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咨詢。
1.出自《書·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
2.出自《答蔣穎叔書》承手筆訪以所疑,因得聞動止。
3.出自《買牛》我找你訪個事,現今農業上準許私人喂牛,我打主意買一頭,又有點夾疑。你懂政策,看得遠,你透口風給我,到底買得買不得?
2.
謀議。
1.出自《周禮·春官·內史》掌敘事之法,受納訪以詔王聽治。
2.出自《國語·楚語上》教之令,使訪物官。
3.
調查;查處。
1.出自《野獲編·佞幸·同邑二役》同邑有陳文治號鶴溪者,曾為書辦,以舞文被訪,罪至戍邊。
4.
搜尋;探訪;尋求。
1.出自《晉書·儒林傳序》於是傍求蠹簡,博訪遺書。
2.出自《夢游天姥吟留別》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3.出自《珍珠船》有熊山野好訪異物,有石龜、石桃、石棗之類。
4.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勇敢的約翰〉校后記》〔我〕一面寫信給譯者,問他可能訪到美麗的插圖。
5.
拜訪;探望。
1.出自《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詩耒陽馳尺素,見訪荒江渺。
2.出自《過族侄》詩每訪所親皆異物,始驚為客久殊鄉。
3.出自《秀露集·關于〈大墻下的紅玉蘭〉的通信》中間有些朋友來訪。
6.
通“方”。始。
1.出自《漢書·燕靈王劉建傳》母家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復為呂氏也。
7.
通“仿”。仿效;模仿。參見“訪德”。
1.出自《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陛下不若姑從所請,以遂其高……或訪先朝故事,就近與一大郡,以展其未盡之才。
8.
通“放”。參見“訪議”。咨詢;謀議。
1.出自《新書·官人》知足以為礱礪,行足以為輔助,仁足以訪議。
2.出自《復仇狀》今陛下垂意典章,思立定制,惜有司之守,憐孝子之心,示不自專,訪議群下。
9.
通“放”。參見“訪議”。依據義理。
1.出自《戰國策·趙策二》詩云:“服難以勇,治亂以知,事之計也。立傅以行,教少以學,義之經也。循計之事,失而不累;訪議之行,窮而不憂。”
2.出自一說,義為征詢意見。
1.素來的信任。
高尚而不粗俗的興趣雅興大發,即席賦詩。
1.行為雅正。
1.素性﹔本性。
1.文雅秀麗﹔雅致秀麗。
1.正道之學。指儒家經典之學。
2.指詩學。
1.謂趣味高雅的戲謔。
1.典雅純正﹔文雅不俗。
1.雅正的教訓。
2.正確的訓釋。
3.典雅純正。
1.謂正己守道﹐不失禮。
1.文雅之士眾多貌。
2.整肅貌。
3.潔凈整齊貌。
①正確合理的意見咨諏善道,察納雅言。②古指通行地區語音為準的共同語,與各地方言相對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1.亦作"雅燕"。
2.高雅的宴飲。
1.嬌美不俗。
1.見"雅宴"。
1.雅艷。
1.指做學問或創作詩文之事。
2.對他人所操業務的敬稱。
1.風雅地議論。
1.猶厚意。
1.風雅飄逸。
1.素來的意愿﹔本意。
2.很留意。
3.風雅的情趣。
4.美意﹔好意。常用為敬辭。
1.巖室之窗。
1.山地,山中。
1.山路。
1.山腳。
1.高峻的山巒;山巒。
1.《史記.殷本紀》"武丁夜夢得圣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于傅巖中。是時說為胥靡,筑于傅險。見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圣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后以"巖夢"喻指君主求賢的愿望。
1.高大的宗廟。借指朝廷。
1.見"巖棲"。
1.見"巖棲谷隱"。
1.謂隱居山谷之中。
1.見"巖居穴處"。
1.山腳石窟。
1.亦作"嵒嵌"。
2.嵌巖,峻險的山巖。
3.嚴峻。
1.將要倒塌的墻。借指危險之地。
1.山的曲折處。
1.高陡險峻。
1.高峻貌。
1.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可溶性巖石如石灰巖﹑白云巖﹑石膏等所進行的以化學溶解為主的地質作用和它所形成的地貌統稱巖溶。巖溶地貌地面往往怪石嶙峋,奇峰林立;地下洞穴瑰異,流水淙淙。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呈現的奇峰異洞就是這種地貌的典型。
即喀斯特地貌”(461頁)。
1.猶山野。
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堅硬巖石組成的地球內部圈層之一●約70~100千米。
1.巖壁上的雕飾。
1.即巖屋。
1.石匣。
1.山澤;山野。
2.謂在野不仕。
紅水河梯級電站之一。在廣西境內紅水河中段。裝機容量121萬千瓦,年發電量566億千瓦小時。1994年建成。
1.山洞;石穴。
1.亦作"巖陁"。
2.傾斜。
1.深山曲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