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保持;保護。
2.
名詞
(Bǎo)姓。
3.
形容詞
草木繁盛。
1.
草叢生。亦指叢生的草。
1.出自《呂氏春秋·審時》得時之稻,大本而莖葆,長秱疏穖,穗如馬尾。
2.出自《漢書·燕剌王劉旦傳》當此之時,頭如蓬葆,勤苦至矣,然其賞不過封侯。
3.出自《彼農》詩首亂如葆,形枯若腒。
4.出自《水調歌頭》詞玉露細搖金縷,香霧輕籠翠葆,折下一天秋。
2.
古代有鳥羽裝飾的一種儀仗。
1.出自《禮記·雜記下》匠人執羽葆御柩。
2.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總光燿之采旄
3.出自《拜南郊頌》鑾旗曉引,葆吹晨吟。
4.出自《三國演義》前左立一人,手執長竿,竿頭上用雞羽為葆,以招風信。
3.
隱蔽。參見“葆光”。
1.出自《樸庵詩序》使公端居質守,葆華斂實。
4.
儲藏。
1.出自《逸周書·大武》一春違其農,二夏食其谷,三秋取其刈,四冬凍其葆。
5.
平衡。
1.出自《素問·征四失論》治數之道,從容之葆。
6.
通“保”。保護;保衛。
1.出自《墨子·非攻中》大敗齊人,而葆之大山。
2.出自《論私》寡妻貞婦何以不公此身於都市,乃私自貞和自葆也?
7.
通“寶”。珍貴;珍愛。
1.出自《史記·留侯世家》從高帝過濟北,果見谷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
2.出自《劇談錄·含元殿》每元朔朝會,禁軍與御仗宿於殿庭,金甲葆戈雜以綺繡。
3.出自《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后王有作,宣昭國光,則長素之像,屹立於星霧;長素之書,尊藏於石室;長素之跡,葆覆於金塔。
8.
通“褓”。嬰兒被子。
1.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
2.出自《史記·趙世家》乃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9.
通“堡”。城堡。
1.出自《墨子·迎敵》凡守城之法,縣師受事,出葆,循溝防,筑薦通涂,修城。
2.出自《史記·大宛列傳》宛兵迎擊漢兵,漢兵射敗之,宛走入葆乘其城。
3.出自《鹽鐵論·和親》丁壯弧弦而出斗,老者超越而入葆。
10.
通“保”。保母。
1.出自《管子·入國》士民有子,子有幼弱不勝養為累者,有三幼者無婦征,四幼者盡家無征,五幼又予之葆,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
11.
通“保”。依仗;依賴。
1.出自《管子·正世》制民急則民迫,民迫則窘,窘則民失其所葆。
12.
通“保”。安寧。
1.出自《呂氏春秋·盡數》凡食之道,無饑無飽,是之謂五藏之葆。
13.
通“保”。保持。
1.出自《管子·宙合》處其位,行其路,為其事,則民守其職而不亂,故葆統而好終。
2.出自《新書·禮容語下》使四海之內,懿然葆德。
3.出自《籌洋芻議·礦政》今於操練之余,課以礦務,使之勤動於山谷之間,猶得葆其樸勇之氣。
4.出自《新民主主義論》惟獨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1.《后漢書.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叔度,黃憲字◇以喻人度量寬大。
1.復姓。春秋晉有叔服子要。見《通志.氏族四》。
1.通稱父親的弟弟。
2.周朝天子稱同姓蓄諸侯為叔父。
1.丈夫的叔父。
2.父親的叔父。即叔祖。
1.丈夫的叔母,即嬸婆。
1.幼年時。
2.弟輩;弟弟。
3.沒落;末世。
4.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5.猶言差別。
1.周天子稱異姓蓄諸侯為叔舅。參見"叔父"。
1.傳說為后稷弟弟的兒子,他繼承父輩的事業,播種百谷,并開始用牛耕地。《山海經.大荒西經》"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又傳說為后稷的兒子或弟子;或謂舜的兒子,即商均。參閱袁珂《山海經校注》。
1.丈夫的弟弟。
1.丈夫的妹妹,即小姑。
1.衰亡的時代。
1.叔父的妻子。
1.父親的叔母,即叔祖母。參見"叔翁"。
1.商孤竹君之子﹐名智(或作致)﹐字公達﹐齊為謚號。
1.復姓。春秋魯有叔山無趾。見《莊子.德充符》。
1.猶末世。衰亂的時代。
1.叔父。
2.丈夫的弟弟。
3.泛稱與父同輩而年齡較小的男子。
1.復姓。春秋魯有叔孫得臣。見《左傳.文公元年》。
1.小的鮪魚。鮪即鱘。
1.父親的叔父,即叔祖。
1.周代"八士"之一。相傳為掌管山澤的官員。
1.復姓『有叔先雄。見《后漢書.列女傳》。
1.古代相傳高辛氏八個有才德的人之一。
1.漢初儒者叔孫通,曾為秦博士『朝初建,他雜采古禮和秦制,同諸儒生共立朝儀。
1.復姓。春秋晉大夫羊舌脄,字叔向,后以其字為姓。見《通志.氏族三》。
1.春秋時齊國的鮑叔牙。因他善于知人,舉賢讓能,曾推薦管仲佐齊桓公成霸業,后因以代稱能知人薦賢的人。
1.周代"八士"之一。相傳為掌管山澤的官員。參見"叔夏"。
1.謂嫂溺于水,小叔可親手援救。古禮謂"男女授受不親",但在特殊情況下則可破例不避嫌疑。語出《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1.見"叔丈人"。
1.妻子的嬸母。
1.妻子的叔父。
1.復姓。春秋時有叔仲惠伯。見《國語.魯語下》。
1.晉名臣羊祜字。祜有治績,通兵法,博學廣聞,鎮守荊州時曾以藥贈吳將陸抗,抗服之不疑,當時成為美談◇常用以為典。
2.丈夫的弟弟。俗稱"小叔子",與"大伯子"相對而言。
1.父親的叔父。
1.父親的叔母。
1.中樞的權柄。指軍政大權。
2.謂中心要領。
1.宰輔重臣。
1.即天樞。北斗七星的第一星。亦喻宰輔之位。
1.舊時指中央掌軍權的大臣。
1.宋代樞密副使的省稱。
1.天樞星的光芒。
1.謂解脫門樞。
也稱紅衣主教”。天主教的最高級主教。由教皇直接任命,分掌教廷各部和許多國家重要教區的領導權。由樞機主教組成的樞機主教團”,是教皇的高級咨詢機構,并于教皇缺位時負責選舉教皇。
1.斗樞與北極星。亦以喻中樞權力。
1.指接近皇帝的中央政權的樞要職位。
1.指朝廷。
1.謂機要而繁重。
1.喻國政。
1.指宰相之位。
1.猶樞要。指中央機要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