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方言。擺架子,講排場。
1.巫婆。
1.無芒粳稻的俗名。
1.出師的日期。
1.復姓。春秋有師祁犂,見《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1.兵士。
2.指占卜﹑星相等術士。
1.古代指教官或學官。
2.指儒者﹑經師。
1.齊太公呂望的尊稱。
1.老師和學生的合稱。
2.科舉時代考官與考試中選者亦稱師生。
1.相互師法。
2.莊嚴恭敬貌。
3.眾多貌。
4.人名。本指北宋為宋徽宗所眷戀的名妓李師師◇因用以借指妓女。
1.周代官名。掌輔導王室,教育貴族子弟以及朝儀得失之事。南北朝時北周亦曾置此官。
2.指學官或教師。
3.女師。指撫育古代貴族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
1.謂拜某人為師或以師禮相待。
1.為師之道。
1.《周禮》軍制中師的統帥,亦為州長。
2.指一方的長官和統帥。
3.表率。
4.清代巡撫兼管軍事,稱大帥。對有師生名分的官吏,諛稱師帥。
5.太平天國軍制中師的統帥。
1.即身塔。為僧人埋骨之所。
1.方言。對年長尼姑的尊稱。
1.征伐與田獵。
1.士卒。亦借指軍隊。
2.猶師生。指師父和徒弟。
1.某些外國軍隊的編制單位,大致相當于我國的一個師。
1.宋韓侂胄因太師封平原郡王,當時趨炎附勢者諛稱為"師王"。
1.指太公望呂尚。
1.巫師。
1.謂眾人獻言,同辭以對。《書.堯典》"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孔傳"師,眾;錫,與也。"后以"師錫"指眾人舉薦推許。
1.宰相的尊稱。
1.效法﹑仿效。
自出心意,不拘成規師心創造|師心自用。
1.謂只憑主觀,自以為是。
1.稱同從一師而拜師時間比自己早的人。
2.僧人之間的相互敬稱。
3.指俗人對僧人的敬稱。
4.義和團成員之間的互稱。
5.稱師父的兒子或父親生徒中之比自己年長者。
1.學校。
2.從師學習。
1.師傅的訓誨。
1.商紂時樂師。周武王滅紂,師延投濮水自殺。參閱《韓非子.十過》﹑《史記.樂書》。
2.復姓。
1.可以師法之言。
2.老師之言。
3.眾人之言。
1.師法敬仰,尊奉。
官署中的幕僚吳舉人同刑名師爺素來相好。也稱為財主管帳的人帳房師爺。
1.指師宜官『靈帝時人,善隸書。
2.復姓『有師宜官。
1.比丘尼。即女僧。
1.謂軍隊從事大規模勞作。
1.指周太師尹氏。《詩.小雅.節南山》"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毛傳"師,太師,周之三公也。尹,尹氏,為太師。"后用為三公之稱。
2.各屬官之長。
1.謂尊奉而重用。
1.老師和朋友。亦泛指可以請益的人。
1.官名。新莽時始置,為太子官屬。
1.《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鄭玄箋"大師,三公也……王當用公卿諸侯及宗室之貴者,為藩屏垣干,為輔弼。"后以"師垣"指宰相的職位。
1.對老僧的尊稱。
1.司馬師﹑司馬昭的并稱。
1.謂用兵之道,利于得正。
2.指軍隊。
1.猶師旅。指軍隊。
1.《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也。"后因以"師資"指教師。
2.今指能當教師的人材。
3.猶師生;師徒。
4.謂從師;效法。
5.培育;教導。
1.獅子。亦稱狻麑。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無畏,法力無邊。
3.指古師子國,即今斯里蘭卡。
1.獅子床。佛教中菩薩的坐席。
2.泛指殿堂中央尊者或參禪者的坐席。
3.指一般的坐臥之具。
1.見"師子花"。
1.今斯里蘭卡的古稱。又稱執師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