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合】的拼音、怎么讀

合

拼音: gě,hé

繁體:閤

筆畫:6

部首:口

五筆:wgkf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行:水

基本釋義

1.

動詞

閉上;合攏。對攏,(跟”開“相對)。

2.

動詞

共同,協(xié)同,結(jié)合到一起;湊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對)。

3.

形容詞

總共,全。

4.

動詞

相合,符合,合乎。

5.

動詞

折合;共計,等于,總計,折算。

6.

動詞

〈書〉應(yīng)當;應(yīng)該。

7.

量詞

舊小說中指交戰(zhàn)的回合。

8.

名詞

當行星與太陽、地球運行在同一直線上,并且地球不在太陽與該行星之間的位置時,叫作合。

9.

名詞

姓。

10.

名詞

我國民族音樂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5”。參見“工尺”。

11.

動詞

配合。

12.

動詞

投合;融洽。

13.

名詞

〈書〉匹配,配偶。

詳細釋義

1.

閉;合攏。

1.出自《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

2.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3.出自《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薛少府〕方才把口就餌上一合,還不曾吞下肚子,早被趙干一掣,掣將過去。

4.出自《寒夜》隨后他合上書,懶洋洋地站起來。

2.

會集;聚合。

1.出自《易·噬嗑》剛?cè)岱郑瑒佣鳎纂姾隙隆?/p>

2.出自《國語·楚語下》於是乎合其州鄉(xiāng)朋友婚姻,比爾兄弟親戚。

3.出自《水經(jīng)注·江水三》大江又東,左合子夏口。

4.出自《龍川別志》五更,市方合而雨作,入五局觀避之。

5.出自《四世同堂》它一定不是面粉,因為它不棉棉軟軟的合在一處。

3.

和睦;和諧。

1.出自《詩·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出自《呂氏春秋·古樂》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適合。

3.出自《史記·蘇秦列傳》齊秦不合,天下無變,伐齊之形成矣。

4.

投契。

1.出自《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偶與張邴合,久欲還東山。

2.出自《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詞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

3.出自《儒林外史》先生如此談詩,若與我家葦蕭相見,一定相合。

5.

同,相同;一致。

1.出自《易·乾》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2.出自《韓非子·奸劫弒臣》夫取舍合而相與逆者,未嘗聞也。

3.出自《三國演義》郭奉孝十勝十敗之說,正與愚見相合。

6.

符合;適合。

1.出自《孫子·九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2.出自《新唐書·沈傳師傳》慎重刑法,每斷獄,召幕府平處,輕重盡合乃論決。

3.出自《范增》詩誰合軍中稱亞父,直須推讓外黃兒。

4.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及問他宮中舊事,對答來皆合。

5.出自《山鄉(xiāng)巨變》這還不是正合一句老話所說的,“有錢四十稱年老,無錢六十逞英雄”。

7.

統(tǒng)一;合并。

1.出自《荀子·儒效》合天下,立聲樂,於是《武》《象》起,而《韶》《護》廢矣。

2.出自《史記·張儀列傳》且夫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齊趙者,陰謀有合天下之心。

3.出自《安集兩淮申省狀》兩漢以后,裂為南北,中原不合者凡數(shù)百年。

4.出自《致蔣經(jīng)國先生信》合則對國家有利,分則必傷民族元氣。

8.

全部;整個。

1.出自《齊民要術(shù)·果蓏》裴淵《廣州記》曰:“羅浮山有橘,夏熟,實大如李;剝皮啖則酢,合食極甘。”

2.出自《天工開物·養(yǎng)忌》若風則偏忌西南,西南風太勁,則有合箔皆僵者。

3.出自《老字號》合街上有誰不敬重三合祥的?伙計們晚上出來,提著三合祥的大燈籠,連巡警們都另眼看待。

9.

成。參見“合室”。

1.出自《與劉原父書》方今萬事所以難合而易壞,常以諸賢無意耳。

10.

匹配;配偶。

1.出自《詩·大雅·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2.出自《楚辭·天問》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

3.出自《荀子·富國》男女之合,夫婦之分,婚姻娉內(nèi)送逆無禮,如是,則人有失合之憂,而有爭色之禍矣。

4.出自《池北偶談·談異五·邵進士三世姻》董病且死,與邵訣曰:“……君幾年后訪我於此,與君當再合,生二子。”

11.

交配;交媾。

1.出自《禮記·月令》是月也,乃合累牛騰馬,游牝於牧。

2.出自《新論·命相》慶都與赤龍合,而生唐堯。

3.出自《七修類稿·義理一·惡俗》近聞湖廣邊方,多有子方十余歲,即為娶年長之妻,其父先與婦合,生子則以為孫也。故每每父年二十時,有子已十余歲矣。

4.出自《聊齋志異·伍秋月》夜夢女郎,年可十四五,容華端妙,上床與合,既寤而遺。

12.

