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鱤魚,又名黃鉆、竿魚,古代稱鰥魚。魚綱鯉科。體長大,亞圓筒形。吻尖長,口大。眼小。性兇猛,捕食各種魚類。我國各地淡水均產。
1.出自《本草綱目·鱗三·鳡魚》鳡生江湖中,體似鯼而腹平,頭似鯇而口大,頰似鲇而色黃,鱗似鱒而稍細;大者三四十斤,啖魚最毒,池中有此,不能蓄魚。
2.出自《青山常在水長流》尤其是鳡魚,嘴尖而長,形似火箭,在水中一竄幾百公尺遠,游走神速,被它發現了的家魚,沒有能夠幸免的。
3.出自《宋書·謝靈運傳》鱸??乘時以入浦,鳡??沿瀨以出泉。
4.出自《蠕范·物生》鳡,??也,?也,鰥也……黃頰魚也。
5.出自《山海經·東山經》〔番條之山〕減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魚。
1.按住舌頭。表示不說話或不發聲。語本《詩.大雅.抑》"莫捫朕舌。"
1.謂攀山涉水。
1.見"捫虱"。
1.摸索。
1.摸索,尋求。
1.摸天。極言其高。
1.摸膝。表示不屈。
1.撫著胸口向自己發問。指反省自己的行為。
1.按摩。
1.摸索觸及。
1.捉月。
1.鑰,古代管樂器。寓言故事,有個生來就眼睛瞎的人,不知道太陽的樣子。有人告訴他太陽光像蠟燭,他摸了摸蠟燭,后來摸到鑰,也以為是太陽。見宋蘇軾《日喻》◇以"捫鑰"喻瞎說一氣。
1.以手摸足。
1.即門冬。
1.穈加工而成的糧食。
1.即天門冬和麥門冬。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麥門冬》"虋冬。麥須曰虋,此草根似麥而有須,其葉如韭,凌冬不雕,故謂之麥虋冬。"又《草七.天門冬》"虋冬。草之茂者為虋,俗作門。此草蔓茂,而功同麥門冬,故曰天門冬。"一說,即薔薇。
1.形容愁悶綿綿。
1.悶棍。方言謂暗中打人或背地整人為"打悶棒"。
1.煩悶。
1.郁悶貌。
1.亦作"悶打孩"。亦作"悶打頦"。
2.煩悶;悶悶地。
1.見"悶答孩"。
1.見"悶答孩"。
1.郁悶生氣。
1.愁悶哽咽。
1.指聲音不響亮﹑發射力不強的弓。
2.比喻猜不透的事。
1.見"悶子車"。
1.古兵器名。
2.比喻暗中的打擊或突然的打擊。
1.亦作"悶葫蘆"。
1.玩具名。
2.謂難猜透而使人納悶的話或事。
1.即撲滿。
1.煩悶的心懷。
1.煩悶。
1.煩悶倦怠。
1.暈倒。
1.煩悶苦惱。
1.聲音低沉的雷。
2.比喻精神上受到的突然打擊。
1.見"悶懣"。
1.心煩意亂貌。
2.中醫指心胸滿悶煩亂,眼目昏花之癥。
1.愚昧﹑渾噩貌。
2.郁悶不樂。
1.因有不如意的事,心情煩悶不快活。
1.亦作"悶滿"。
2.煩悶。
1.猶靜默。
1.郁結在心中的怨恨或憤怒。
1.不覺貌;淡漠貌。
1.氣溫高,氣壓低,使人感到躁熱氣悶﹑不暢快。
1.使人煩悶。
1.不覺貌。
1.猶煩悶。
1.煩悶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