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舘”。
2.
客舍;招待賓客居住的房舍。
1.出自《詩·鄭風·緇衣》適子之館兮。
2.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閉閎,厚其墻垣。
3.出自《踏莎行》詞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
4.出自又如:賓館;旅館。
3.
華麗的住宅,宮館。
1.出自《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
2.出自《文選·潘岳〈懷舊賦〉》今九載而來歸,空館闃其無人。
3.出自《朱坡》詩漢館留余趾,周臺接故蹊。
4.
指非通途大道設的驛站的房舍。
1.出自《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征樂昌樂館,開筵列壺觴。
5.
官署名。
1.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二》武德四年,置修文館于門下省;九年,改曰弘文館。
2.出自《對雪示嘉佑》詩今為諫官非冗長,拾遺三館俸入優。
3.出自又如:大使館;領事館。
6.
太平天囯泛指一切單位的基層組織為“館”。相當于“衙”。
1.出自《賊情匯纂》必以官廨巨第據為偽府……丞相以下別用黃紙封條曰天官正丞相某姓館,下至兩司馬皆然。
7.
舊時私塾。
1.出自《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時有一老者姓史名仁,家頗饒裕,有孫子十余人,正欲延師開館。
2.出自《兒女英雄傳》他幼年在塾讀書,適逢一日先生不在館里……便把書丟過一邊,也學那圣門高弟隱幾而臥。
3.出自《沉船》記得前十年你還在北村里教館。
8.
就館,教私塾。
1.出自《女嬰壙銘》惲敬子居之女嬰,生于乾隆四十八年七月八日,時敬館陽湖橫林之徐氏。
9.
儲藏、陳列文物或進行文體活動的場所。
1.出自如: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館;體育館。
10.
供客人飲食娛樂的場所。
1.出自如:菜館;茶館;戲館。
11.
寓居;留宿。
1.出自《孟子·盡心下》孟子之滕,館於上宮。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董文恪公未第時,館於空宅。
12.
指使居住;安置。
1.出自《孟子·萬章下》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
2.出自《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銘》館嫠妹,畜孤甥,能別而有恩。
13.
古代祭祀時盛放祭品的筐。
1.出自《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
14.
猶照顧。
1.出自《新唐書·裴垍傳》帝器垍方直,以為任公卿,薄其過,眷館彌厚。
1.謂賴以供給。
1.猶盜寇。
1.怪夢。
1.舊時對不順從者﹑敵對者的貶稱。
1.怪鳥。
1.指物類反常的現象。古人認為是不祥之兆。
1.舊指兇邪之氣。
2.比喻兇災﹑禍亂。
1.一種性熱含毒的礦石,即硫砒鐵礦。也叫毒砂。為制砷及亞砷酸的原料,可入藥,亦可殺鼠。
1.指溫泉。
1.猶妖賊,逆黨。
1.邪僻的風俗。
1.邪惡虛妄。
1.兇兆和吉兆。
2.指顯示災異的兇兆。
1.舊謂兇星。多指彗星。
1.猶邪惡。
1.怪誕不經的邪說。
1.反常怪異的現象。
1.妖異的災難。古指天時﹑物類的反常現象。
1.詈詞。舊指以妖言惑眾倡亂的人。
1.猶情知。
1.預兆災變的讖語。
1.怪誕虛妄。
1.妖異邪惡。
1.妖邪﹑怪異。
1.妖邪詭異。
1.怪誕誣罔。
1.怪誕不經之學說。
1.邪說﹔惑亂人心的話。
1.猶吆喝。
1.蟲鳴聲。
1.形容語聲含糊,不清晰。
1.本指腰部。多喻靠山。
1.人的腰和背。多就姿勢而言。亦借指體格。
2.借指心胸氣概。
1.本為腰間所系的包﹐后常泛指個人所得或所有﹐猶私囊。
1.指已從原住地遷出﹐但因某種原因未能報進遷入地的戶口。
1.腰與背。
2.比喻依恃的力量。
1.方言。腰刀。
1.束于腰間的彩巾。參見"腰巾"。
1.語出南朝梁殷蕓《小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后指隨身攜帶的錢財﹐亦泛指擁有的財富。
1.武器名。常佩于腰間﹐故稱。
1.亦作"腰篴"。
2.系在腰間的短笛。
3.指腰懸短笛。
1.舊時喪服上系于腰間的麻帶或草帶。
1.即腰站。
1.舊指房屋前后兩進間的側房。
1.舊時謝禮﹐將錢套入紅封﹐得者即揣入腰間﹐故稱"腰封"。
1.人或動物的腰部和腹部。
2.比喻物體的中間部分。
1.方言。謂婦女已過更年期。
1.腰部。
2.借喻靠山﹐倚靠的力量。
1.腰部的脊骨。
2.借喻力量﹑氣概。
膜鳴樂器。鼓框木制,長筒形,兩端小而腰較粗,雙面蒙皮。用時以綢布帶系腰間,雙手各執鼓槌交替擊鼓,同時伴以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