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畐”的今字。
2.
迫近;靠近。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年》鄭子皮授子產(chǎn)政。辭曰:“國小而偪,族大寵多,不可為也。”
2.出自《遼史·耶律曷魯傳》及太祖為迭剌部夷離堇,討奚部,其長術(shù)里偪儉而壘,攻莫能下。
3.出自《夜譚隨錄·白萍》林拭足著履,偪女于樹下,諦觀之。
3.
狹窄,擁擠。
1.出自《荀子·賦》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偪者與?
4.
畏縮。
1.出自《醒世姻緣傳》狄希陳忍著疼,擦著眼,偪在那后頭墻上,聽著素姐罵,一聲也不敢言語。
5.
古代綁腿的布帛帶。
1.出自《禮·內(nèi)則》偪,屨,著綦。
6.
逼迫;威脅。
1.出自《國語·晉語四》於是呂甥、冀芮畏偪,悔納文公,謀作亂。
2.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近諸葛孔明不偪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也。
3.出自《夷堅乙志·姚氏妾》姚氏舉家覺寒氣滿室,切切偪人。
4.出自《大同書》若夫娟娟妙女,可人如玉,聽其偪淫。
1.胸部;胸腔。
1.謂心中沒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1.《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shè)城府﹐人自不忍欺。"后以"胸無城府"喻指為人胸懷坦蕩﹐不用心機。
1.胸中無一點墨水。形容文化水平很低﹐毫無學問。
1.謂胸懷坦蕩﹐沒有成見。
1.亦作"胸脅"。
2.胸膛至腋下。亦謂近旁﹐近側(cè)。
1.猶言內(nèi)心;胸懷和氣度。
2.借喻要害之地。
1.雪白的胸脯。倒文。多見于五代詞。
1.胸前與腋下。泛指胸部。
1.貼身的內(nèi)衣。
胸懷;心中其說不襲陳言,發(fā)自胸臆。也指心里的話或想法直抒胸臆|異縣逢舊友,初欣寫胸臆。
1.即胸膛。
1.謂胸有已成的策略。
1.猶言胸有成竹。
畫竹之前心里已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有全面考慮他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就已胸有成竹了。
1.比喻心機深隱難測﹐猶如城府之深邃。
1.謂見多識廣﹐心中記得許多山水勝狀。
2.指胸懷遠大﹐頗有見地。
1.謂能洞察一切﹐猶如明鏡在胸。
佩帶在軍服左側(cè)胸部位置,表示軍人身份的標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史上曾以胸章為標志。1988年實行文職干部制度后,文職干部佩帶統(tǒng)一的胸章符號,圖案由八一軍徽”和陸、海、空三軍色標(紅、黑、天藍)及文職的漢語拼音字母組成。
1.佩在上衣上的針狀小裝飾品。
1.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tài)。
1.見"胸中十萬兵"。
1.謂胸有韜略。語出《魏書.崔浩傳》"又召新降高車渠帥數(shù)百人﹐賜酒食于前﹐世祖指浩以示之﹐曰'汝曹視此人﹐尫纖懦弱﹐手不能彎弓持矛﹐其胸中所懷﹐乃逾于甲兵。'"
1.猶言胸中甲兵。
1.見"胸中萬卷"。
1.謂讀過大量的書。
1.見"胸中萬卷"。
1.胸中沒有數(shù)字。比喻對情況不夠了解﹐處理事情沒有把握。
1.胸部的椎骨。共有十二塊﹐位于頸椎腰椎之間。
1.雄奇精妙。
1.猶雄健。
1.雄偉挺拔。
1.雄圖大略。
2.有作為的霸主或盟主。
3.稱雄﹐稱霸。
1.猶雄辯。
1.猶雄文。
1.稱雄邊地。
2.地勢險要的邊地。
1.有力的辯論。
2.謂談?wù)摼哂姓f服力。
1.宋代說話人的同業(yè)組織。
1.指高聳的山峰。
1.戰(zhàn)斗力強大的軍隊。
1.傳說中吃鬼魅的神。
2.指河伯﹐河神。喻學識博大精深的人。
1.優(yōu)雅美麗。
1.亦作"嫻靡"。
2.文雅溫順。
1.亦作"嫻穆"。
2.猶嫻靜。
1.猶安詳。
1.亦作"嫻淑"。
2.文靜善良。
熟練;熟習技術(shù)嫻熟|弓馬嫻熟,武藝精通。
1.亦作"嫻婉"。
2.文雅美麗。
1.亦作"嫻習"。
2.熟習。
文靜大方舉止嫻雅|儀態(tài)嫻雅。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