.
減損;虧缺。
1.出自《左傳·莊公三十年》斗谷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2.出自《論衡·偶會》月毀於天,螺消於淵。
3.
傷損;傷害。
1.出自《戰國策·魏策四》王不構趙,趙不以毀構矣。
2.出自《報任少卿書》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
4.
敗壞。
1.出自《左傳·文公十八年》毀則為賊,掩賊為藏。
2.出自《鹽鐵論·貧富》隱居修節,不欲妨行,故不毀名而趨勢。
3.出自《進學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5.
指挫敗。
1.出自《戰國策·秦策四》王若負人徒之眾,材兵甲之強,壹毀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
6.
撤除;廢除。
1.出自《梁書·儒林傳·司馬筠》吳太妃既朝命所加,得用安成禮秩,則當祔廟,五世親盡乃毀。
2.出自《新唐書·狄仁杰傳》吳楚俗多淫祠,仁杰一禁止,凡毀千七百房。
3.出自《元史·食貨志一》凡種田者,立牌橛於田側,書某社某人於其上,社長以時點視勸誡……其有不敬父兄及兇惡者,亦然。仍大書其所犯於門,俟其改過自新乃毀。
4.出自《讀通鑒論·秦始皇》封建毀而選舉行,守令席諸侯之權,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雖有元德顯功,而無所庇其不令之子孫。
7.
指滅亡。
1.出自《越絕書·內傳陳成恒》今君存越勿毀,親四鄰以仁。
8.
毀謗;詆毀;詈罵。
1.出自《論語·子張》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
2.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齊王惑於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
3.出自《新唐書·朱敬則傳》咸亨中,高宗聞其名,召見,異之,為中書令李敬玄所毀,故授洹水尉。
4.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兩親家相見畢,婆婆耐不過,從頭將打先生、罵媒人、觸夫主、毀公婆,一一告訴一遍。
5.出自《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毀或無妨,譽倒可怕。
9.
謂指責,攻擊。
1.出自《后漢書·郭太傳》〔謝甄〕后不拘細行,為時所毀。
10.
哀毀。居喪時因悲哀過度而損害健康。
1.出自《尸子》禹之治水,為喪法,曰:毀必杖,哀必三年。
2.出自《梁書·柳忱傳》及居喪,以毀聞。
3.出自《新唐書·孝友傳·張志寬》居父喪而毀,州里稱之。
4.出自《鄧湘皋先生墓表》琮,道光丁酉科拔貢生,癸卯科舉人,父歿后一月以毀終。
11.
改舊為新。參見“毀拆”。
1.出自如:用一件大褂給孩子毀兩條褲子。
2.出自《乞賜度牒修廨宇狀》上件屋宇,皆錢氏所構,規摹高大,無由裁撙。若頓行毀拆,改造低小,則目前蕭然,便成衰陋。
12.
毀壞;破壞。
1.出自《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2.出自《莊子·馬蹄》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圭璋!
3.出自《思舊賦》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4.出自《光宅寺》詩臺殿金碧毀,丘墟桑竹繁。
5.出自《敵后武工隊》老早看他不像個好東西。真,這塊臭肉一定毀了滿鍋湯。
13.
指坑害。
1.出自《老張的哲學》老張買李靜全出于強迫,不但他毀了一個好女子,他也要了李靜的叔父的命。
2.出自《丹東的悲哀》我們都給他毀掉了!
1.驅策劣馬﹐磨礪鈍刀。謂勉為其難﹐努力從事。駑﹐低能的馬;鈍﹐不鋒利的刀。
1.馬鞭與馬韁。泛指馭馬的工具。
1.役使;差遣。
1.本指戰國時代游說諸侯的縱橫之士﹐后泛指出計策﹑獻謀略的人。
2.策試士人。
1.籌謀世事。
1.古代一種游藝活動。參加者共同以某一事物為中心﹐敘說有關典實﹐比賽誰知道得多。
1.古代以策問試士﹐因稱對臣下或舉子的考試為"策試"。
1.占卜。
1.指古代常用以記錄史實的簡冊。
2.指古代書寫帝王任免官員等命令的簡策。
1.卜筮術數。
1.指駕車馬之具。策﹐馬鞭;綏﹐登車拉手之繩索。
1.指科舉時代﹐應試者斷章取義﹐連綴史籍的片言只語編成的應付策問考試的材料。
1.科舉策試的試題。
1.鞭策愚頑﹐磨礪遲鈍。極言勉力奮進。
1.策應﹐守望。
1.古代祭皇帝陵墓所用的哀策文。
2.策命文書。
3.策問文。
1.所出謀略周密準確﹐沒有遺漏失算之處。
1.策文檄文的統稱。
1.謀劃效力。
1.錄用。
1.謀劃選取。
2.經策試而中選。
1.科舉時代供考生應付考試的短文集。
將功勞記在簡策上大饗將士,班勞策勛。
1.海島名。狐動斕氖〕啤
1.即狐劇
1.猶邊塵。
1.邊境上的要隘。
水邊的陸地;邊際湖水茫茫,不見~。
1.見"邊捍"。
1.即邊款。
1.謂內地軍隊輪班調守邊疆。
1.鄰邦。
1.猶旁邊。
2.邊緣。
1.猶邊防。
1.邊境上的城堡。
1.亦作"邉報"。
2.舊時邊境地區向朝廷匯報情況的文書。
1.猶邊防。
2.猶邊儲。
〈書〉邊遠的地方。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陜甘寧、晉察冀、冀熱遼等邊區政府銀行所發行的紙幣。
1.邊防方面的弊端。
1.護衛邊境的屏障。
1.邊境。
2.邊際。
1.守邊之兵;邊防部隊。
2.指邊境戰事。
3.邊防用的武器。
4.邊防。
1.邊境地區。
2.守邊部隊。
1.治理邊疆的才能。
2.治理邊疆的人才。
1.治理邊疆的人才。
2.木材外圍色澤較淡的部分。
1.謂從水道運輸糧食以供邊防需要。
1.見"邊策"。
1.邊沿,旁側。
1.亦作"邊冊"。
2.安邊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