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啟蕃"。
1.鮮明奇異。
1.清新灑脫。
1.新意。
1.鮮花。
1.鮮明光潔。
元代書法家、詩人。字伯機,號困學(xué)山民、寄直老人等,大都(今北京)人,一作漁陽(今天津薊縣)人。官太常寺典簿。工詩。擅書,楷、行、草兼長。尤以草書享名,懸腕用中鋒,筆力遒勁。有書跡《透光古鏡歌》等存世。著有《困學(xué)齋集》、《困學(xué)齋雜錄》。
1.亦作"鱻魚"。
2.活魚;新鮮的魚。
1.古族名。春秋時白狄的一支,常受晉國的侵犯。分布在今河北境內(nèi),以正定為中心。春秋末年建立中山國。
1.亦作"鱻羽"。
2.活魚和鳥類。指食物。
3.鮮艷的羽毛。
1.亦作"鱻云"。
2.輕云。
1.指水藻。
2.華麗的裝飾。
1.鮮明而有光澤。
1.鮮盛貌。
1.鮮明整齊。
1.白色的絹。
2.梔子的別名。
1.見"鮮支"。
1.亦作"鮮妝"。
2.濃艷的妝飾。
1.鮮艷盛美的服飾。
1.鮮明耀眼。
1.明亮。
1.鮮明的紫色。
1.暹羅和耽羅兩國的并稱。
1.古國名。故地在今泰國宋家洛一帶。
泰國的舊稱。因歷史上包括暹及羅斛兩國,故名。
也稱泰人”。泰國的主體民族。另有少數(shù)分布在緬甸、馬來西亞和老撾等國。約2718萬人(1985年)。講暹羅語。多信小乘佛教,少數(shù)信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新教。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漁業(yè)、手工業(yè)也很發(fā)達。
1.奸邪乖戾。
1.奸邪狠毒。
1.奸邪的小人。
1.邪惡的人。
1.見"憸猾"。
1.亦作"憸滑"。
2.奸邪狡猾。
1.奸邪。
1.奸詐。
2.指奸詐的人。
1.奸邪利口。
1.奸邪諂媚。
2.指奸佞的人。
1.奸佞巧詐。
1.小人,奸佞的人。
1.奸佞的小人。
1.猶陰險。
1.奸邪的人。
1.亦作"憸崄"。
2.奸邪險惡。
1.奸邪,邪惡。
2.指奸邪的人。
1.邪說。
1.奸邪諂媚。
1.奸邪猜忌。
1.奸邪的小人。
1.細致明察。
1.古神話中御月運行的女神。
1.見"孅趨"。
1.猶小兒。對人輕蔑之稱。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