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絲帶。
1.出自《書·顧命》玄紛純,漆仍幾。
2.出自《周禮·春官·司幾筵》設莞筵紛純。
3.出自《隋書·禮儀志六》官有綬者,則有紛,皆長八尺,廣三寸,各隨綬色。若服朝服則佩綬,服公服則佩紛。
4.出自《和樂天初授戶曹喜而言志》今人重軒冕,所重華與紛。
2.
旗上的飄帶。
1.出自《文選·揚雄〈羽獵賦〉》靡日月之朱竿,曳彗星之飛旗。青云為紛,紅霓為繯。
3.
盛多貌;眾多貌。
1.出自《楚辭·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出自《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猛將紛填委,廟謀蓄長策。
3.出自《天馬行應制作》我朝幅員古無比,朔方鐵騎紛如蟻。
4.出自《寄徐伯蓀》詩蒼生紛痛哭,吾道例窮愁。
4.
亂;雜。
1.出自《墨子·尚同中》當此之時,本無有敢紛天子之教者。
2.出自《楚辭·招魂》士女雜坐,亂而不分些;放陳組纓,班其相紛些。
3.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聽不失一二者,不可亂以言;計不失本末者,不可紛以辭。
4.出自《聊齋志異·嬌娜》公子曰:“家君恐交游紛意念,故謝客耳。”
5.出自《萌芽的啟示》飽含漿液的嫩芽異彩紛呈,形態各異。
5.
糾紛;爭執。
1.出自《老子》挫其銳,解其紛。
2.出自《史記·滑稽列傳序》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3.出自《楹史·張紫微原芝》告我圣天子,承天之意,承祖宗之意,早定大計,惟一無貳,紛以貳起。
6.
通“帉”。參見“紛帨”。拭物的佩巾;抹布。
1.出自《禮記·內則》左佩紛帨。
2.出自《陳書·周弘直傳》既應侍養,宜備紛帨。
7.
姓。戰國有紛彊。見《戰國策·秦策五》。
1.猶低下。
見識貧乏、淺薄文意淺陋|識見淺陋|智識淺陋。
1.淺顯,缺乏深度。
2.猶微露。
1.膚淺的思慮。
1.淺近率直;淺顯粗率。
1.我國古代對南方發展程度較高,生活習俗等比較接近漢族的少數民族的泛稱。
1.指獸毛不厚。
1.淺陋愚昧。
1.謂睡得不沉。與"酣睡"相對。
1.見"淺幭"。
1.膚淺微少。
1.猶纖巧。
1.亦作"淺幦"。亦作"淺"。
2.古代用淺毛獸皮做的車軾上的覆蓋物。
1.淺顯明白。
1.亦作"淺繆"。
2.謂膚淺而多謬誤。
1.見"淺謬"。
1.膚淺;短淺。
1.眉微蹙貌。
1.水不深貌。
2.淺短;低矮。
3.微微;淡淡。
4.細小;微小。
5.淺薄,膚淺。
1.淺易切當。
1.薄情。
1.謂識見膚淺而貧乏。
1.謂言行淺薄的人。
1.學問淺薄的儒生。
1.猶纖弱。
1.謂水淺不通暢。
1.深和淺。
2.深厚。
1.輕聲,小聲。
1.識見膚淺。
2.粗略地認識。
1.小事;意義不大的事。
1.輕視,小看。
1.粗淺的道術;小技。
1.小技。
1.比喻花白的頭發。
1.簡明通俗而不很深入的解說。亦謂粗淺地解說。多用做書名或文章的題目。
1.粗淺;粗俗;通俗。
1.海﹑湖﹑河中水淺的地方。
1.淺薄妄為。
1.微薄,不深厚。
1.謂內容膚淺而不可靠。
1.淺陋鄙猥。
1.寡聞,所聞不廣。
2.謂粗淺的見聞。
1.謂自古相同。
1.眾多的官員。
1.多種原料合成的香。
1.即千戶侯。
2.古代武官名。
3.特指富農。
1.食邑千戶的侯爵。
1.猶言千回百轉。
1.形容反復回旋或進程曲折。
1.見"千回百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