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構造;組合;設計。
2.
動詞
結成(用于抽象事物)。
3.
名詞
構成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4.
名詞
(Gòu)姓。
5.
名詞
構樹,落葉喬木,葉子呈卵形,花色淡綠,果實為球形。木材可用來制作器具,莖皮是造紙原料,根皮和籽實均可入藥。也叫楮或榖。
1.
“冓”的今字。
2.
房屋;屋宇。
1.出自《祖考頌》公堂峻趾,華構重屋。
2.出自《陳書·宣帝紀》梁氏之季,兵火薦臻,承華焚蕩,頓無遺構。
3.出自《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殿古鐘磬寂,懸崖厭聳構。
3.
基業;業績。
1.出自《南齊書·明帝紀》顧臨兆民,永懷先構。
2.出自《新唐書·陸象先傳》子能紹先構,是謂象賢者。
4.
締造;建立。
1.出自《晉紀總論》世宗承基,太祖繼業……于是百姓與能,大象始構矣。
2.出自《梁書·蔡道恭傳》王業肇構,致力陜西。
5.
連結;交合。
1.出自《韓非子·說疑》故為人臣者破家殘粹,內構黨與,外接巷族以為譽,從陰約結以相固也,虛相與爵祿以相勸也。
2.出自《史記·春申君列傳》秦楚之兵構而不離。
3.出自《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元七年》且東南卑濕,沴氣易構。
6.
擬定;創作。多指詩文寫作而言。
1.出自《三國志·魏志·王粲傳》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
2.出自《文心雕龍·才略》王褒構采,以密巧為致。
3.出自《舊唐書·文苑傳中·閻朝隱》文章雖無《風》《雅》之體,善構奇,甚為時人所賞。
7.
指文學藝術作品。
1.出自《杜詩詳注》或遒麗精深,或沈雄悲壯,或真至雋永,或曠逸清疏,咸稱杰構。
2.出自《藝舟雙楫·錢東湖詩序》又言詩人有佳構二三十首,足自雄。
3.出自《山靜居畫論》畫家一丘一壑,一草一花,使望者息心,攬者動色,乃為極構。
8.
圖謀。
1.出自《淮南子·說林》紂醢梅伯,文王與諸侯構之。桀辜諫者,湯使人哭之。
9.
誣陷;陷害。
1.出自《左傳·桓公十六年》宣姜與公子朔構急子。
2.出自《舊唐書·代宗紀》同華節度使李懷讓自殺,為程元振所構。
3.出自《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在肅宗時,數正言,宰相不悅,斥去之;又為御史唐旻所構,連輒斥。
4.出自《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下》牛(牛僧孺)撰《玄怪》等錄,亡只詞構李(李德裕)。
10.
挑撥離間。
1.出自《詩·小雅·青蠅》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2.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叔仲子欲構二家。
11.
木名。即楮樹。落葉喬木,葉似桑,皮可造紙。參見“楮”。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鳥危之山其陽多磬石,其陰多檀楮。
2.出自《送裴秀才往會稽山讀書》詩硯滴穿池小,書衣種楮多。
3.出自《本草綱目·木三·楮》按許慎《說文》言楮榖乃一種也,不必分別,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葉無椏叉,三月開花成長穗,如柳花狀,不結實,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葉有椏叉,亦開碎花,結實如楊梅,半熟時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種樹并易生,葉多澀毛,南人剝皮搗煮造紙,亦緝練為布,不堅易朽。
4.出自《燕山夜話·楮樹的用途》過去我們只知道楮樹皮是造紙的好原料,卻沒有想到它的樹葉、枝、莖、果實、皮下粘液等都是一些非常難得的特效藥。
12.
通“購”。懸賞。
1.出自《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13.
通“篝”。參見“構火”。
1.出自《漢書·陳勝傳》又間令廣(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構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14.
通“遘”。相遇。參見“構禍”。
1.出自《詩·小雅·四月》我日構禍,曷云能谷?
15.
架木造屋。
1.出自《書·大誥》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
2.出自《凌助教蓬屋題詩序》家本吳地,欲歸而不可得,遂構蓬室,以備揖讓之位。
3.出自《儒林外史》湯鎮臺也不到城里去,也不會官府,只在臨河上構了幾間別墅。
1.蘺邊的菊花。語本晉陶潛《飲酒》詩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水名。在今河南省內鄉縣。傳說飲其水可長壽。
指戲曲界;梨園(多指京劇界)。
1.即菊水。
1.秋天。
1.猶菊酒。
1.菊花酒。
1.農歷九月是菊花開放的時期,因稱九月為"菊月"。
1.用菊花作內芯的枕頭。古謂能清頭目,去邪穢。
1.菊花酒。
1.湨水邊的大堤。
1.馬駕的大車。
1.神奇怪異。
1.惡鬼名。
1.即鞠躬。
1.以橘子加蜜糖制成的餅。
〈方〉橘子。
1.漢代所置官名,主貢御橘。
1.《周禮.考工記序》"橘逾淮而北為枳……此地氣然也。"常以比喻人由于環境的影響而由好變壞。
比黃色略深像橘子皮的顏色。
1.橘樹的果實。
1.古蜀名園。
2.橘樹林。
1.橘子汁。
1.《三國志.吳志.孫休傳》"丹陽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衡每欲治家,妻輒不聽,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后遂以"橘奴"為橘樹或橘子的別稱。
1.橘洲。
2.傳說中柳毅為龍女傳書的地方◇因以指男女定情之地。
1.終南山的別稱。
1.橘子。
《楚辭·九章》篇名。戰國楚人屈原作。篇中通過對生于南國的橘的頌揚,表達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志愿,是一篇托物自喻之作。全篇都用三言和四言句,與《九章》其他各篇句式不同,為作者的早年作品。
1.指僮仆。
1.以橘皮等制成的藥丸。橘皮性溫,可止咳化痰。
1.橘樹的葉子。可入藥,治療胸膈逆氣,消腫散毒。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橘》。
1.指善弈者。
2.指隱于弈者。
1.傳說古時有一巴邛人家橘園,霜后兩橘大如三斗盎。剖開,有二老叟相對象戲,談笑自若。一叟曰"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事見唐牛僧孺《玄怪錄·巴邛人》◇遂稱象棋游戲為"橘中戲"。
1.洲名。在今湖南省長沙市西湘江中。多美橘,故名。今稱"橘子洲"。
①橘子樹。②橘子樹的果實。
1.見"橘洲"。
1.檋花織成的布。
1.古代的沖鋒車。
1.古代雜技中的爬竿。
1.見"檋華"。
1.亦作"檋花"。
2.木本棉花。
1.見"檋末之伎"。
1.泛指弓箭。
1.見"筋干"。
1.弓與甲。
1.筋肉與骨骼;體格。
1.旋花的別名。
筋肉和骨頭,也泛指體格學武術可以鍛煉~。
1.瘦而身子骨結實的人。
1.猶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