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割肉離骨,指封建時代的凌遲刑。
2.
動詞
鋒利或尖銳的東西將物體表面劃破。
1.
“冎”的今字。
2.
割肉離骨。
1.出自《玉篇·刀部》剮,剔肉值骨也。
2.出自《見牧牛人隔江吹笛》詩鄭聲實美好,蠹情如剔剮。
3.
引申為殺。
1.出自《水滸傳》你不說時,我先剮了這個淫婦,后殺你這老狗。
4.
古時分割人體的酷刑。凌遲的俗稱。
1.出自《朝野遺記·忠勇》粘罕怒遣重兵合攻之,遂擒赪,釘于車上,將剮之。
2.出自《紅樓夢》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3.出自《關漢卿》今天早晨拉出去給剮了。
5.
劃破。如:手上剮了一個口子。
1.出自《十月》〔胡小月〕一身灰色的軍服已經有些破爛了,肩上被剮了一個口子,布片兒被風吹得一飄一抖的。
2.出自《秦腔》夏天智一腳踹在夏風身上,把夏風踹倒在桌邊,衣服被桌角剮了一道口子。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