結(jié)合;聯(lián)合。

1.出自《莊子·達生》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合則成體,散則成始。

2.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韓氏從之。

3.出自《漢書·晁錯傳》夫卑身以事強,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

4.出自《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王公神道碑》〔王公〕與陽城合遏裴延齡不得為相。

5.出自《文心》信呢,我同你兩個合起來寫。

6.出自《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張廷秀本是良家之子,被人謀害,虧你們救了,暫為戲子。如今我已收留了,你們另自合人罷。

7.出自《水滸記·謀成》那崗下有個白勝,專以賣酒為生,待小弟去合他入伙。

13.

謂對應(yīng)互協(xié)。

1.出自《春秋繁露·基義》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此皆其合也。

2.出自《淮南子·時則訓》六合:孟春與孟秋為合;仲春與仲秋為合;季春與季秋為合……

3.出自《宋史·樂志三》陽律必奏,陰呂必歌,陰陽之合也。順陰陽之合,所以交神明、致精意。

14.

回答。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華元〕見叔牂,曰:“子之馬然也。”對曰:“非馬也,其人也。”既合而來奔。

2.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自殺者必先有故,問其同居,以合(答)其故。

3.出自《戰(zhàn)國縱橫家書·蘇秦自趙獻書于齊王章》奉陽君合(答)臣曰:“簏有私義(議),與國不先反而天下有功(攻)之者,雖知不利,必據(jù)之。”

15.

對付;抵擋。參見“合衆(zhòng)”。

1.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一》一可以合十,十可以合百,百可以合千,千可以合萬,萬可以勝天下矣。

16.

交鋒;交戰(zhàn)。

1.出自《孫子·行軍》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2.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淮陰先合,不利,卻。

3.出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時太祖兵少,設(shè)伏,縱奇兵擊,大破之

17.

連同,連帶。

1.出自《齊民要術(shù)·柰林檎》作林檎??法……不去蒂,則太苦;合子,則不度夏;留心,則太酸。

2.出自《齊民要術(shù)·笨曲餅酒》蜀人作酴酒法……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

18.

接連;接近。

1.出自《送王孝廉覲省》詩彭蠡將天合,姑蘇在日邊。

2.出自《發(fā)浙江》詩海曙霞浮日,江遙水合天。

19.

制作。

1.出自《漢書·律歷志上》蓋聞古者黃帝合而不死,名察發(fā)斂,定清濁,起五部,建氣物分數(shù)。

2.出自《水滸傳》〔知府〕一面分付教合陷車,商量差人解發(fā)起身。

3.出自《〈且齊亭雜文末編〉附集·死》所以年紀一到五十上下,就給自己尋葬地,合壽材。

4.出自《山鄉(xiāng)巨變》不過,我是閻老五點名的人了,我屋面前的那幾根杉木,要留著合料。

20.

調(diào)制。

1.出自《抱樸子·尚博》雖有起死之藥,猶謂不及和鵲之所合也。

2.出自《代淮南王》詩琉璃作碗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3.出自《魔合羅》俺嫂嫂有奸夫,合毒藥藥殺俺哥哥。

4.出自《中國通史》宰相皇甫镈薦山人柳泌,說是能合長生藥。

21.

共計;總共。

1.出自《后漢二十八將傳論》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於南宮云臺,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2.出自《吊武侍御所畫佛文》於是悉出其遺服櫛佩合若干種,就浮屠師請圖前所謂佛者。

3.出自《和蕭判官東夫韻寄之》歸路新詩合千首,幾時乘興更三吾。

22.

核驗;對合。

1.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馮歡〕召諸取錢者,能與息者皆來,不能與息者亦來,皆持取錢之券書合之。

2.出自《兒女英雄傳》姐姐要說不放心,此時必得把倆八字兒合一合。

3.出自《剪輯錯了的故事》這就合上榫了。

23.

計算;折合。

1.出自《紅樓夢》上面小小三間房舍,兩明一暗,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的床幾椅案。

2.出自《二馬》合多少中國錢?六十來塊?冤人的事,六十來塊買個茶壺?

3.出自《銅墻鐵壁》米一百零五斤,合三斗五升。

24.

共商。

1.出自《國語·魯語下》天子及諸侯,合民事於外朝。

2.出自《列女傳·魯季敬姜》自卿大夫以下,合官職於外朝,合家事於內(nèi)朝。

25.

覆蓋;籠罩。

1.出自《齊民要術(shù)·種韭》種法:以升盞合地為處,布子於圍內(nèi)。

2.出自《宣室志》忽見一缶合于地,光(柳光)即啟之,其缶下有泉,周不盡尺。

3.出自《水滸傳》彤云密布,罩合天地,未晚先黑。

26.

