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禍害;壞處(跟“利、益”相對)。
2.
形容詞
有害的(跟“益”相對)。
3.
動詞
使受損傷。
4.
動詞
殺死。
5.
動詞
發生(疾病)。
6.
動詞
產生(不安的感覺或情緒)。
7.
動詞
〈方〉妨礙。
8.
古同“曷”(hé)。
9.
動詞
(北方官話)感覺。
1.
損害;傷害。
1.出自《國語·楚語上》子實不睿圣,於倚相何害。
2.出自《云笈七簽》神和體安,則群祅莫害,可致長生之道矣。
3.出自《日出》我沒有故意害過人,我沒有把人家吃的飯硬搶到自己的碗里。
2.
侵犯;殺害。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六年》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
2.出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太祖父嵩,去官后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瑯邪,為陶謙所害。
3.
禍患;災害。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2.出自《原道》古之時,人之害多矣。
3.出自《雙槐歲鈔·易儲詔》巡撫廣東揭侍郎稽乃奏言:“??守潯州,軍民畏服,賊不犯境。近聞為事,以致賊徒流劫德慶。曲加寬宥,仍前哨守,則廣西寧而廣東無流劫之害矣。”
4.出自《邪不壓正》年輕人光看得見眼睫毛上那點事!一來就不容易弄斷,二來弄斷了還不知道是福是害。
4.
使受損害;懲罰。
1.出自《韓非子·三守》憎人不獨害也,待非而后害之。
5.
妨礙。
1.出自《書·旅獒》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
2.出自《筆說·誨學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
3.出自《夜譚隨錄·崔秀才》劉力詰問之,崔枝梧良久,始吐實曰:“君長者,言亦無害。”
6.
妒忌。
1.出自《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已而大夫鮑氏、高、國之屬害之,譖於景公。
2.出自《漢書·張禹傳》根由是害禹寵,數毀惡之。
3.出自《陳書·新安王伯固傳》后主初在東宮,與伯固甚相親狎,伯固又善嘲謔,高宗每宴集,多引之。叔陵在江州,心害其寵,陰求疵瑕,將中之以法。
4.出自《讀杜小箋下·寄韓諫議》泌(李泌)從肅宗於靈武,既立大功,而李輔國害其能,因表乞游衡岳。
7.
畏懼,怕。
1.出自《史記·魏世家》魏相田需死,楚害張儀、犀首、薛公。
2.出自《物異考·眚異》數日,聰后劉氏產一蛇一獸,各害人而走。尋之不得,頃之見於隕肉旁。
3.出自《醒世姻緣傳》那海會師傅他有頭發,不害曬的慌。
4.出自柳琴戲《狀元打更》未開言先紅臉,話到口邊害羞慚。
8.
猶破費。
1.出自《兒女團圓》[搽旦云]今日是你貴降之日,故請你來吃杯壽酒。[二旦云]做甚么要害伯娘?
9.
患病,發生疾病。
1.出自《朱子語類》叔祖奉使在北方十五年已上,生冷無所不食,全不害。歸來才半年,一切發來遂死。
2.出自《酷寒亭》爭奈我那渾家害的重了。我家中看一看去。
3.出自《玉芙蓉·四時閨怨》曲春風歲歲來,春病年年害。
4.出自《三俠五義》且說施俊父名施喬,字必昌,曾作過一任知縣,因害目疾失明,告假還鄉。
5.出自《青?坡》不是那些棉籽枯,我豬不會害瘟。
10.
產生某種不適之感或不安的情緒。參見“害羞”。
1.出自《桃花女》如今這青天白日,關著鋪門,象什么模樣!便好道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飽飯,我們靠手藝的買賣,怎害得許多羞?
2.出自《意中緣·沉奸》夫人,你背后那樣想他,怎么一見了面,又是這等害羞起來?
3.出自《山那面人家》房間里的人都在看新娘。她很大方,一點也沒有害羞的樣子。
11.
有害的。
1.出自如:害鳥;害蟲。
12.
通“轄”。參見“害釱”。
1.出自《管子·幼官》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則交寒害釱。
英國的封建王朝。1485年由都鐸家族的亨利(即亨利七世”)結束玫瑰戰爭后建立。王朝統治期間,建立國王專制統治,鼓勵工商業,推進對外殖民,展開圈地運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1603年被斯圖亞特王朝取代。
1.野鵝。體大,故名。
1.藥膏名。傳說可用以接骨,婦人亦用以傅面,令顏色美麗,故稱。
1.都會。
2.唐節度使的別稱。
1.西藏喇嘛的誦經室。
1.見"都根主兒"。
1.主關,中心關隘。
1.隋唐時指刑部尚書。
1.總管,管家。
2.大多,大概。
1.古代傳說中的地名。
2.古代國名。
1.國都,都城。
1.顯赫,有權勢。
1.古代主行夜巡邏的衛士官。
1.官名『宣帝置西域都護,總監西域諸國,并護南北道,為西域地區最高長官。其后廢置不常。晉宋以后,公府則有參軍都護﹑東曹都護,職權較卑,與漢制異。唐置安東﹑安西﹑安南﹑安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權任與漢同,且為實職。元代有北庭都護。明清廢。
2.傳說中的一種鳥名。
1.大廄,御馬房。
都市。
1.京都及其周圍地區。
2.唐道名。轄今河南省西部。
1.為紀念眾多死難者而建的祭奠大廳。
1.官名。三國時稱內侍官。
2.官名。唐中葉后常以太監為監軍,亦稱都監。
3.官名。宋于諸路﹑州﹑府,皆置兵馬都監,省稱"都監"。
4.宋代道教職稱名。
1.五代設置的禁軍最高統帥官。宋初即廢。清代借稱提督。
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最大的無壩引水樞紐。在四川省岷江中游。渠首工程在灌縣(今都江堰市)城西北。戰國時,秦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后代屢有擴建。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兼具防洪、水運、城市供水等多種效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唐五代禁軍統兵官名。
1.古代學舍中協助博士講經的儒生。選擇高材者充之。
2.魏晉以后,佛家開講佛經,一人唱經,一人解釋。唱經者稱都講,解釋者稱法師。
3.謂演兵講武。
1.協助主講的儒生。
1.猶首要。
1.鬧市。
1.木名。
1.殿前司都虞候的別稱。
2.宋時禁軍的別稱。
3.指兵馬都監。
1.古稱諸侯。
2.指帝王。
1.用作公廁的糞坑。
1.宋時管理簿籍之官吏。元時亦泛指判官﹑吏目一類官吏。
1.土豪。
1.指統兵在外的將帥。
1.統統,完全。
2.總共;共有。
3.算來。
4.總是,老是。
1.見"都籃"。
1.古代南方某些少數民族對酋長﹑長輩的稱呼。
1.漢職官名。督郵的別稱,主察視責罰之事。
1.華麗;美麗。
1.亦稱"都梁香"。
2.澤蘭的別名。
3.香名。
1.見"都梁"。
1.昆蟲名‘蟬的別稱。
1.古代稱營造師,總工匠。
1.總領,總管。
2.要領,要訣。
1.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根。
1.豪放之語。
1.遠逐。
2.謂遠游。
1.離散。
1.同"放債"。
借錢給人收取利息。
1.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