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張貼的名單。
2.
名詞
古代指官府的文告。
3.
名詞
〈書〉匾額。
4.
名詞
(Bǎng)姓。
1.
木片。
1.出自《宋書·鄧琬傳》攸之繕修船舸,材板不周,計無所出。會琬送五千片榜供胡(劉胡)軍用。
2.出自《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二年》仲玉(沈仲玉)至南陵,載米三十萬斛,錢布數十舫,豎榜為城。
2.
匾額。
1.出自《世說新語·巧藝》韋仲將能書,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將登梯題之。
2.出自《吳船錄》凡山中巖潭亭院之榜,皆山谷書。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先外祖居衛河東岸,有樓臨水,榜曰“度帆”。
3.
公開張貼文書、告示。
1.出自《后漢書·崔實傳》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
2.出自《涑水記聞》或有追呼,不使人執帖下鄉村,但以片紙榜縣門云:追某人期某日詣縣庭。其親識見之,驚懼走告之,皆如期而至。
4.
告示應試錄取的名單。
1.出自《及第后寄長安故人》詩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2.出自《校書郎王公夷仲墓志銘》至今稱策士之盛,必曰“丁丑榜為然。”
3.出自《避亂贈劉二含哲》詩回首劉賁失意時,相逢榜下淚雙垂。
5.
題署。
1.出自《虔州崇慶禪院新經藏記》而州之僧舍無所謂藏經者,獨榜其所居室曰“思無邪齋”。
2.出自《清稗類鈔·教育·秋水園改家塾》﹝秉綬﹞未成,母卒,改家塾,榜其柱曰:“未能將母園何用,且望成才塾有靈。”
3.出自《蜩螗集·〈水龍吟〉詞序》侯外廬兄榜其齋曰“與石居”。
6.
屋棟。
1.出自《營造法式·總釋下·棟》屋棟謂之甍。
7.
榜樣。參見“榜子”。
1.出自《郁輪袍》因此上維摩居士化作王維,儒童菩薩化作裴迪,故意遇而不遇,傲睨一世,凌轢千古,與世人做個榜子。
8.
泛指張貼或懸掛以喻眾。
1.出自《肯綮錄·俚俗字義》京師食店賣酸餡者,皆大牌榜於衢路。
2.出自《甕牖余談·汪馬二秀才事》既謂弟曰:“殺人而不使人知不武,汝取賊首榜諸門。”
1.間雜交錯。
1.金屬品散裂貌。
1.亦作"強伯"。亦作"強霸"。
2.強大的霸國。
3.稱雄;稱霸。
4.謂使之稱雄﹑使之稱霸。
5.兇橫強暴。 6.強行霸占。
過半;大半去者強半|浮生滿百今強半|民強半餓死。
強橫兇暴強暴勢力|強暴的日寇。也指強暴的勢力、行為反抗強暴|施行強暴|背故君而事強暴,可謂忠乎?
1.亦作"強本節用"。
2.謂加強農業生產,節約支出。
1.亦作"強本弱末"。
2.猶強干弱枝。
1.亦作"強本弱支"。
2.見"強本弱枝"。
1.強迫,逼迫。
1.亦作"強筆"。
2.擅長著述。
1.謂能言善辯。
1.能言善辯。
1.謂前來投依的強者位不能居主人之上。
1.亦作"強兵"。
2.使軍隊強大。
3.強大的軍隊。
1.使兵力強大,國家富足。
1.亦作"強伯"。
2.見"強霸"。
1.勉力步行。
1.明察,強干精明。
1.堅固的戰車。
1.亦作"強臣"。
2.擅權的大臣。
1.強盛,勢盛。
1.顯貴寵榮之臣。
1.百合的別名。
1.謂遇到可以不管的事而硬要出來管。
1.勉強喝下。
1.來回爬動磨搓。
1.方言。產仔。
1.趴下﹐伏倒。
①也稱拔高”。一種向上攀援垂直而立或懸于高架的竹(木)竿的民間體育活動。有手足并用或單用雙手兩種爬法,并可結合做造型動作。已列為《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項目之一。②雜技節目『代已流行,有尋fd5c!⒘⒏偷瘸莆健A⒊じ陀詰兀一至數人攀緣竿上,作在竿頂單臂支撐或足髁夾竿懸空等驚險動作。另地上立兩根長竿,演員fe54T居諏礁圖潯硌蕕模稱雙爬竿”。也有將竿豎立于一演員肩上或頭上,另數人在竿上進行表演的。
1.偷媳的隱語。
2.一說為"污媳"之隱語。
1.頻頻撥飯菜入口。
方言。也作扒犁”。即雪橇”。一種在冰雪上用狗、鹿、馬等拉力滑行的沒有輪子的交通工具。
1.發掘搜羅。
2.耙攏;聚集。
1.搜羅發掘﹐挑揀選擇。
1.用爪甲輕抓。
2.喻整頓。
1.在沙土地上爬行。
2.指緩慢爬行。
1.方言。山轎。
2.即常春藤。落葉藤本植物﹐葉子互生﹐葉柄細長﹐花淺綠色。結漿果﹐球形。莖上有卷須﹐能附著在巖石或墻壁上。
1.形容路途艱辛。
1.見"爬梳剔抉"。
1.疏導。
1.爬搔﹐摩挲。
1.剔除;挑剔。
1.方言。謂牲畜臥圈不起。
1.伏地而行。
1.方言。謂爬行如蜒蚰。喻迂緩前行。
1.整治清理。
1.用耙子撈取聚攏。
1.土地翻耕后碎土和平地的統稱。
1.整理﹐使有條理。
1.聚巒疏散柴草﹑谷物或平整土地的農具﹐有長柄﹐一端有鐵齒﹑木齒或竹齒。