倒覆;俯伏。

1.出自《齊民要術(shù)·漆》世人見漆器暫在日中,恐其炙壞,合著陰潤之地,雖欲愛慎,朽敗更速矣。

2.出自《紅樓夢》尤氏等用絹子握著嘴,笑的前仰后合。

27.

應(yīng)該;應(yīng)當。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然則受命之符,合在於此矣。

2.出自《與元九書》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3.出自《追韓信》他不合燒阿房三十六宮,殺降兵二十萬人。

4.出自《莫斯科吟》那是過去的,那是不可挽回的,只合永遠埋在被忘記的深窟里!

28.

盛物之器。即盒子。

1.出自《齊民要術(shù)·種槐柳楸梓梧柞》〔梓〕十年后……車、板、盤、合、樂器,所在任用。

2.出自《宮詞》黃金合里盛紅雪,重結(jié)香羅四出花。

3.出自《寒秀草堂筆記》瑪腦面丸一兩三錢,一圓合。

29.

堅密。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秋合三材,則合。

30.

舊體詩文章法結(jié)構(gòu)術(shù)語。指結(jié)語部分。

1.出自《紅樓夢》甚么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

31.

猶合掌。指詩文中對偶句意義相類者。參見“合掌”。

1.出自《閑中今古錄》此聯(lián)措詞固善,但“聞”字與“聽”字一合耳。

32.

經(jīng)穴分類名。中醫(yī)指五腧穴之一。為十二經(jīng)脈流注會合處。五臟、六腑、手足均有合穴。

1.出自《素問·咳論》治府者治其合。

33.

我國傳統(tǒng)音樂工尺樂譜中的一個音階。參見“合頭”。

1.出自《宋史·樂志十七》蔡元定嘗為《燕樂》一書……今采其略附于下:黃鐘用“合”字,大呂、太簇用“四”字,夾鐘、姑洗用“一”字,夷則、南呂用“工”字。

2.出自《遼史·樂志》大樂聲:各調(diào)之中,度曲協(xié)音,其聲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近十二雅律。

34.

天文學名詞。太陽、內(nèi)行星、地球在宇宙運行中形成一條直線時稱之為“合”。當太陽在地球和內(nèi)行星之間時稱“上合”;當內(nèi)行星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時稱“下合”。

1.出自《宋史·天文志九》隆興元年十一月庚寅,與太白合。

2.出自《遼史·歷象志上》木星:初與日合。

35.

猶言似、類、好像。

1.出自《從軍行》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

36.

連詞。同“和”。表示聯(lián)合。

1.出自《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詩月隨碧山轉(zhuǎn),水合青天流。

2.出自《紅樓夢》今日你合太太都在我這邊吃了晚飯再過去罷。

3.出自《浙案紀略》我合陳伯平站在房門外,聞有槍聲。

37.

介詞。向。

1.出自《紅樓夢》可不都吃了!他愛的什么兒似的,又不好合你再要。

38.

量詞。猶副。指事物之成對或成套者。

1.出自《封氏聞見記·大魚鰓》海州土俗工畫,節(jié)度令造海圖屏風二十合。

39.

通“盍”。何。

1.出自《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二》公曰:“合色寡人也,殺之。”

2.出自《漢宮秋》況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合無遣官遍行天下,選擇室女。

3.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晏子春秋二》合即盍之音假。《爾雅·釋詁》:盍,合也。

40.

通“給”。足夠。

1.出自《晏子春秋·問上二》莊公將伐晉,問于晏子。晏子對曰:“不可,君得合而欲多,養(yǎng)欲而意驕。得合而欲多者危,養(yǎng)欲而意驕者困。”

2.出自《論語·子路》子謂衛(wèi)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少有,曰:“茍完矣。”富有,曰:“茍美矣。”

3.出自《諸子平議·晏子春秋》按合與給通。《說文·糸部》:“給,相足也。”

41.

姓。春秋宋向戌為左師,食采於合,謂之合左師,后世以為姓氏。見《左傳》。

1.出自《古今姓氏書辯證?合韻》宋向戍為左師,食采於合,謂之合左師,后世氏焉。

42.

全;總共。

1.出自《乞改稿二》伏乞臺臺憫吳合縣之生民,續(xù)職垂絕之殘命。

2.出自《桃花扇·閑話》或一身殉難,或合門死節(jié)。

43.

閉合。

1.出自《把一切獻給黨·第三次負傷》剛一合眼,隊伍又要出發(fā)了。

44.

“閤”(hé)的簡化字。

45.

引申為爭執(zhí),爭吵。參見“合口”、“合氣”。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思量定不必閑合口,且看當日把子母每曾救。

2.出自《貨郎旦》咱兩個合口唱叫,[唱]你中間里圖甚么?

