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表示否定之詞。
1.出自《書·堯典》帝曰吁!咈哉!方命圯族。
2.出自《金史·叛臣傳贊》﹝耶律余睹﹞功成驕溢,自取誅滅,咈哉。
3.出自《默觚下·治篇十二》古圣之聽言也……惟求理之是非,即有“吁”,有“咈”。
4.出自《集外集·渡河與引路》從前寫作“咈哉”,現在寫作“不行”。
2.
違背;違逆。
1.出自《書·微子》乃罔畏畏,咈其耇長舊有位人。
2.出自《新唐書·蕭復傳》及為相,臨事嚴方,數咈帝意,故居位亟解。
3.出自《祭土祈雨文》告爾土神,尚其降休,無咈人望。
3.
象聲詞。參見“咈哧”、“咈咈”。
1.出自《紅樓夢》鳳姐剛舉步走了不遠,只覺身后“咈咈哧哧”,似有聞嗅之聲,不覺頭發森然直豎起來。
2.出自《兒女英雄傳》就氣得他喲,咈哧咈哧的。
3.出自《兒女英雄傳》公子松開兩手,慢慢的拳將過來放在嘴邊“咈咈”的吹著,說道:“痛煞我也!”
4.出自《死水微瀾》她在半夜里痛得不能睡,抱著一雙腳,咈咈的呻吟著哭。
4.
通“怫”。參見“咈然”、“咈鬱”。
1.出自《黃甘陸吉傳》群臣皆與甘坐上坐,吉咈然,謂之曰:“請與子論事。”甘曰:“唯唯。”
2.出自《明史·賀逢圣傳》湖廣建魏忠賢生祠,忠賢聞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詣逢圣。逢圣曰:“誤,借銜陋習耳。”忠賢咈然去。
3.出自《家世節錄》﹝先君﹞雅不與佛老人游,曾共釋憨山、德清談義,已聞其論,咈然而退。
4.出自《霹靂賦》觀其咈郁氤氳,騰波磊落。輝光之所倏閃,聲氣之所噴薄。豈在微而應,必有感而作:擊齊堂也,識孝婦之懷冤;震魯廟也,哂佞臣之隱惡。
1.見"出閣"。
1.詰問見于何書,有何根據。
1.謂不知所說出自何書,有無根據。
1.指出荷糧。
1.偽滿時期,官府向農民低價征購的糧食。
1.謂去刑場槍斃。
1.出繼,過繼給他人為后代。
1.出于,超出。
1.猶言出爾反爾。謂翻悔或說了不照著做。
1.出于意料之外。
1.出于意料之外。
1.見"出乎意料"。
1.猶言出脫。貨物脫手;賣出。
1.出天花。天花,痘疹,一種急性傳染病。
1.變換出新的樣式。
1.化出;顯現。
1.舊時一種迎神賽會活動。
1.脫身。
2.開脫。
3.出息。
1.著落;處置。
2.干出活兒。
3.謂工作或勞動效率高。
1.生火。
2.發火。
3.發泄性欲。
1.美玉玫瑰的別名。
1.拿出錢財。
2.提取貨物。
3.指出外接送貨物。
1.謂向敵人發起攻擊。
1.脫離所屬的名籍。
1.過繼給別人做兒子。
離家到寺廟或庵堂里為僧尼。
1.出家人。
1.離開家庭,皈依佛門。
1.離開家庭,入寺院修行。
1.指離開家庭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人。
1.離棄家庭,皈依佛門。《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發菩提心,舍離父母,出家入道。"后亦分稱入寺為僧曰"出家",在家剃頭穿僧衣奉教為"入道"。
1.離開家庭,入寺院修習佛法。
1.離開家庭,入寺院修習佛法。
1.出兵。
2.指逃兵。
3.指種子出芽。
1.所出價錢。
1.謂遣放宮女出宮嫁人。
2.女子離開母家與丈夫成婚。
1.出眾;拔尖。
2.帶頭;出面。
1.猶出獄。
1.出現。
1.餞行。
1.出外為統兵的將帥。
1.謂文武雙全,出戰領兵為將,入閣理事為相。亦泛指官居高位。
1.猶出境。古代指離開某一封國疆土,前往他國。
1.投降;歸順。
1.生角。
2.露頭角。
1.方言。猶出頭。謂超過。
1.發布教令。
2.宗教徒被逐出教外或自行退出教門。
1.上街。
1.清除。
1.出具事已了結或事情屬實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