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仿效,效法。
1.出自《西都賦》據坤靈之正位,仿太紫之圓方。
2.出自《賓退錄》其造語盡仿《世說》。
3.出自《水東日記·仿宋王十李三詩》正統四年廷試榜出,華亭錢溥原溥仿宋人“王十”“李三”之詩,自誦曰:“舉頭暫且窺張大,伸腳猶能踏小張。”
2.
習字時摹寫的范本。
1.出自《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其功課: 背書,號書,判仿。
3.
指摹寫的作業。
1.出自《儒林外史》正說得熱鬧,一個小學生送仿來批。
1.舊稱運煤的車夫。
1.草木茂盛之貌。
1.塵土飛揚貌。
1.塵土彌漫貌。
1.風起貌。亦形容風聲。
1.生物體內能轉變成酶的化學物質,例如能轉變成凝血酶的凝血酶原。
1.即梅毒。花柳病。詳"梅毒"。
2.大腿間的濕疹。
1.霉季潮濕的風。
1.謂物受潮濕而發霉變青黑。
2.形容面垢黑。
1.黑而瘦。
1.發霉腐爛。
2.猶言久蓄而無用。
1.形容面垢黑。
1.倒霉的運氣。
1.謂受潮霉爛。
1.農歷四五月間﹐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雨水極多﹐空氣潮濕﹐衣物等容易發霉﹐稱"霉天"。因正逢梅子成熟﹐故又稱黃梅天。
1.指倒霉的事。
1.梅雨。黃梅季節下的雨。
1.相隨貌。
1.同"蘼蕪"。
1.常常。
2.猶往日,往常。與"今日"相對。
3.平時,平常。
1.猶往常﹑往日。
1.每次。
1.《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袪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于巨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巨鹿也。'"后以"每飯不忘"謂時刻不忘。
1.每當遇到。
1.古詩的韻法之一,又名全韻詩,即一首詩中每句末字皆押韻。
①副詞。往往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每每在放工后買一碗酒喝。②(mèimèi)混沌不開的樣子京垓年歲之中,每每員輿正不知幾移幾換而成此最后之奇。
1.小牛。
英國報紙。日報。1855年在倫敦創刊。曾與《晨郵報》合并而稱《每日電訊和晨郵報》,后恢復原名。該報支持英國保守黨。現在倫敦和曼徹斯特兩地出版。
1.同"每日價"。
1.猶言每一天,天天。價,語助詞。
1.猶往日。
1.猶整天。
2.猶言每一天。
1.貪生。
遇到每件事情都要請教。《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后指遇事多向人請教,多調查研究。
1.見"每下愈況"。
1.《莊子.知北游》"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于監市履猯也,每下愈況。'"意謂估量豬之肥瘦,越近豬的腳脛越能顯出它是否真肥。比喻越是從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清"道"的真實情況。況,由比照而顯明◇用以指情況越來越差。
1.猶每期。限,規定期限。
周刊。1918年12月創刊于北京。初由陳獨秀、李大釗主編。宣傳新思潮,曾登載《共產黨宣言》的部分譯文◇由胡主編,并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引起論戰。1919年8月被北洋軍閥政府查禁。
1.瑰寶;美玉。
1.以美物酬神。
2.酬神的美物。
1.完美齊備。
1.形容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盡。
1.美好多才。語本《詩.齊風.盧令》"其人美且偲。"毛傳"偲,才也。"鄭玄箋"才,多才也。"
1.出色的才學。
2.杰出的人才。
1.優良的木材。
2.不凡的資質。
1.好差事,常指稱心的職事。
1.贊美的稱呼。
2.美好的聲譽。
1.美滿的成就。
1.謂除授美官。
1.稱美與諷惡。多用于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