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使處于一定的位置。
2.
動詞
放下不做。
3.
動詞
加進去。
4.
動詞
存放。
1.
放;放置。
1.出自《紅樓夢》我又年輕,不壓人,怨不得不把我擱在眼里。
2.出自《兒女英雄傳》﹝姑娘﹞順手開了那柜門,見里面擱著一頂舊僧帽。
3.出自《駱駝祥子》告訴你,祥子,擱在兜兒里,一個子永遠是一個子!
2.
謂加入。
1.出自《兒女英雄傳》節下給父親母親拌的那月餅餡兒,可想著多擱點兒糖。
2.出自《考驗》爸唯一的拿手也只有炒雞蛋……第三天,油擱多了。
3.
停頓;耽擱。
1.出自《紅樓夢》李紈、探春料理家務,不得閑暇,接著過年過節,許多雜事,竟將詩社擱起。
2.出自《官場現形記》提了來,又不立時斷結……一擱擱到如今。
3.出自《二馬》嫁個人也好,管他是牧師不是呢!再擱幾年……還許連個牧師也弄不到手呢!
4.出自《〈燕山夜話〉編馀題記》有的問題提出來,又擱下去。
4.
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和動作由來。猶在、從、被。
1.出自《中國民間故事選·智殲邵本良》這小子也真賣力氣,他擱河邊看了又看,找了又找,也沒找出破綻。
2.出自《科爾沁旗草原》你們人傷可不輕呵,子彈擱肚腸子穿過去的。
3.出自《暴風驟雨》光他動動嘴,向森田告狀,擱槍崩掉的人,本屯就有好幾個。
1.比喻在處理問題過程中意外地發生岔子。
1.分解肢體。枝,通"肢"。
2.古代指分裂四肢的酷刑。
1.猶寄居,棲身。
1.支流。
1.附著于枝。《淮南子.修務訓》"龍夭矯,燕枝拘,援豐條,舞扶疏。"高誘注"燕枝拘,言其著樹如燕附枝也。"一說,木之曲枝,引申為屈曲。
2.喻拘困。
1.枝條四舉。比喻派生事物紛繁。
1.抵抗,抗拒。
1.指漢代郡國的屬郡。
1.枝條。
2.比喻次要的事物。
1.方言。形容精神﹑利落。
1.支離,殘缺。
1.分支的道路。
1.枝條和藤蔓。
2.比喻牽連,株連。
3.比喻冗詞贅句。
4.喻繁冗,不簡潔。
1.樹枝與樹苗。比喻親屬與后代。
1.樹木枝條的梢頭。
1.大拇指上歧生之指。
1.謂華飾之冠。
1.謂宗室近親。
1.分支;流派。
2.派生;衍變。
3.指支族,后裔。
1.《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后因以"枝棲"喻托身之地。
1.宗族旁支。
1.支流。
1.支流。
1.漢宮觀名。
1.某些兵器頂端呈杈枝形的鋒刃。
1.復姓。春秋楚有枝如子躬。見《左傳.昭公十三年》。
1.亦作"枝稍"。
2.樹枝末端。
3.比喻事情的細節。
1.見"枝梢"。
1.嫡長子以外的支系。
1.猶支流。
1.支離破碎之說。
1.古代傳說中的美玉名。
1.旁支的子嗣。
1.支離瑣碎。
1.支庶后裔。
1.歧蹄。
1.肢體。枝,通"肢"。
1.樹枝,枝子。
2.比喻分支,旁支,支派。
3.附屬。
4.喻指后裔。
1.樹梢;樹枝上。
1.沒有摘下而在樹枝上變干的果子。
2.喻滯留原職,久不升遷。
1.喻派生﹑繁衍而出者。猶言節外生枝。
1.動物分杈的尾巴。
1.斜而相抵的支柱。引申為對抗,抵擋。
2.支撐,支持。
3.猶支吾。說話含混躲閃。
說話含混躲閃一味枝捂|枝捂其詞。
樹木的枝杈修剪枝丫。
1.枝條和樹葉。
2.喻同宗的旁支。
3.比喻臣僚,部屬。
4.比喻從屬的次要的事物。
5.喻瑣碎﹑浮華的言詞。 6.猶枝節。比喻在問題之外又派生出的新問題。
1.指宗族旁支的譜牒。
1.比喻相互扶助。
1.后代子孫。
1.散亂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