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掛”。通“掛”。
2.
絆住;掛礙。
1.出自《左傳·成公二年》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于木而止。
2.出自《答向子期〈難養生論〉》奉法循理,不??世網,以無罪自尊,以不任為逸。
3.出自《謝始平公以近詩一卷賜示》詩靈臺不復??塵務,至德恬澹含黃中。
4.出自《聊齋志異·西湖主》后年余,生(陳弼教)北歸,復經洞庭,大風覆舟。幸扳一竹簏,漂泊終夜,??木而止。
3.
連及;連結。
1.出自《奏彈曹景宗》其軍佐職僚,偏裨將帥,??諸應及咎者,別攝治書侍御史隨違續奏。
2.出自《新唐書·宦者傳上·吐突承璀》會劉希光納羽林大將軍孫璹錢二十萬緡求方鎮,有詔賜死,跡??承璀,故令出監淮南軍。
3.出自《贈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西事甫竣,我師有東征之役,兵??禍結,首尾七年,而西陲晏然。
4.
止。
1.出自《文選·劉孝標〈辯命論〉》夫神非舜禹,心異朱均,才??中庸,在于所習。
5.
懸掛。
1.出自《楚辭·招魂》砥室翠翹,掛曲瓊些
2.出自《后漢書·劉陶傳》其危猶舉函牛之鼎,??纖枯之末,詩人所以眷然顧之,潸焉出涕者也。
3.出自《悼鸚鵡一首柬閻允德吉士》詩翠籠高??層軒舉,中有珍禽解人語。
4.出自《赴淮舟行雜詩》遞馬連堤站,枯魚??樹枝。
1.謂兄弟友愛。
1.觀看。
1.斜視;顧盼。
1.斜著眼。
1.斜視。
1.顧盼。
1.斜視;細看。
1.結黨。
1.結好。
1.結婚。
1.建造修整。
1.構架。
訂立;簽訂締結友好條約。
1.聯結。
1.締造經營。
1.衣袖相連。
1.締結盟約。
1.結交親熱。
1.修建。
1.聯結而生。
1.訂立盟約。
1.共同訂立某項條約的國家。
創建締造者|締造共和國。
也作芥蒂”。比喻內心不滿或不快心存蒂芥。
1.蜘蛛的別名。
1.亦作"蟚蝬"。亦作"?蝬"。
2.虹的別名。
3.借指橋。
4.比喻才氣橫溢。
1.意不盡。
1.亦作"慸芥"。亦作"慸介"。
2.鯁刺。比喻想不通或心懷嫌隙。
1.見"慸葪"。
1.見"慸葪"。
1.跪倒。
1.踢撞。
1.一種烈性馬。常用后蹄踢人。
1.亦作"踶囓"。
2.踢咬。
1.一種烈性馬。常蹄踢嘴咬。
1.用盡心力,勉力行之的樣子。
1.形容撒嬌的聲音和樣子。
2.形容語音的綿軟柔細。
1.忖度;琢磨。
1.斟酌。
1.估量輕重。亦以喻品評優劣或形容過分計較。
1.猶言掂斤播兩。
1.猶言掂斤播兩。
1.與男人勾搭。
1.估量;斟酌。
①估量掂量一下輕重。②思量掂量這句話的份量。
1.墊錢虧本。梢,錢的市語。
1.估算,斟酌。
1.猶念叨,掛念。
1.估計;端詳。
1.跌斷;折斷。
2.指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