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滹”。見“滹沱”。水名。即滹沱河。在河北省西部。出山西省繁峙縣東之泰戲山,穿割太行山,東流入河北平原,在獻縣和滏陽河匯合為子牙河。至天津市,會北運河入海。
1.出自《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恒山,其澤藪曰昭余祁,其川曰虖池、嘔夷。
2.出自《山海經·北山經》泰戲之山無草木,多金玉……虖沱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溇水。
2.
同“呼”。嘆詞。
1.出自《吊屈原賦》嗚虖哀哉兮,逢時不祥!
2.出自《漢書·武帝紀》麟鳳在郊藪,河洛出圖書。嗚虖!何施而臻此與!
3.出自《獨孤申叔哀辭》烏虖遠矣,何日而忘!
3.
同“乎”。作介詞,相當“于”。
1.出自《惜誓》使麒麟可得羈而系兮,又何以異虖犬羊?
2.出自《漢書·董仲舒傳》陵夷至虖桀紂之行,王道大壞矣。
4.
作語氣助詞。用在句末。
1.出自《漢書·張耳陳余傳》上怒曰:“使張敖據天下,豈少乃女虖!”
2.出自《漢書·汲黯傳》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誼虖?
在可供自由挑選的科目中選擇自己所要學的科目。
與必修課”相對。主要指高等學型中等專業學校中學習某一專業的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學習的課程。在教學計劃中一般不作硬性規定。分限制性選修課程(指定選修課程)和非限制性選修課程(任意選修課程)兩種。
1.謂鹽人才和升官晉級的程序。
1.鹽人才授以官職。
1.唐李林甫有女六人,相傳林甫常令其女于寶窗下嬉戲,每有貴族子弟入謁,使女于窗中窺視,自選可意者事之。謂之"選婿窗"。見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選婿窗》。
1.研究《昭明文選》的學問。
1.擇言;措辭。
斷定事物情況有幾種可能的復合判斷。組成選言判斷的各個判斷,叫選言支。一個選言判斷至少有兩個選言支。選言支之間,可以是相容的關系,也可以是不相容的關系。前者用或者…或者…”、可能…也可能…”等做邏輯聯結詞,至少要有一個選言支是真的,該選言判斷才是真的◇者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做邏輯聯結詞,只有在一個選言支真的情況下,該選言判斷才是真的。
運用選言直言推理所作的證明。間接證明的一種。以論題為一個選言支,構造一個窮盡該問題一切可能的選言判斷,并斷定除該選言支外,其他選言支都是假的,從而斷定論題是真的。如為了證明電燈突然熄滅是因為燈泡壞了,可以構造選言判斷如下電燈突然熄滅,或者是因為停電,或者是因為保險絲燒斷,或者是因為線路發生故障,或者是因為燈泡壞了。”然后根據事實斷定前三個選言支為假,從而斷定論題是真的。
第一個前提是選言判斷,第二個前提和結論都是直言判斷,分別肯定或否定該選言判斷的一個或幾個選言支的推理。
1.亦作"選艷"。
2.挑選美女。
1.鹽舉薦。
1.猶言數一數二。謂出類拔萃。
1.選擇整體中的一部分加以翻譯。
1.謂辭去官職。
1.挑選并印行。
1.指選擇任用官吏。
2.選擇使用或運用。
1.選出優秀者。
1.選種和育種的統稱。
1.揀選;挑選。
1.猶選建。
1.挑選;選取。
2.指揀選吉利日子。
表征電子設備和無線接收機在眾多頻率中選出有用頻率并抑制不需頻率的能力。是衡量無線電接收機的一個重要指標。
1.猶選聘。
1.指銓選職官﹑提拔人才之事。
2.指編選鄉試﹑會試中式試卷之事。
3.指編選文章的工作。
1.謂主管銓選官吏的職務。
1.選擇地址。
1.謂選材制作。
1.選擇安排。
2.指選擇處置官吏的文稿。
1.選擇動物或植物的優良品種,加以繁殖。
1.謂從許多人中鹽人才。語出《論語.顏淵》"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
1.方言。選上,選定。
1.遇有官職缺員時,遴選有資格者補充之。
2.選編前人著作,加以注釋。
1.鹽提升。
1.挑選出來的兵卒,精兵。
1.昭著;顯赫。
2.輝耀。
1.火盛貌。
1.顯赫貌。
1.猶烈日。
1.亦作"烜耀"。
2.炫耀。
3.顯赫。
1.顯赫。
1.光照。
1.古代傳說中的海中洲名。
1.卓著。
1.猶斑駁。
1.皮膚病。癬與疥。
2.比喻小患或不難治理的問題。
1.水翻騰貌。
1.流淌。多指流淚。
1.滴露,降露。
2.滴落的露水。
1.使眼流淚。謂引起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