3.出自《水滸傳》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廟中和人合口!

46.

引申為邀約。

1.出自《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張廷秀本是良家之子,被人謀害,虧你們救了,暫為戲子。如今我已收留了,你們另自合人罷。

2.出自《水滸記·謀成》那崗下有個白勝,專以賣酒為生,待小弟去合他入伙。

47.

特指考試合格。

1.出自《天長米君墓志銘》數(shù)就進士試,不合。乃嘆曰:”與其屈於人,孰若肆吾志哉!“因不復(fù)言仕。

48.

量詞。古代交戰(zhàn)的回合或次數(shù)。

1.出自《七國春秋平話后集》齊陣袁達出馬,打話不定,約戰(zhàn)四五十合,勝負未分。

2.出自《明史·忠義傳二·杜槐》一日戰(zhàn)十三合,斬三十余人。

49.

引申為戴。

1.出自《色盲》何教官將皮包挾在腋下,聳了聳肩膀,拿起帽子來合在頭上。

50.

指以盒盛物。

1.出自《西游補》只見一只水磨長書桌上,擺一個銀漆盒兒,合著一盒月殿奇香粉。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豈若

1.猶何如。表示不如。


豈特

1.難道只是;何止。


豈徒

1.難道只是;何止。


豈唯

1.亦作"豈惟"。亦作"豈維"。

2.難道只是;何止。


豈惟

1.見"豈唯"。


豈維

1.見"豈唯"。


豈伊

1.猶豈,難道。伊,語中助詞,無義。


豈有此理

1.哪有這個道理。謂極其荒謬,斷無此理。


豈有是理

1.見"豈有此理"。


豈直

1.難道只是;何止。


豈止

1.猶何止。


啟白

1.陳述;稟告。


啟報

1.稟報。


啟閉

1.開與關(guān)。

2.古稱立春﹑立夏為啟,立秋﹑立冬為閉。

3.泛指節(jié)氣。


啟閉塞

1.即開關(guān),水龍頭。


啟蓽

1.謂艱苦創(chuàng)業(yè)。蓽,通"篳"。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啟殯

1.出殯。


啟稟

1.稟告。


啟才

1.擢用人才。


啟草

1.指書函的草稿。


啟拆

1.開拆。


啟陳

1.啟稟;陳述。


啟程

起程;出發(fā)連夜啟程|隊伍一大早就啟程了。


啟寵納侮

1.謂開寵端而招致侮慢。


啟處

1.謂安居。


啟詞

1.致詞。


啟導(dǎo)

1.開導(dǎo);啟發(fā)指導(dǎo)。

2.開道,引路。


啟禱

1.啟請禱告。


啟奠

1.皇帝之靈柩啟遷前所行的奠禮。


啟碇

1.見"啟碇"。


啟動

1.猶勞動,勞駕。

2.發(fā)動;開動。


啟發(fā)

①開導(dǎo)指點,使產(chǎn)生聯(lián)想并有所領(lǐng)悟啟發(fā)式教學|這番話對我很有啟發(fā)。②闡明;闡釋啟發(fā)篇章,校理秘文。


啟發(fā)式

1.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法。與"注入式"教學法相對而言。


啟伐

1.開始征伐。


啟藩

1.見"啟蕃"。


啟煩

1.敬詞。猶煩勞,勞駕。


啟蕃

1.謂開拓使繁榮。


啟封

1.開拆封閉物。

2.特指將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條拆去。

3.古代天子把土地分封給宗親或有功的大臣。


啟服

1.馬名。


啟復(fù)

1.回稟。


啟丐

1.猶啟乞。


啟告

1.啟奏;告知。


啟關(guān)

1.謂開門。關(guān),門閂。

2.打開關(guān)隘之門。


啟瞶振聾

1.比喻喚醒糊涂與麻木不仁者。


啟航

1.開船。


啟戶

1.開門。

2.指打開洞穴之口。


啟化

1.開化,變化。


啟會

1.古代祭禮程序之一。打開禮器的蓋子。


啟誨

1.開導(dǎo)教誨。


啟機

1.開啟機兆。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qū)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qū)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西县| 巴中市| 陇川县| 泰来县| 张北县| 历史| 顺平县| 龙泉市| 晋宁县| 西宁市| 定兴县| 额尔古纳市| 绥芬河市| 浪卡子县| 天柱县| 金沙县| 水富县| 陆良县| 开封市| 息烽县| 宣汉县| 屯昌县| 和平县| 德庆县| 广水市| 禹州市| 吉水县| 同江市| 平定县| 阿合奇县| 吐鲁番市| 永州市| 珠海市| 伊宁县| 五峰| 韩城市| 玉山县| 姚安县| 民和| 临颍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