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葫蘆”。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葉子心臟形,花白色。果實中間細,像兩個球連在一起,表面光滑,嫩時可以吃,成熟后可做器皿,也供玩賞。②這種植物的果實。
2.
名詞
(Hú)姓。
1.
大蒜。
1.出自《本草綱目·菜一·葫》今人謂葫為大蒜,蒜為小蒜,以其氣類相似也。
2.
見“葫蘆”。植物名。也稱壺蘆、匏瓜。果實像重疊的兩個圓球,嫩時可食,干老后可作盛器或供玩賞。
1.出自《歸田錄》〔賣油翁〕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2.出自《警世通言·福祿壽三星度世》〔劉本道〕就船中取一個盛酒的葫蘆上岸來。
3.出自《池北偶談·談異四·靜寧州道士》陜西靜寧州一道士,賣藥於市,手持小葫蘆。
3.
見“葫蘆”。同“胡盧”。笑;嗤笑。
1.出自《國榷》后史氏飾美,不為有識者所葫蘆乎!
2.出自《蜩螗集·頌蘇聯紅軍》〔納粹的將軍們〕唱著拿破侖時代的俄國民歌幽默地令人葫蘆:“已經有了全歐洲,為甚么要到俄羅斯來吃苦?”
1.超群特出。
1.正直貌。
2.僵直貌。
1.方言。強勁結實;挺括舒展。
1.見"挺而走險"。
1.謂不屈服于刑罰。
1.形容得意或狂妄自大的樣子。
2.形容精神飽滿的樣子。
1.秀異出眾;挺拔秀麗。
1.猶監禁。
2.俗謂不服管押。
1.擺架子。
1.脫逃。
2.俊逸。
1.堅硬。
1.方言。棍棒。
1.挺身爭斗。
1.正直。
1.頂撞。
1.正直;剛直。
2.挺拔直立;直立。
3.伸直。
1.生就的美質。
1.古代楚越間用靈草編結在斷竹枝上的占卜方法。
1.頂撞。指出言不遜。
1.卓越。
1.拔擢,擢用。
1.即錠子。紗錠的俗稱。
1.退走。
1.光澤貌?!稘h書.五行志中之上》"成帝時童謡曰'燕燕尾涏涏﹐張公子﹐時相見……'其后帝為微行出游﹐常與富平侯張放俱稱富平侯家人﹐過陽阿主作樂﹐見舞者趙飛燕而幸之﹐故曰'燕燕尾涏涏'﹐美好貌也。"顏師古注"涏涏﹐光澤貌也﹐音徒見反。"清金農《有憶》詩之一"涏涏誰憐燕尾長﹐芹泥冷落已銷香。"一說為小鳥張尾之貌。
1.棍棒。
1.持棍棒毆擊。也泛指以暴力攻擊。
2.指晩明三案之一的梃擊案。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張差手執木棍,闖進太子住的慈慶宮,打傷守門太監。被執后供系鄭貴妃(神宗寵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時人懷疑鄭貴妃欲謀殺太子。神宗與太子不愿深究,以瘋顛奸徒為罪,殺張差于市,并斃龐﹑劉于內庭了案。史稱"梃擊"案。
1.棍棒和刀。
1.指器物的柄把。
1.牲體脊骨的中間部分。
1.古稱供祭祀用的鮮魚。
1.挺直貌。
1.指因無路可走而采取冒險行動。
1.金錠。
1.快速奔逃的鹿。亦比喻處于窮途末路鋌而走險的人。
1.見"鋌而走險"。
1."鋌而走險"的略語。
1.謂靈魂托胎。
2.寄托神思。
1.迷信說法謂有生命之物死后靈魂轉生世間。
2.謀生。
1.不知趣,不客氣。
1.謂聊以生活﹐無權無勢。
2.猶寄食。
1.開頭;創始。
1.謂寄跡人世。
1.假托他事。
1.猶乘勢。
2.依托的位勢。
3.依仗權勢。
1.托遞書信。
1.猶相熟。
1.猶立說。
1.寄托思念。
1.道教稱修道者死去為魂魄升仙而去﹐遺下軀殼﹐并非真死。
1.寄宿;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