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道路。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擒龐涓》齊城、高唐當術而大敗。
2.出自《漢書·燕剌王劉旦傳》王自歌曰:“歸空城兮,狗不吠,雞不鳴,橫術何廣廣兮,固知國中之無人!”
3.出自《詠史》冠蓋蔭四術,朱輪竟長衢。
4.出自《登上方橋有感》詩壯麗氣開浮廣術,虛無根削插崩濤。
2.
方法;手段。
1.出自《禮記·祭統》惠術也,可以觀政矣。
2.出自《呂氏春秋·決勝》夫兵貴不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彼。圣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者,故執不可勝之術,以遇不勝之敵,若此則兵無失矣。
3.出自《〈投壺新格〉序》求諸少選且不可得,是故圣人廣為之術以求之,投壺與其一焉。
4.出自《智囊補·術智·王東亭》王緒素讒殷荊州于王國寶,殷甚患之,求術于王東亭。
3.
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
1.出自《商君書·算地》故君子操權一正以立術,立官貴爵以稱之,論榮舉功以任之,則是上下之稱平。上下之稱平,則臣得盡其力,而主得專其柄。
2.出自《韓非子·定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3.出自《論衡·定賢》夫圣賢之治世也,得其術則成功,失其術則事廢。
4.
權術;計謀。
1.出自《呂氏春秋·先己》當今之世,巧謀并行,詐術遞用。
2.出自《捫虱新話》以予觀之,使適之不貪富貴之謀,挺之不起大用之念,盧絢不憚交廣之遠,則林甫雖狡,亦安用其計,而三人者在其術中,竟以取敗,悲夫!
3.出自《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又有一種男不慕色,女不懷春,志比精金,心如堅石,沒來由被旁人播弄,設圈設套,一時失了把柄,墮其術中,事后悔之無及。
5.
技藝;業術。
1.出自《禮記·鄉飲酒義》古之學術道者,將以得身也,是故圣人務焉。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
6.
思想;學說。
1.出自《史記·外戚世家》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
2.出自《文心雕龍·才略》諸子以道術取資,屈宋以《楚辭》發采。
7.
方術。指醫、卜、星、相等術藝。參見“術數”。
1.出自《論衡·亂龍》孝武皇帝幸李夫人,夫人死,思見其形。道士以術為李夫人,夫人步入殿門,武帝望見,知其非也,然猶感動,喜樂近之。
2.出自《文心雕龍·正緯》於是伎數之士,附以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3.出自《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其婆羅門學四吠陀論……四曰術,謂異能、伎數、禁咒、醫方。
4.出自《鐵圍山叢談》蜀人謝石宣和歲壬寅到輦下,以術得名,善相字。
5.出自《珍珠船》李行修喪妻,偶得桐桑老人,以術見其妻如平生。
8.
學習;效法。
1.出自《禮記·學記》記曰:“蛾子時術之?!逼浯酥^乎?
2.出自《鶴林玉露》必時習焉,無一時不習也。必時敏焉,無一時不敏也。必時術焉,無一時不術也。必時中焉,無一時不中也。其競時如是,可以已矣。
9.
通“述”。遵循,依照。
1.出自《禮記·祭義》形諸色而術省之,孝子之志也。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二》述術古字通……《禮記·祭義》“而術省之”注“術當為述,聲之誤也?!贝死偶曇姟?/p>
10.
通“述”。記述,陳述。
1.出自《墨子·非命下》曰命者,暴王所作,窮人所術,非仁者之言也。
2.出自《隸釋·漢張表碑》方伯術職,嘉君義綱。
11.
通“殺”。等級。
1.出自《墨子·非儒下》儒者曰:“親親有術,尊賢有等?!?/p>
12.
通“聿”。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語氣。參見“術追”。
1.出自《漢書·賈山傳》今陛下念思祖考,術追厥功。
13.
姓。
1.出自《萬姓統譜·入質》見《姓苑》,今萊陽有此姓。
1.舊時專事玩弄圈套,騙取錢財的流氓團伙。
1.淪陷。
形容徹底地翻檢、搜查。也說翻箱倒篋(qiè)。
1.見"翻箱倒篋"。
1.形容徹底地翻尋搜檢。
1.翻飛,飛翔。
1.翻檢。
①把舊的東西拆了重做(多指衣服)。②從舊的變化出新的手法~ㄧ花樣~。
1.傳說能使人死而復生﹑夭而又壽的一種稻子。
把舊的房屋、道路等拆除后就原有規模重建。
1.屋宇前檐突起向上翻的部分。
1.《宋書.符瑞志下》"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時右衛將軍謝莊下殿,雪集衣。還白,上以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詩。"后因用為典實。
2.形容白浪翻滾。
3.泛出白色。
1.謂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
1.變換花樣。
1.增加一培。
1.改移,變更。
1.謂事后改變主意。
2.猶翻案。
3.異議。
4.指各行其道。
①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也指方言與民族共同語、方言與方言、古代語與現代語之間一種用另一種表達);把代表語言文字的符號或數碼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外國小說ㄧ把密碼~出來。②做翻譯工作的人他當過三年~。
1.專司翻譯的官員。
1.猶推演。
1.謂變換文意。
1.宋代越界銷售茶葉的額外捐稅。
照原樣重印書刊、圖畫等(多指不是原出版者重?。┌鏅嗨校鼐?。
(云、水等)上下滾動;翻騰波濤~◇熱血~ㄧ思緒~。
1.嘈雜,聲音紛亂。
1.即反切。見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孫炎始為翻語》。
2.流言。
1.演繹引述。
翻著看(書籍、文件等)~雜志。
1.翻飛跳躍。
越過;跨過~山嶺 ㄧ~障礙物。
唐杜甫詩《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髞碛谩聘灿辍扔鞣磸蜔o常或玩弄手段。
拆除舊的重新建造;翻蓋。
1.形容馬蹄騰疾的樣子。
1.比喻輕易迅速。
2.比喻翻來覆去。
3.比喻反復無常。
1.猶辨白,申訴。
1.反面和正面。
1.翻來轉去。
2.翻過來。
3.猶變換。
4.推翻;徹底改變。
1.見"翻著襪"。
1.翻刻,翻印。
1.即藩國。
2.舊稱外族或外國。藩,通"番"。
1.古代用施漆的葦席制成的車蔽。
2.屏障。
1.古代諸侯中的領袖。
2.明清時指布政使。
1.清代指內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1.籬笆。
1.拱衛王室之臣。
1.指太子之位。儲,儲君。
1.比喻進退兩難,陷于窘境。語本《易.大壯》"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
1.藩王之第宅。
1.用大盾臨時構筑的屏藩。帝王出行時,用來護衛住所。
1.猶藩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