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咬嚼。
1.出自《禮記·曲禮上》庶人龁之。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
3.出自《洛陽塵》詩蒼茫金谷園,牛羊龁荊榛。
4.出自《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至是食盡,士日賦米一勺,龁木皮,煮紙而食。
5.出自《聊齋志異·促織》俄見小蟲躍起,張尾伸須,直龁敵領。
2.
毀傷。
1.出自《〈何大復先生集〉序》往往左袒何子而龁李子,則又似非何子意也。
3.
侵吞。
1.出自《宋論·徽宗三》抑能止鋒戢銳,畫燕自守,而不以吞契丹者龁我乎?
2.出自《援越南議上》越亡則法必龁滇疆。
4.
用同“頜”。
1.出自《農政全書》《便民圖》曰:凡相鵝鴨母,其頭欲小。口上龁有小珠,滿五者生卵多,滿三者為次。
5.
見“齕齕”。猶兀兀。勤奮不懈貌。
1.出自《歷史小說總序》精神有限,歲月幾何,窮年龁龁,卒業無期。
6.
見“齕疣”。亦作“齕肬”。螳螂的異名。
1.出自《廣雅·釋蟲》龁疣,螗螂也。
2.出自《呂氏春秋·仲夏紀》小暑至,螳螂生
1.猶知己。
1.通好之家。
1.作符契用的箭。
1.交好﹐交往密切。
2.指交往密切的朋友。
1.梵語sūtra的意譯。佛教三藏之一﹐亦單稱經。對律﹑論而言。
1.宋元公文書用語﹐猶言查﹐按查。
2.考核;查考。
3.猶對質﹐當面對證。
1.勤苦﹐勞苦。
2.久別。
3.懷念。
4.相交;相約。
1.斷頸。
1.古代管理刻印書籍的官員。
2.猶法令。
1.密切;親密。
1.照契約原定數目按一定成數付出的回贖或悔約的補償費用。
1.對友人謙稱自己。
1.義母。
1.猶愛慕。
1.愁苦貌。
1.融洽。
1.猶投契﹐謂意氣相投。
1.契據﹐證券。
1.古代用帛制的符信。
1.契據﹐契約。
1.猶借據。
1.謂摯友間的囑托。
1.殷墟發現的甲骨文。因皆為契刀所刻﹐故亦稱契文。清孫詒讓有《契文舉例》。參見"甲骨文字"。
1.猶領悟。
2.指悟性。
1.心意投合;稱心。
1.謂馬傷蹄而畏行路。需﹐通"懦"。
2.謂車輛運行不良。
3.怯懦。需﹐通"懦"。
1.即義父。
1.友誼﹐情義。
1.交情﹐友誼。
1.猶合意﹐愜意。
意氣相投的朋友與二三契友切磋畫技。
1.舊時朋輩間敬稱。
1.即契書。
1.謂友情深厚。
2.器重。
1.拼湊編造不實之詞。
1.堆疊;壘造。
1.階旁;階前。
1.堆砌拼湊。
1.形容春日花木繁榮的景象。
1.臺階。
1.壘起,疊起。喻逐步上升。
1.拼湊堆砌。
1.形容衣服破爛。
1.演戲用的簡單布景和小道具。
2.指戲曲中滑稽戲謔的小動作。
1.砌磚堵死。
1.階石。
1.滴在臺階上的雨水。
1.古代王侯家用以登臨觀賞之臺。
1.堆砌填塞。
1.臺階一側背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