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兒)能唱的文辭。
2.
動詞
唱。
3.
動詞
頌揚。
4.
名詞
古代的一種詩體。
1.
亦作“謌”。
2.
歌唱。
1.出自《易·中孚》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2.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3.出自《湘中》詩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夫叩舷歌。
4.出自《答友人》詩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3.
歌頌;贊美。
1.出自《左傳·成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
2.出自《〈兩都賦〉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頌魯。
3.出自《許袞墓志銘》出奉公家,入敦孝事,河內人歌焉。
4.
作歌;寫詩。
1.出自《詩·陳風·墓門》夫也不良,歌以訊之。
2.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陪以白狼,夷歌成章。
3.出自《太平御覽》隋末河內有人丑貌而好酒,常自號郎中,醉歸必毆其妻。妻……乃自歌為怨苦之詞,河朔演其曲而被之管弦。
5.
歌曲;歌詞。
1.出自《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2.出自《思歸引》此曲有弦無歌,今為作歌辭。
3.出自《元和圣德詩》誠宜率先作歌詩,以稱道圣德。
6.
詩體的一種。
1.出自《〈樂府古題〉序》《詩》訖於周,《離騷》訖於楚。是后詩之流為二十四名:……謠、謳、歌、曲、詞、調。
2.出自《文體明辨序說·樂府》《樂府》命題,名稱不一。蓋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
7.
用同“哥”。兄長。
1.出自《敦煌變文集·舜子變》﹝瞽叟﹞高聲喚言:“象兒,與阿耶三條荊杖來,與打殺前家歌子。”
8.
用同“哥”。父親。參見“歌歌”。
1.出自《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本〈搜神記〉》其田章年始五歲,乃於家啼哭,喚歌歌娘娘。
1.招致責難。
1.饋贈,贈送。
1.抄錄;謄錄。
1.猶轉稱。
1.猶轉稱。
1.改變;變動。
1.深奧不明處。
1.隱奧之處。
1.水楊的別名。又叫栘楊。
1.栘和楊。
2.楊樹的一種。
3.即栘柳。
1.漢初官名。掌管鞍馬鷹犬射獵等物。因馬廄在栘園中,故稱栘中。
1.指漢蘇武。因其先后為栘中監﹑典屬國,故以此稱之。
1.亦作"眙■"。亦作"眙?"。
2.瞠目驚訝貌。
1.驚服。
1.瞠目驚駭貌。
1.瞠目驚視。
1.瞠目卻退。
1.睜眼直視。
1.直視貌。
胰臟中胰島細胞分泌的蛋白質激素。在人體和高等動物體內有調節血糖代謝的功能。還能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刺激蛋白質、脂肪和核酸的合成,促進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分泌不足時,會導致糖尿病。
1.胰子。
1.本為豬﹑羊等動物的胰。舊時﹐以豬胰浸酒中﹐冬日涂抹手面﹐可免皴裂◇因借稱皂莢和肥皂為"胰子"。
制劑名。以酒精為溶劑,含有糖和揮發油,或另含有主要藥物。
1.粥湯。
1.酒漿。
1.薄粥。
1.創傷﹐破壞。
1.受創的叛逆者。
1.受創傷。
2.指受創傷的人。
1.創傷。多指戰亂所造成的。
1.離岸。
1.移文報告。
1.猶移駕。
1.轉移避開。
1.轉變;變動。
1.猶移晷。
1.猶調兵。
1.移他職并于一人。
1.舊時官員上書稱病。多為居官者求退的婉辭。
1.挪動腳步。
2.請別人行走的客氣說法。
1.移動腳步﹐情景也隨之變換。形容景色變化多端。
2.比喻逐步起著變化。
1.猶移日。
1.易地受教以成其業。
1.移動和停留。
1.猶移庖。
1.見"移盤吃飯漢"。
1.移動船身。
1.移動船身靠岸。比喻就范。
1.唐楊國忠所特制的活動花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